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
本书标签: 校园  双向奔赴  异族甜恋     

第八十八章:开启新的篇章

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

寒潮席卷苗疆的前夜,林微在“归心小屋”的灯下整理公益项目报告,指尖划过一行数据,眉头微微蹙起——最新统计显示,周边乡村公益资源覆盖率仍不足三成,部分刚起步的图书角因缺乏持续资金和专业指导,已出现课程断层。夜烬推门进来,带着一身寒气,手里攥着一份公益组织的反馈:“远程捐赠的善款不少,但很多乡村不知道怎么用,设备闲置率快到三成了。”

窗外飘起细雨,林微想起之前考察时看到的景象:有的乡村图书角堆满了不适合孩子的成人书籍,有的非遗工坊因缺少染料半途而废。“光靠我们上门指导不够,得搭个能持续造血的平台。”她忽然想起利川的“数字+人才”模式,眼睛一亮,“我们可以建一个‘归心云课堂’,既给孩子送优质课程,也给乡村老师做数字化培训,让他们自己能撑起图书角。”

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公益组织和文旅局的支持。夜烬牵头搭建线上平台,整合大学生志愿者、非遗传承人、城市名师的资源,开设“非遗技艺”“科学实验”“绘本阅读”三大类课程;林微则组建“本土师资培育营”,每周抽出两晚给周边乡村的老师做培训,从图书分类、课程设计到线上小店运营,一一倾囊相授。

“归心云课堂”上线那天,阿念主动报名当小助教。她穿着苗绣服饰,对着镜头教城里孩子唱苗语儿歌,还展示自己的萤火虫蜡染作品:“这是我们苗疆的颜色,用靛蓝染料染三遍才能这么好看。”屏幕另一端,城里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的画作回应,弹幕里满是“想学苗绣”“想去苗疆”的留言。石头则跟着夜烬学做科学实验,通过镜头教乡村孩子观察昆虫标本,眼里满是认真。

然而难题很快出现。部分偏远乡村网络信号弱,直播课程频繁卡顿;还有老师反馈“学了方法但不会操作数字设备”。夜烬立刻联系通讯公司申请乡村网络升级,又制作了图文并茂的《云课堂操作手册》,配上方言解说视频;林微则启动“一对一帮扶”,让“归心小屋”的骨干老师结对指导新手,每周上门实操演练。

春节前夕,“归心云课堂”推出“爱心包裹”众筹活动——每筹集100元,就为乡村孩子送去包含绘本、画笔、蜡染工具的美育包,还附赠三个月的云课堂会员。活动刚上线,就收到了城里家长和企业的踊跃捐赠,短短一周就筹集到了500个包裹的善款。林微和夜烬带着孩子们打包包裹,阿念在每个包裹里都放了一张自己绣的萤火虫书签,石头则画上小小的瓢虫图案:“希望收到包裹的小朋友也喜欢大自然。”

腊月二十三,苗疆过小年。“归心小屋”里张灯结彩,刚收到爱心包裹的周边乡村孩子赶来一起庆祝。他们围着篝火展示自己的画作,跟着朱老师打鼓,跟着老绣娘学绣福字。有个孩子举着刚完成的石头画,大声说:“谢谢云课堂的老师,我现在也会画星星了!”夜烬妈妈端来热气腾腾的糯米糍粑,笑着说:“现在的小年,比以前热闹多了,城里城外的孩子跟一家人似的。”

深夜,孩子们散去后,林微和夜烬坐在露台上,看着手机里云课堂的后台数据——已有12所乡村学校接入平台,300多名孩子定期上课,20名本土老师能独立开展非遗课程。“我们终于从‘输血’变成‘造血’了。”林微轻声说,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孩子们的笑脸。夜烬握住她的手,目光望向远处的星空:“你看,这些灯光和星光连在一起,就像一张网,把爱和知识都兜住了。”

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,里面是一对苗绣纹样的银耳钉:“开春后,文旅局要办一场‘乡村数字美育成果展’,到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们的作品去城里。展会结束那天,我想跟你求婚。”林微的眼眶瞬间湿润,她用力点头,看着夜烬把耳钉戴在自己的耳上。

晚风带着年味和蜡染的清香,“归心小屋”的风铃叮当作响。林微知道,“归心模式”早已超越了一座小屋、一个基地,它变成了一张连接城乡的网,一条扎根土地的路。那些数字课堂里的灯光,爱心包裹里的期待,本土老师的坚守,还有孩子们眼里的光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——乡村公益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用爱搭桥,用人才铺路,让每一份善意都能落地生根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与时代同频呼吸。

而她和夜烬的故事,也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开启新的篇章。

上一章 第八十七章:了解这里的一切 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:归心的温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