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后的第一个清晨,阳光比往常更软些,透过绣着桑枝的布帘,在新房的地上洒出细碎的光斑。刘备轻手轻脚地起床,怕吵醒还在睡的孙尚香——昨晚闹到太晚,她眼底还带着淡淡的红。灶房里,他从坛子里舀出几颗晒干的梅子干,泡在温水里,准备熬一锅梅子粥当早饭。
粥锅刚冒热气,孙尚香就披着外衣走了进来。她看到灶前的刘备,笑着走过去,从后面轻轻抱了抱他的腰:“怎么起这么早?不多睡会儿。”
刘备回头,帮她理了理耳边的碎发:“想让你起来就能喝到热粥,你之前说梅子粥开胃,特意多放了两颗梅子干。”他掀开锅盖,淡淡的梅香混着米香飘出来,粥面上浮着几颗饱满的梅子,颜色诱人。
两人正围着灶台喝粥,门外就传来了小豆子的声音:“刘备哥哥!香儿姐姐!我来学射箭啦!”推门进来时,他手里还举着那把小木弓,箭囊里插着支新的练习箭——是刘备昨天熬夜帮他打磨的桑木箭杆。
小花跟在后面,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布包,里面是她用桑树叶编的小篮子:“我编了个小篮子,能装桑果,等桑果熟了,我们就能一起去摘了。”
孙尚香接过小篮子,放在桌上,篮子的纹路编得整齐,还带着桑叶的清香:“真好看,以后我们摘桑果就用这个篮子,比之前的布袋子方便。”
正说着,张大爷的声音从院外传来:“刘备,香儿,你们在家吗?田埂旁的桑苗该浇水了,我挑了两桶水过来,一起去浇浇?”
刘备放下粥碗,拿起墙角的水桶:“来了!”他回头对孙尚香说,“你在家收拾就行,我去浇完水就回来。”
“我也去,”孙尚香放下碗,拿起门边的小铲子,“顺便看看田埂的石头有没有松,之前你说要再嵌几块小石头。”
田埂旁的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了,叶子绿油油的,沾着清晨的露水。刘备蹲下身,慢慢把水浇在苗根旁,避免水流冲倒小苗;孙尚香则拿着小铲子,把田埂缝隙里的土压实,偶尔捡起小块石头嵌进去。
“你们看这苗,长得多好,”张大爷蹲在旁边,笑着说,“明年就能剪枝做箭杆了,到时候刘备你再给香儿做几支新的星火箭,比现在的更结实。”
刘备点点头,看向不远处的水车——水车正慢悠悠地转着,溪水顺着渠道流进稻田,田里的麦苗已经冒出了嫩芽。“等开春,我们再把水车的叶片修一修,”他说,“去年冬天冻了点小裂缝,修好了能转得更稳。”
中午的阳光渐渐暖起来,浇完桑苗,三人一起回了家。孙尚香从屋里端出之前剩下的喜糖,放在石桌上,小豆子和小花坐在旁边吃,刘备则坐在屋檐下,开始打磨新的箭杆——是给孙尚香准备的,用的是田埂旁最粗的一根桑树枝,纹理顺直,握在手里趁手。
“这支箭杆要刻上‘溪’字和梅花纹,”刘备拿着刻刀,轻轻勾勒纹路,“比你之前的那支更粗些,射箭时更稳,以后去山坡警戒,射程能更远。”
孙尚香坐在他旁边,帮他递砂纸,看着箭杆上的纹路慢慢清晰:“等刻好了,我们去溪边试射好不好?看看能不能射中之前的稻草靶。”
“好啊,”刘备笑着点头,指尖不小心蹭到她的手,两人相视一笑,阳光落在他们身上,连空气里都带着淡淡的甜。
傍晚的时候,刘备陪着孙尚香去溪边试射新箭。他站在她身后,手把手教她调整姿势:“肩膀放松,眼睛盯着靶心,呼气时放箭。”孙尚香依着他的话,轻轻松开手,箭“咻”地飞出去,稳稳地插在稻草靶的红心旁。
“中了!”小豆子和小花欢呼起来,跑过去拔箭,夕阳的光落在他们身上,像撒了层金粉。
刘备从背后抱住孙尚香,下巴抵在她的肩上,看着远处的水车和稻田:“以后每天傍晚我们都来试射,等你练熟了,这支箭就能帮你更好地守护清溪村。”
孙尚香靠在他怀里,手里握着那支新箭,桑木的温度从指尖传来,心里满是踏实的暖。她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,晚霞染红了半边天,像把之前的红嫁衣铺在了天上。她知道,这样的日子,就是她想要的——有他在身边,有桑苗,有梅子粥,有星火箭,有清溪村的烟火气,简单又温暖,能慢慢过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