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佛心缘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双强双洁  架空古言   

无题

佛心缘

寿宴散后,夜色浸了宫墙,月光被飞檐剪得零碎,漏在青砖地上,像撒了把碎银。上官惊鸿坐在偏殿的窗边,指尖反复摩挲着皇后赏赐的羊脂玉镯,镯身被体温焐得温热,心里却像堵着团湿雾——留下,要困在这四方宫墙里,看够了江湖长风的人,怎受得住这般密不透风的规矩与算计;离开,苏鹤年眼底的恳切又挥之不去,怕这一转身,就成了隔着山海的过客。

辗转半宿,她终究按捺不住心头的躁,抓起披风往肩上一搭,悄没声儿溜出了殿门。宫道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,巡逻侍卫的灯笼在远处晃成光斑,她漫无目的地走,不知不觉竟停在了宫中那座小佛堂外。

佛堂的门虚掩着,漏出一点昏黄的烛火,伴着极轻的念珠转动声。上官惊鸿轻轻推开门,殿内只点着三两支白烛,火苗在风里微微颤,将供桌、佛像的影子拉得老长,落在玄清身上时,给他周身镀了层朦胧的暖光。他盘腿坐在蒲团上,墨色僧袍垂落得规整,指尖捻着念珠,目光垂落在膝前,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,连呼吸都轻得像要融进这夜色里,唯有攥着念珠的指节,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。

听见动静,他缓缓抬眼,目光与上官惊鸿撞在一起的瞬间,像是湖面被投了颗小石子,极淡的波澜从眼底掠过,快得让人抓不住。他没失态,只是喉结在领口下微不可察地滚了一下,随即迅速收回目光,落回佛前跳动的烛火上,声音依旧平稳,只是比平时低了半分:“夜深了,宫里不比江湖,仔细些。”话落,念珠转动的节奏如常,仿佛方才那一眼的交汇,不过是寻常光景。

上官惊鸿倒坦然,径直在他对面的蒲团坐下,地上的青砖带着凉意,透过衣料渗上来。她抓起桌案上的凉茶灌了一口,杯沿磕在唇边发出轻响,苦着脸道:“玄清,我心里乱得很。留在这儿像被关在金笼子里,走了又觉得对不住人,你说我该怎么办?”

玄清指尖的念珠顿了一瞬,又很快恢复匀速。他没抬头,目光仍落在烛火上,火光映在他瞳孔里,明明灭灭,语气里听不出情绪:“《金刚经》言,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’。心若有执,处处是牢笼;心若自在,何惧身在哪里。”

烛火晃了晃,照见上官惊鸿蹙起的眉——当年在苏州,苏鹤年的绸缎庄被人刁难,她提着剑就去理论,从没想过“怕不怕”“该不该”,如今反倒被“留或走”缠得动弹不得。她抬眼看向玄清,目光清亮,带着几分探究:“可苏鹤年待我是真心,宫里又多算计,我怕帮不上忙,还添乱。”

这话落下时,玄清终于再次抬眼。这一次,他与她对视了片刻,眼底的沉静下,藏着一丝被极力压下去的滞涩。他能清晰看见她眼底的坦然与迷茫,心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,却只是一瞬,便又将所有情绪敛去,迅速移开目光,落在佛堂的青砖地面上,声音依旧是那副克制的平稳:“你的本事,在苏州时便见过。能看穿人心,能解困局,从不是靠依附旁人。《心经》说‘照见五蕴皆空’,空的是执念,不是本心。”

他顿了顿,指尖攥着念珠的力道又紧了紧,却始终没再抬眼,只低声道:“你是上官惊鸿,不是谁的附属。想留,便用你的法子守住本心;想走,便回江湖做自在侠女。路在自己脚下,不必问旁人。”

烛火颤了颤,上官惊鸿看着他垂落的眼睫,和那副始终沉稳的模样,心里的迷茫渐渐散了。她站起身,衣摆扫过蒲团带起一点风,吹得烛火又是一晃,对着玄清咧嘴一笑,恢复了往日的爽朗:“谢了玄清,你这话点醒我了!下次去苏州,给你带醉仙楼的素斋点心!”

玄清没应声,只听见念珠转动的声音依旧规律。直到上官惊鸿轻轻带上门,殿内只剩他一人时,他才缓缓松开指尖,念珠上被攥出的浅痕,在烛火下清晰可见。他抬头望向佛前的烛火,眼底那抹被强压下去的波澜,终于悄悄漫了上来,却也只是一瞬,便又归于沉寂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

佛堂外,上官惊鸿踏着月光往前走,脚步轻快了许多——无论留或走,只要守住本心,就不怕前路迷茫。她没再多想玄清方才的模样,只当是出家人对俗世的淡然,却不知那沉稳克制的表象下,藏着怎样一番隐忍的波澜。

上一章 无题 佛心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烛下别笺与江湖路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