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你萧长声是天上明月我便是摘月之人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古代言情 

第四章狭路相逢

你萧长声是天上明月我便是摘月之人

琼林宴上的风波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漾开层层涟漪。

镇国公府世子、秦王萧长声的冷峻威仪早已深入人心,而付家那位素来低调、只闻其贤名未见其锋芒的嫡女付冷月,竟敢当众泼酒毁棋,直斥秦王棋局“死气沉沉”,这份胆色与离经叛道,瞬间让她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。

有人说她恃宠而骄,仗着长公主之女的身份不知天高地厚,迟早给付家招祸。

也有人说她胸有丘壑,一语道破秦王棋局玄机,是难得的奇女子。

更有好事者暗暗揣测,秦王殿下那日竟未当场发作,是否……别有一番心思?

流言蜚语甚嚣尘上,付府门前车马却骤然冷清了不少。

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,在摸清秦王殿下真正态度前,谁也不敢轻易与这位胆大包天的付家女郎走得太近。

付冷月对此浑不在意,甚至乐得清静,只每日在府中看看账册,打理母亲陪嫁的几处产业,或是去城郊的庄子上查看新培育的花种,日子过得倒也充实。

永安长公主起初忧心忡忡,但见女儿神态自若,行事沉稳依旧,并无半分惶恐或得意忘形之色,心下稍安,只是叮嘱她近日低调些,莫要再生事端。

然而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
半月后,一桩震动朝野的大案爆发——北境前线十万将士的冬衣粮饷,竟在运抵边关时,被发现以次充好,霉烂过半!更有甚者,本该足额发放的饷银,竟也短了数成!消息传回,龙颜震怒,朝野哗然。此案不仅关乎边关将士温饱士气,更直接牵涉军国安危、社稷根本。

皇帝盛怒之下,下旨彻查,并直接点将——命秦王萧长声主理此案,授尚方剑,有先斩后奏之权!

一时间,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三法司风声鹤唳,相关官吏、粮商、押运官员被锁拿下狱者不计其数。

萧长声坐镇大理寺,雷厉风行,昼夜不休,一道道命令传出,一张张供状送入,空气中都弥漫着肃杀的铁锈味。大理寺那两尊石狴犴(bì àn)仿佛都活了过来,张着巨口,吞噬着卷入其中的魑魅魍魉。

付冷月得知此事时,正在城南的“清韵斋”查账。这间书斋是她母亲陪嫁产业之一,表面经营古籍字画、文房四宝,暗地里,却也是付家信息网络的一个不起眼的节点。

掌柜老周是她母亲从宫里带出来的老人,精明干练,忠诚可靠。

“小姐,” 老周将一叠誊抄的账目递上,压低声音,神色凝重,“您前些日子让留意的,关于‘永丰仓’那批陈粮的去向,还有几家与北境军需有勾连的商号……有眉目了。”

付冷月放下手中的紫毫笔,接过账目,快速翻阅。秀气的眉头渐渐拧紧。

账目做得极其干净,若非她早知内情,又让老周动用了些非常手段,几乎看不出破绽。

但几条看似无关的走账路径,最终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——户部度支司一位姓赵的主事,以及他背后一位在江南根基深厚、专做粮米生意的远房表舅,王百万。

“这王百万的发家史,查到了吗?” 付冷月指尖点着账册上一个名字。

“查了,” 老周声音更低,“此人发迹不过五六年,靠的就是低价吃进各地官仓的陈粮、次粮,再打通关节,以次充好,高价卖给……尤其是军需这块。手段隐蔽,上下打点得极好,之前从未出过纰漏。这次若非北境事发,捅破了天,他还能继续逍遥。”

“胃口倒是不小。” 付冷月冷笑,眼底寒光乍现,“陈粮霉粮卖给浴血奋战的边军?真是该死!” 她想起幼时随父亲去北境军营探望舅父(时任北境主帅),见过那些在风雪中戍守边关、啃着硬邦邦干粮的将士,皲裂的手,冻红的脸,眼神却依旧坚毅如铁。如今竟有人敢在这些将士的口粮军饷上动手脚!

“小姐,秦王殿下如今正在大理寺督办此案,手段酷烈,牵连甚广。我们……” 老周有些迟疑。付家虽势大,但军需案是泼天大案,又由那位煞神主理,贸然卷入,吉凶难料。

付冷月合上账册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。她站起身,走到窗边。

窗外是熙攘的街道,叫卖声、车马声不绝于耳,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。可在这繁华之下,却涌动着足以倾覆根基的蛀虫与污秽。

她脑中闪过琼林宴上,萧长声那双深不见底、仿佛洞悉一切的凤眸,和他临去时那句带着冷意与兴味的“付家女郎,好大的口气”。他需要证据,需要撬开这层层铁幕的关键口子。而她手中,正握着能直插要害的利刃!

“备车,” 付冷月转过身,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宝剑,再无半分犹豫,“去大理寺!”

---

大理寺衙门前,气氛肃杀。黑漆大门紧闭,门口守卫的兵士身着玄色轻甲,腰佩长刀,眼神锐利如鹰隼,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寒气。

寻常百姓路过此地都远远绕开,唯恐沾染上什么麻烦。空气里仿佛都飘散着诏狱深处传来的若有似无的血腥气和绝望气息。

付家的青帷马车在离大门尚有十数丈远的地方就被拦下。

“大理寺重地,闲杂人等速速退避!” 守卫的声音冰冷,毫无通融余地。

车帘掀起,付冷月探身而出。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较为庄重的藕荷色立领长袄,下配深青马面裙,发髻梳得一丝不苟,只簪一支点翠凤头簪,显得沉稳干练。

“烦请通禀秦王殿下,” 付冷月声音清朗,不卑不亢,“户部尚书付明远之女付冷月,有关于军粮案的重要线索呈报。” 她递上一枚小巧的玉牌,上面刻着付家的徽记和她的闺名。

守卫首领接过玉牌,仔细查验,又抬眼打量了一下付冷月,显然也听闻过这位在琼林宴上“惊世骇俗”的付家小姐。他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变化,只沉声道:“姑娘稍候。” 转身快步进了侧门。

等待的时间并不长,但对付冷月而言,却仿佛格外漫长。她能感受到周围守卫投来的审视目光,冰冷而充满压力。

大理寺高耸的院墙投下浓重的阴影,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。她深吸一口气,稳住心神。

侧门再次打开,出来的却并非守卫首领,而是一个面白无须、身着深青色宦官服饰的中年人,正是萧长声的近侍高公公。

他脸上带着惯有的、滴水不漏的谦恭笑容,眼神却锐利如针,飞快地扫过付冷月和她身后的马车。

“付姑娘,” 高公公微微躬身,声音尖细平稳,“殿下正在堂上问案,暂不得空。殿下口谕:付姑娘若有事,可将线索交由咱家转呈。”

转呈?付冷月心中冷笑。这等关键证据,岂能假手他人?何况是萧长声身边这只老狐狸。

“高公公,” 付冷月面上笑容得体,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,“冷月所呈线索,干系重大,其中关窍非三言两语能道清,更需当面向殿下陈明。烦请公公再通禀一次,就说……冷月所查之事,与‘永丰仓’陈粮及江南粮商王百万有关。殿下定会一见。”

听到“永丰仓”和“王百万”两个名字,高公公眼皮几不可察地一跳,脸上那谦恭的笑容却丝毫未变:“姑娘稍安勿躁,咱家这就再去回禀殿下。” 他转身的动作依旧平稳,脚步却明显快了几分。

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,就在付冷月几乎要以为萧长声故意晾着她时,沉重的黑漆大门竟“吱呀”一声,缓缓从内打开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。高公公再次出现,侧身让开:“付姑娘,殿下有请,请随咱家来。”

付冷月定了定神,提起裙裾,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。一股混合着陈旧木头、墨汁、尘土,还有一丝若有似无血腥气的阴冷气息扑面而来,让她背脊微微绷紧。

眼前是一条幽深的长廊,两侧是高耸的灰墙,墙上开着小窗,透进的光线有限,显得长廊内光线昏暗,更添几分压抑肃穆。

上一章 第三章胆大包天又如何 你萧长声是天上明月我便是摘月之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别有心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