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那年追不上的白月光
本书标签: 校园  原创女频  暑假二次元 

无题

那年追不上的白月光

第十一章 松针篮里的时光

走出烧烤店时,晚风带着点啤酒的微醺,把夏末的热意吹淡了些。彭雨欣手里捏着那只松针小篮,红玻璃珠在路灯下闪着光,像颗不会褪色的星子。

“我送你回学校吧。”韦光亮说,脚步不自觉地和她并肩。

“不远,就在前面那条街。”彭雨欣指了指路口的红绿灯,“你呢?住哪儿?”

“学校宿舍,跟你隔三个路口。”他说,语气里藏着点不易察觉的庆幸——原来他们离得这么近。

两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,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,时而交叠,时而分开,像极了当年在后山追逐的模样。彭雨欣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路边的野菊丛:“你看,这里也有野菊。”

是城市绿化带里种的品种,花瓣比乡下的小,香气也淡,却依旧黄得扎眼。韦光亮想起那年田埂边的花海,绿外套的身影在里面钻来钻去,像只快活的蝴蝶。

“没有咱们后山的旺。”他说。

“嗯,”彭雨欣蹲下身,摘了朵最小的,别在松针篮的把手上,“但也挺好看的。”

她的指尖沾了点花瓣的绒毛,像当年摘野菊时那样。韦光亮看着她认真的样子,突然觉得这城市的钢筋水泥,好像也没那么冰冷了。

走到她学校门口时,彭雨欣把松针篮递给他:“这个你拿着。”

“你编的,该你留着。”韦光亮推回去。

“给你留着做题时垫草稿纸。”她笑了,眼睛弯成月牙,“就像当年的错题本。”

他接过来,篮子很轻,却像装着整个童年的重量。“明天……”他顿了顿,鼓起勇气,“明天有空吗?我请你吃烤红薯,就当年你说的那家。”

彭雨欣的眼睛亮了:“好啊,那家的烤红薯皮焦里嫩,我找了好久才找到。”

原来她也记得。

韦光亮回到宿舍时,室友正对着电脑打游戏,看见他手里的小篮子,吹了声口哨:“行啊韦光亮,约会带回来的定情信物?”

他没反驳,把篮子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,旁边是那本《数学分析》。松针的清香混着书页的油墨味,像首安静的歌。他摸出手机,点开和彭雨欣的聊天框——还是空白的,下午聚会时才加上的好友。

他犹豫了很久,敲下一行字:“晚安,明天见。”

几乎是立刻,对方回了过来:“晚安,明天见。”后面跟着个咧嘴笑的太阳表情,和当年她在练习册上画的一模一样。

韦光亮盯着那个表情看了很久,突然觉得,这些年的等待,都值了。

第二天下午,两人在烤红薯摊前碰面。彭雨欣穿了条浅绿的裙子,风吹过时,裙摆像片展开的叶子。韦光亮看着她,突然想起那件洗得发白的绿外套,原来有些颜色,早就刻在了心里。

“要两个,焦皮的。”彭雨欣熟门熟路地跟摊主说,像回到了当年的供销社。

烤红薯烫得人手心发红,两人呵着气边走边吃,甜香漫了一路。彭雨欣说起她转学后的日子:在城里挤出租屋,帮妈妈摆地摊,晚上趴在缝纫机上写作业,数学还是总不及格,直到有天翻到韦光亮给的错题本,突然就开了窍。

“那本错题本,我现在还留着。”她说,眼睛亮晶晶的,“在老家的木箱里,画满了绿外套小人。”

韦光亮说起他回城里后的生活: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,却总想起黄土地的操场;做着复杂的奥数题,却怀念“麻雀数”的简单;收到崭新的文具,却总摸书包上那颗红玻璃珠——后来珠子磨没了,他就找了颗一样的换上。

“那个红书包,”他说,“我用来装了三年的课本,后来捐给了希望工程,希望能有个像你一样的小姑娘,背着它去摘野菊。”

彭雨欣的眼眶有点红,把最后一口红薯塞进嘴里:“韦光亮,我们好像……错过了很多年。”

“但现在赶上了。”他看着她,认真地说,“以后不会再错过了。”

夕阳把两人的影子融在一起时,韦光亮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,轻轻挂在彭雨欣的包上——是枚用红玻璃珠做的吊坠,和当年她送他的那颗一模一样。

“辟邪的。”他说,像当年她把玻璃珠塞给他时那样。

彭雨欣摸了摸吊坠,突然笑了,露出两颗小虎牙:“韦光亮,你知道吗?我小时候总觉得,你像天上的云,飘着飘着就不见了。”

“那现在呢?”

“现在觉得,”她抬头看着他,眼睛里映着晚霞,“你像后山的松树,站在那儿,就很踏实。”

晚风吹过,松针篮里的野菊轻轻晃,像在为他们鼓掌。韦光亮看着眼前的女孩,突然明白,有些白月光,不必追着跑,只要她回头时,你刚好在身后,就够了。

而他们,刚好都回头了。

上一章 无题 那年追不上的白月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