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的风开始有了凉意,把A大的银杏大道吹成一片金黄。许砚知抱着共享笔记本,站在树下等陆时亦,地上的银杏叶像铺了层金毯,踩上去“沙沙”作响。
手机屏幕亮起,是陆时亦发来的消息:“我到A大南门了,路上买了你喜欢的烤栗子,有点烫,等会儿吃。”还配了张纸袋的照片,热气从袋口袅袅升起。
不一会儿,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里钻出来,陆时亦穿着B大的黑色风衣,手里拎着烤栗子,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,笑起来却格外好看:“等久了吧?”
“没有,”许砚知接过栗子,指尖碰到他的手,带着烤栗子的暖,“刚好到。”
两人并肩走在银杏大道上,阳光透过枝叶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许砚知翻开共享笔记本,上面写着她上次留下的问题:“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现代政府机构有哪些相似之处?”旁边是陆时亦画的思维导图,把三省对应到现代部门,还写了长长的分析。
“你这是跨学科分析啊,”许砚知笑着说,“历史老师看了,得夸你融会贯通。”
“那当然,”陆时亦有点得意,“我可是把你讲的都记住了,还查了好多资料。”他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物理笔记,“你看,我用物理的逻辑整理了历史事件,像推导公式一样,是不是好记多了?”
许砚知接过笔记,看到“赤壁之战”旁边画着战船的受力分析图,“官渡之战”下面列着双方的“资源能量对比”,忍不住笑出了声:“陆时亦,你这是把历史当物理实验了。”
“差不多,”他认真地说,“都是研究规律,找到最优解。”
走到大道尽头,有个小小的报刊亭,老板正坐在门口看报纸。陆时亦突然停下脚步,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,递给许砚知:“这个给你,本来想等银杏叶全黄了再给,没忍住。”
信封是淡蓝色的,上面贴着一片银杏叶,还带着秋天的脉络。许砚知接过信封,手指微微发颤,像捧着个藏着秘密的宝盒:“现在能拆吗?”
“当然。”陆时亦看着她,眼睛里满是期待。
信封里是一封手写信,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:
砚知:
银杏叶开始变黄的时候,我就想给你写这封信了。
最近在物理课上学到“量子纠缠”,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,都会相互影响。我突然就想到我们,即使在不同的学校,学不同的专业,但好像总有根线连着,会在同一时刻想起对方,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开心一整天。
上次你说A大的银杏大道秋天很美,我就一直盼着,想和你一起看。今天走在路上,看到银杏叶被风吹落,像下了场金色的雨,我就在想,要是能和你一起在树下漫步,多好。
对了,B大下个月有个物理学术讲座,主讲人是我一直崇拜的教授。我帮你也报了名,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听,听完去吃火锅,就去那家你念叨好久的店。
还有,上次在图书馆,看到你认真看书的样子,阳光照在你脸上,我突然觉得,未来的每一天,都想和你一起度过,不管是在图书馆刷题,还是在街头吃小吃,只要是和你一起,就很美好。
陆时亦
十月十五日
信纸的最后画着两个简笔画小人,站在银杏树下,头顶是漫天飘落的银杏叶,旁边写着:“明年秋天,还要一起看银杏。”
许砚知的眼眶微微湿润,抬起头时,看到陆时亦正紧张地看着她,手在口袋里攥得紧紧的。“你画的小人又歪了,”她吸了吸鼻子,故意逗他,“比物理公式还难认。”
“下次画好点。”陆时亦松了口气,伸手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,“哭什么,这是开心的事。”
“我知道,”许砚知把信小心地折好,放回信封,“就是太开心了。”
银杏叶在风里沙沙作响,像在为他们鼓掌。报刊亭老板看着他们,笑着说:“年轻真好啊,还有这么浪漫的信。”
陆时亦的脸颊微微泛红,拉着许砚知快步离开,像两个被发现秘密的小孩。走到无人的角落,他突然停下脚步,认真地看着她:“砚知,我说的都是真的,未来的每一天,我都想和你一起。”
“我也是,”许砚知点头,眼睛亮晶晶的,“不管是物理讲座,还是火锅,还是以后的每一件事,都想和你一起。”
风还在吹,把银杏叶吹向远方,却吹不散他们并肩的影子。共享笔记本里又添了新的内容,信封里的承诺还带着温度。他们知道,未来还有很多个秋天要一起看银杏,很多次讲座要一起听,很多封信要一起写,但只要握紧彼此的手,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走向对方。
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在银杏大道上慢慢移动。他们的故事,在这金黄的秋天里继续生长,像银杏树的根,深深扎进彼此的生命里,向着未来,向着那片洒满阳光的远方,延伸,蔓延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