江南的雨,淅淅沥沥,洗刷着转运使衙门台阶上尚未干涸的血迹,却冲不散弥漫在苏州城上空的紧张与恐惧。裴琰坐在书房内,灯下看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密报,冷硬的眉头越皱越紧。
堂审那日的血腥冲突,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,瞬间点燃了江南官场这个巨大的火药桶。漕帮残余势力与部分涉案豪强并未束手就擒,反而转入更隐秘、更疯狂的反扑。几日之内,转运使衙门派出稽查漕粮的小吏接连遇袭,一死两伤;一名站出来作证的粮商深夜家中起火,全家老小葬身火海;甚至裴琰本人的官轿,也在昨日回衙途中遭遇冷箭!
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网,从四面八方收紧。来自京中的斥责公文雪片般飞来,措辞严厉,指责他“操切行事,激起民变”;地方官员阳奉阴违,消极怠工,漕运稽查几乎陷入停滞;就连都察院内,也开始出现质疑他行事过于酷烈、有违“仁政”的声音。
裴琰放下密报,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他知道,这是反噬。是他这把“刀”过于锋利,刺痛了太多藏在暗处的利益集团,也……可能触及了某些连谢瑾(良玉)都未曾预料、或不愿触及的深层脉络。送来的“万民血书”是真,但背后推动之力,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“破局”那么简单。这江南的水,比他想象的更深,更浑。
就在这时,亲信幕僚悄步进来,低声道:“大人,外面有一位自称顾青舟的先生求见,说是……有助大人破局之策。”
顾青舟?那个名动江南、却远离官场的才子?裴琰冷冽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光。“请他进来。”
片刻后,一身月白文士衫、气质温润如玉的顾青舟缓步而入。他脸上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浅笑,眼神却清澈睿智,仿佛能洞悉一切。
“裴大人。”顾青舟拱手一礼,姿态潇洒,“江南风雨如晦,大人独擎危局,青舟佩服。”
裴琰打量着他,声音依旧冷硬:“顾先生此来,有何指教?”
顾青舟微微一笑,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册子,并非诉状,而是一份梳理得极其清晰、标注了各种暗记与关联的图谱。“指教不敢当。只是不忍见大人为民请命,却陷于群小围攻之中。此物,或可助大人看清,这江南迷局之下,真正的魑魅魍魉,藏于何处。”他将图谱轻轻放在裴琰面前。
裴琰目光落在那图谱上,只扫了几眼,瞳孔便是骤然一缩!那上面清晰地勾勒出江南漕运、盐铁、乃至部分军械输送背后,一张庞大而隐秘的利益网络!许多节点的背后,隐约指向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、盘踞在长安深处的庞然大物!甚至……与北境的某些异常物资流动,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!
这已远远超出了漕运贪腐的范畴!这是……动摇国本的大案!裴琰猛地抬头,看向顾青舟:“先生此举,意欲何为?”他不敢相信一个江南才子,手中竟有如此骇人听闻的东西!
顾青舟笑容不变,眼神却深邃如渊:“青舟一介布衣,所求不过海晏河清。裴大人是陛下手中的‘寒铁’,自当斩断一切祸国之根蔓,无论其根须……深植于何方。至于青舟从何得知……”他顿了顿,意味深长道,“世间总有不愿同流合污、心存良知之人。大人只需知道,您并非孤军奋战。”
裴琰死死盯着顾青舟,试图从他温润的笑容下找出蛛丝马迹。这个人,绝不仅仅是个才子!他背后,定然隐藏着一股不为人知的、强大的清流势力!他们选择在此刻向自己递出这把更锋利的“刀”,是想借自己的手,将这惊天大案揭开?还是……另有所图?
书房内,烛火摇曳,映照着裴琰冷硬如铁的脸和顾青舟深不可测的笑。窗外的雨声,仿佛变成了金戈铁马的序曲。江南的局,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“图谱”,陡然转向了一个更加凶险、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!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