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我在贵族高中佛系摆烂
本书标签: 校园  贵族校园  都市言情 

团体赛的奖杯与跨洋的信号

我在贵族高中佛系摆烂

物理竞赛通知贴出来那天,圣英的梧桐叶刚抽出新绿。公告栏前围了圈人,陈瑶挤在最前面,突然回头朝我们挥手,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:“改成团体赛了!四人一组!”

我和陆承宇、江晚晴挤进去,只见红色的通知纸上写着:“本届物理竞赛增设团体赛环节,每队四人,需共同完成理论推导、实验操作及答辩展示,总分第一将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。”

“四人一组……”沈逸摸着下巴,突然拍了下手,“这不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吗?苏念主攻理论,陆承宇和江晚晴负责实验,我来搞答辩!完美!”

陈瑶立刻瞪他:“那我呢?我不算吗?”

“算!当然算!”沈逸赶紧改口,“你是我们的‘吉祥物’,负责给我们加油打气,比谁都重要!”

大家笑作一团,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通知纸上,“团体赛”三个字被照得发亮。我看着身边的人,突然想起纪燃在时,我们总说“五个人刚好凑一桌麻将”,现在虽然少了一个,却像被什么东西紧紧连在了一起——他的严谨,他的敏锐,他的乐观,好像都悄悄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习惯里。

备战团体赛的日子,实验室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。我们把纪燃留下的物理笔记拆成四份:我拿理论部分,陆承宇和江晚晴分实验操作,沈逸负责答辩技巧。每天早上,陈瑶会带来热腾腾的早餐,放在纪燃以前常坐的位置上,像是他还在;晚上离开前,陆承宇会仔细检查仪器,动作和纪燃一模一样,连关灯的顺序都分毫不差。

“这个电路设计有问题,”江晚晴指着实验图皱眉,“负载电阻太小,会烧坏电源。纪燃以前说过,‘实验安全比数据更重要’。”

沈逸立刻掏出手机查资料:“我看看……还真是!得换成10欧的电阻才行。这家伙,不在了还能‘指导’我们。”

说这话时,他语气轻松,却悄悄把纪燃的名字写在了实验报告的“指导人”一栏,又在后面画了个小小的星号。

团体赛的理论题比往年难了不少,其中一道关于黑洞辐射的推导题,我们卡了整整三天。那天晚上,实验室的灯亮到后半夜,陈瑶趴在桌上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画了一半的受力分析图;沈逸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,答辩稿改得密密麻麻;陆承宇和江晚晴在白板上写写画画,公式堆得像座小山。

“要不……试试纪燃的‘逆向推导法’?”我突然开口,指尖划过他笔记里的一句话:“当正向推导走不通时,想想结论需要什么前提。”

我们抱着试错的心态,从黑洞辐射的最终公式反推,竟真的找到了突破口。当最后一个符号落在纸上时,天已经蒙蒙亮了,沈逸激动地差点掀翻实验台:“成了!我们成了!”

陈瑶被惊醒,揉着眼睛看白板,突然哇地哭了:“要是纪燃在,肯定会说‘我就知道你们能行’……”

哭声里,没人说话。窗外的梧桐叶在风里沙沙响,像谁在轻轻点头。

比赛当天,我们穿着统一的白衬衫,胸前别着校徽——那是纪燃以前总说“最有仪式感”的打扮。候场时,陈瑶紧张得手心冒汗,沈逸掏出颗柠檬糖塞给她:“别怕,就当在实验室刷题呢。”

轮到我们上场时,答辩席上的评委里,有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,看着特别眼熟。沈逸凑到我耳边:“那不是纪爷爷的学生吗?去年物理学会年会上见过!”

我心里一动,突然想起纪燃说过,他爷爷总爱考学生一个问题:“物理的本质是什么?”

理论推导环节,我们顺利完成了所有题目;实验操作时,江晚晴精准地调试出光谱数据,陆承宇的记录分毫不差;到了答辩环节,老教授果然问:“你们觉得,物理的本质是什么?”

沈逸愣了一下,我们四个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地说:“是连接。”

“连接?”老教授挑眉。

“是连接,”我补充道,“就像双星系统,看似独立的两颗恒星,其实被引力紧紧连在一起;就像我们,每个人擅长不同的部分,却能因为同一个目标,成为一个整体。”

老教授笑了,眼里闪着泪光:“说得好。我有个学生,也总说‘物理是连接一切的桥梁’。”

比赛结果公布时,主持人念出“圣英中学,总分第一”的瞬间,陈瑶抱着奖杯哭成了泪人,沈逸对着镜头比耶,差点把奖牌甩出去,陆承宇和江晚晴站在旁边,嘴角的笑意藏不住。我看着手里的国际赛资格证,突然掏出手机,点开那个熟悉的微信头像——深蓝色的星空,依旧没有新消息。

我们不知道的是,此刻的纽约,纪燃正坐在病房的窗边,手里攥着块碎掉的手机屏幕。那是他偷偷给国内打电话时,被父亲发现摔碎的,手机卡也被没收了,换成了只能打本地电话的新卡。

“说了让你别再想国内的事,”纪父走进来,把一份美国物理竞赛的报名表放在桌上,“爷爷的病需要静养,你得专心准备比赛,别让他操心。”

纪燃没说话,目光落在窗外的自由女神像上,心里却在算时差——国内现在应该是下午,比赛结果该出来了。他想象着苏念他们拿到第一的样子,陈瑶肯定会哭,沈逸会到处炫耀,陆承宇会平静地记笔记,苏念……她大概会对着奖杯发呆,然后想起他吧。

床头柜上,放着本被翻烂的天体物理书,里面夹着张照片,是在圣英的樱花树下拍的,五个人挤在一起,笑得没心没肺。他用指尖划过照片上苏念的脸,突然觉得喉咙发紧——他多想打个电话,说声“恭喜”,说声“我想你们了”,可手机屏幕碎了,号码换了,连思念都像被关进了隔音玻璃,喊不出去。

护士进来换药时,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书,照片滑出来,落在地上。纪燃弯腰去捡,看到背面有行小字,是苏念的笔迹:“星光不负赶路人,我们等你一起看星星。”

他把照片紧紧攥在手里,指节泛白,眼眶却红了。原来她早就知道,他会被困在这里;原来他们早就约定好,要在国际赛的赛场上重逢。

国内的庆功宴上,我们举着奖杯碰杯,陈瑶突然说:“我总觉得,纪燃知道我们拿第一了。”

“肯定知道,”沈逸灌了口饮料,“说不定正在美国偷偷为我们鼓掌呢!”

江晚晴拿出国际赛的赛程表:“美国队的比赛时间和我们差不多,说不定能在赛场碰到。”

陆承宇推了推眼镜:“我已经托人打听了,美国队的名单里,有个叫‘Ji Ran’的选手,学校是纽约的圣安德鲁高中。”

我看着“Ji Ran”这两个字母,突然笑了。原来他没有放弃,原来他还在那条路上,和我们朝着同一个终点奔跑。

距离国际赛还有三个月。实验室的白板上,除了密密麻麻的公式,还多了张世界地图,北京和纽约被红笔圈出来,用条直线连在一起。我拿起纪燃的笔记本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国际赛场见。”

窗外的梧桐叶绿得发亮,像在为我们加油。这个夏天,有团体赛的奖杯,有跨洋的约定,还有那份没说出口的思念,在物理公式的缝隙里,悄悄发了芽。

上一章 星光下的接力棒与微凉的热忱 我在贵族高中佛系摆烂最新章节 下一章 表彰台上的空位与心里的坐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