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烬的外套被林微挂在了宿舍的椅背上,带着草木清香的气息总在不经意间飘过来,像一根若有若无的线,牵扯着她的注意力。
她开始下意识地找关于苗疆的资料。
在图书馆的角落里,她翻到一本泛黄的民俗学书籍,里面零星提到了苗疆的风土人情——吊脚楼依山而建,梯田绕着山梁铺开,姑娘们穿着绣满银饰的衣裳,歌声像山涧的泉水。还有那些关于图腾、蛊术的记载,大多语焉不详,带着外人的猎奇与想象。
“看什么呢?这么入神。”室友端着水杯过来,凑过来看了一眼,“苗疆?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?”
林微合上书,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:“就是……有点好奇。”
她没说,这份好奇里藏着一个名字。
那天晚上,陈砚发来消息,问她要不要一起去参加周末的民俗讲座,主题恰好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化。林微犹豫了几秒,回了“好”。
讲座设在学校的学术报告厅,来的人不多,大多是相关专业的学生。陈砚提前占了前排的位置,递给她一瓶温热的牛奶:“听说讲苗疆那部分很详细,还有实地拍摄的视频。”
林微接过牛奶,心里有点复杂。她是为了了解夜烬才来的,却和陈砚坐在一起。这种感觉,像隔着一层薄雾,模糊又别扭。
讲座开始后,屏幕上出现了苗疆的影像——茂密的原始森林,缠绕的藤蔓,穿着传统服饰的族人围坐在火塘边,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。讲师讲到他们的图腾文化时,屏幕上放出了几张图腾图案的特写。
林微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。
其中一个暗红色的图腾,曲折缠绕,像藤蔓又像火焰,和夜烬额角那个图案惊人地相似。
“苗疆的图腾多与自然相关,”讲师的声音温和而清晰,“比如这张‘护生纹’,传说能保佑族人平安,是成年礼时由族中长老绘制的,承载着祝福,而非外界传言的神秘力量。”
护生纹……
林微盯着屏幕上的图案,想起夜烬额角那枚若隐若现的印记。原来那不是什么可怕的蛊纹,而是祝福的象征。
心里某个紧绷的角落,似乎松动了一点。
讲座结束后,陈砚看出她的心思,笑着说:“是不是和想象中不一样?很多时候,我们对不了解的事物,总会下意识地害怕。”
林微点了点头,心里的触动远超预期。她看着陈砚温和的侧脸,突然鼓起勇气问:“陈学长,如果……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很凶,很霸道,甚至有点让人害怕,但他其实……并不是故意的,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,你会给他机会吗?”
陈砚愣了一下,随即温和地笑了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,笨拙也好,直接也罢,重要的是看他的本意是什么。如果他的出发点是好的,愿意去改变,为什么不给彼此一个了解的机会呢?”
他顿了顿,看着林微,眼神坦诚:“不过,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感受。别人怎么看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靠近。”
愿意吗?
林微在心里问自己。
她想起夜烬捏着虫子时恶劣的笑,也想起他把外套披在她身上时的固执;想起他强制按住她后颈的霸道,也想起他在酒吧救她时,眼里毫不掩饰的怒火与担忧;想起他说“你是我的”时的强势,也想起他那句“我不会用那些东西”里的认真。
那些碎片拼凑起来,渐渐形成一个模糊却真实的轮廓——一个来自遥远地方的少年,带着一身棱角和不被理解的笨拙,用他自己的方式,笨拙地靠近。
“我好像……有点想了解他了。”林微轻声说,声音很轻,却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。
陈砚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,笑着点了点头:“那就去试试吧。”
告别陈砚后,林微没有直接回宿舍,而是绕路去了学校后门那家米粉店。正是晚饭时间,店里人来人往,热气腾腾。
她走到靠窗的位置坐下,点了一份和上次一样的牛肉粉,少辣。
米粉端上来时,她看着碗里漂浮的葱花,突然想起夜烬看着她吃面时的眼神,眼底藏着的笑意,像被树叶筛过的阳光,细碎而温暖。
也许,她真的该给自己一个机会,也给他一个机会。
去了解那个叫夜烬的少年,了解他身后的那片土地,了解那些被误解的、藏在霸道之下的真实。
林微拿起筷子,小口吃着米粉,心里的迷雾渐渐散去,只剩下一种清晰的冲动——她想找到夜烬,想亲口问问他,苗疆的吊脚楼,是不是真的像书里写的那样,能看见星星落在梯田上。
她想告诉他,她有点好奇,关于他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