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走后的第三天,江郡下了场小雨。雨丝细得像针,落在庭院的海棠树上,把花瓣打湿,沉甸甸地垂着,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。小乔坐在廊下,怀里抱着萤火虫盒,指尖一遍遍摩挲着盒盖——里面的光点越来越暗,有时半天都不亮一下,她只能把暖笼裹得更紧,盼着这点光别轻易灭了。
侍女端来热粥时,见她盯着海棠树发呆,轻声说:“姑娘,别总坐着,去屋里歇会儿吧,雨里凉。”小乔摇摇头,把盒子往怀里缩了缩:“我等都督的信呢,万一他派人送信来,我不在门口就错过了。”
自周瑜去了前线,她每天都会去府门口等两次——早上辰时,下午申时,都是以前周瑜从军营回来的时辰。可三天了,别说信,连个带消息的士兵都没有。街上的气氛也越来越沉,百姓们路过都督府时,都会忍不住往里面看两眼,眼神里带着担忧;偶尔能听见士兵们路过时议论,说前线打得紧,武都的军队比想象中多,可具体怎么样,谁也说不准。
这天下午,小乔正坐在门口等,忽然看见远处有个穿军装的士兵朝府里走。她赶紧站起来,怀里的萤火虫盒差点掉在地上,心脏“砰砰”跳得厉害——是周瑜派来送信的吗?
可士兵走到门口,却不是来送信的。他手里捧着个布包,递给小乔时,声音有些沉:“小乔姑娘,这是都督留在军营的东西,副将说让您收着,说是……都督常用的。”
小乔接过布包,手指碰到里面硬邦邦的东西,打开一看,是周瑜的那把佩剑——剑鞘上的火纹还亮着,只是没了平时他握着时的温度。她捏着剑鞘,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:“他是不是出事了?为什么要把剑送回来?”
士兵赶紧摇头:“姑娘别多想!都督只是怕前线危险,把常用的东西先送回来,他还在指挥打仗呢!副将说,等打赢了,都督就亲自回来拿。”说完,士兵匆匆行了个礼,转身就走,好像怕再多说一句,就露了破绽。
小乔抱着剑坐在门槛上,眼泪掉在剑鞘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她知道士兵在安慰她——哪有人打仗会把常用的佩剑送回来?可她不敢往坏处想,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,周瑜说过会回来的,他不会骗她。
接下来的日子,小乔开始学着打理都督府的事。以前这些都有周瑜安排,她只需要跟着看海棠、喂萤火虫就好,现在却要亲自去对账、跟管家交代采买的事。有次管家来问,府里的粮草要不要多囤些,怕战事拖久了断供,小乔想了想,说:“多囤些吧,不光咱们府里用,要是前线的士兵缺粮草,也能匀些过去。”
她还学着用风帮府外的百姓——有次街尾的老阿婆晒的草药被风吹跑了,小乔赶紧摇着团扇,把草药一片片追回来,轻轻落在阿婆的竹筐里;还有次两个小孩在巷口迷路哭,她用风把附近卖糖画的吆喝声引过来,让小孩顺着声音找到大人。百姓们都说,都督府的小乔姑娘心善,有她在,江郡好像没那么慌了。
可只有小乔自己知道,她做这些,只是想让自己忙起来,别总想着前线的事。夜里睡不着时,她就抱着周瑜的剑,坐在窗前看萤火虫盒。盒子里的光偶尔亮一下,像星星眨眼,她就会对着光点说话:“都督,今天我帮阿婆捡了草药,还帮小孩找了大人,你说我是不是比以前厉害些了?你快点回来好不好,我一个人看海棠,有点孤单。”
这天晚上,小乔刚把萤火虫盒放进暖笼,忽然听见府外传来马蹄声。她赶紧跑到门口,看见两个士兵骑着马,手里举着面江东的旗帜,朝府里喊:“小乔姑娘!前线传捷报了!都督带领军队打退了武都的第一波进攻,守住了边境!”
小乔的心脏一下子就松了,眼泪又掉了下来,这次却是高兴的。她抓着士兵的胳膊问:“都督没事吧?他有没有受伤?什么时候回来?”
士兵笑着说:“都督没事!就是有点累,让我们先回来报捷,说等稳住了前线,就给您写信!”说完,士兵又骑着马,去街上给百姓们报喜了。
街上很快热闹起来,百姓们敲着锣、放着鞭炮,连空气里都少了几分沉郁。小乔站在门口,看着街上的灯火,心里暖烘烘的。她跑回庭院,对着海棠树笑:“都督打赢了!他没事!”风一吹,海棠花瓣落了她一身,像在替她高兴。
她回到屋里,把周瑜的剑放在桌上,又把萤火虫盒拿出来——不知是不是错觉,盒子里的光点好像亮了些,在暖笼里轻轻晃着。小乔摸着盒盖,轻声说:“你们看,都督快回来了,咱们再等等,等他回来,咱们一起看海棠结果。”
可她没注意到,士兵报捷时,眼神里藏着一丝闪躲;也没听到,两个士兵离开都督府后,小声议论:“其实都督受伤了,只是不让说,怕小乔姑娘担心……”夜色渐深,庭院里的海棠花还在落,只是这一次,小乔心里的希望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