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微熹,弘时如往常一般,与胤禛并肩踏入宫门。
他自四岁起便由胤禛亲自启蒙,六岁时又与其他堂兄堂弟一样,进入紫禁城尚书房上课。
康熙重视教育,还特意延请了名臣硕儒为这群孩子授课。
推开尚书房厚重的木门,吱呀一声,弘时敏锐地察觉到,今日这里少了往日剑拔弩张的氛围。
往昔,太子庶长子弘皙和直亲王嫡长子弘昱总因父辈恩怨,在课堂上分庭抗礼,课业之争更是寸步不让。
如今,两位阿哥随同被圈禁的父亲一道,已被软禁多时。
如此尚书房的整个氛围都平和下来了。
弘时恭敬地向在座的皇叔和堂兄堂弟们一一问安,对方也向他拜回。
礼毕之际,夫子恰好迈步入内,鞋底与青砖地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。
弘时见状,领着自己的伴读和哈哈珠子快步走向座位,待众人向夫子行过礼后,夫子清了清嗓子,开始抽查前日布置的功课。
弘时坐在靠窗的前排位置,身姿端正,神情专注。
夫子走到他跟前,翻开书页,手指轻抚着黑灰色的胡须,微微点头,随后便移步往后走去。
弘时温和地笑着,看夫子检查他的课业。
弘时表面上温和谦逊,与阿玛胤禛的冷峻大相径庭,且在尚书房中与诸位皇叔堂兄弟关系融洽。
这情形令康熙及胤禛的兄弟们啧啧称奇——毕竟胤禛的人缘素来不佳,但弘时却在尚书房广受好评。就连本应因其阿玛立场而疏远他的弘昱,都对这个堂弟颇为喜爱。
与胤禛不太对付的胤禟曾在公开场合冷哼道:“歹竹出好笋。”
这话传到康熙耳中,胤禟就被康熙斥骂一顿。
毕竟,若胤禛是“歹竹”,那康熙作为胤禛的父亲算什么?他自己及其一众兄弟又算什么?这不是连自己一起骂了进去吗?
回归正题:
夫子检查完课业后,命众人读书一百二十遍,且须摇头晃脑。
读书一百二十遍对弘时来说不难,而且乐在其中,读书、上课都可以加文才,为此弘时更努力了。
至于摇头晃脑?
弘时虽觉此举多余,但也只得依言行事。他心中暗忖,读书便是读书,何需这般形式?然而,他依然朗声诵读,字字清晰而有力。
夫子听见弘时的声音,眼角不自觉地露出几分满意之色。
他心中明白,弘皙阿哥和弘昱阿哥偶尔也会懈怠,而弘时却始终如一,从不懈怠。
每月考察时,弘时却总在弘皙阿哥与弘昱阿哥之后,未必没有藏拙的意味。
夫子满意弘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毕竟,哪个老师不喜欢听话懂事、成绩出色且不惹事的学生呢?
但当众人齐声诵读时,早朝已毕的康熙静悄悄地出现在窗外。他带着梁九功,透过纸糊的窗户观察屋内的动静。虽视线有些模糊,但仍能分辨谁在偷懒,谁更专注。
其他人都未曾察觉异常,唯独弘时透过窗纸隐约看到一个醒目的金色名字穿模显现,便知康熙正站在外面。
他心思一转,立刻加大音量,读得更加投入,仿佛要将自己的诚意透过窗纸传达到康熙耳中。
夫子其实早已看到康熙的身影,刚要跪下行礼,却被康熙抬手制止。
康熙伫立片刻,听了一会儿,随后转身离去,仿佛此次前来不过是心血来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