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灵异悬疑小说 > 七日烬土
本书标签: 灵异悬疑  封闭空间  悬疑     

槐安里的回响

七日烬土

林砚在祖父的樟木箱底摸到那本牛皮日记时,指腹正蹭过箱角的铜锁。锁芯早锈成了青绿色,像浸在潮水里的陈年旧事,稍一用力就簌簌掉渣。日记封面烫金的“丙午年”三个字已磨得只剩浅痕,翻开时纸页发出脆响,像谁在暗处轻轻咳嗽。

第三十七页夹着半张泛黄的信封,邮戳模糊,地址栏却写得极清:槐安里37号,苏先生亲启。

林砚的心猛地跳了一下。她在祖父的葬礼后整理遗物,翻遍了阁楼的旧书堆、衣柜的衬里,甚至灶房的砖缝,都没找到能解释他临终前那句“槐安里藏着东西”的线索。此刻这行字像枚生锈的钥匙,猝不及防地插进了锁孔。

第二天清晨,她揣着信封去了老城。出租车在青石板路上颠簸,司机透过后视镜瞥她:“槐安里?那片早拆得差不多了,就剩个巷口的牌坊还立着。”

牌坊确实还在,青灰色的石柱爬满爬山虎,“槐安里”三个篆字被风雨啃得缺了边角。巷子里堆着拆迁废料,碎砖缝里钻出几丛野菊,风一吹就簌簌地摇。林砚踩着碎玻璃往里走,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,回头时只看见个穿蓝布衫的老头,正蹲在墙根翻捡废铁,见她望过来,眼皮一耷拉,继续用铁钩扒拉着钢筋。

走了约莫百米,巷尾竟真有座没拆的老房子。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,“37”两个数字被虫蛀得只剩轮廓,门是虚掩的,推时发出“吱呀”的呻吟,惊飞了檐下的麻雀。

院里有棵老槐树,枝桠歪歪扭扭地探过墙头,树底下摆着张藤椅,椅上搭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。西厢房的门开着,飘出淡淡的墨香,混着旧书特有的霉味,像祖父书房里的气息。

“找谁?”

林砚猛地回头,见个穿灰布褂子的老太太站在东厢房门口,手里攥着根拐杖,眼神里的警惕像淬了冰。她赶紧掏出那半张信封:“我找苏先生,这是我祖父留下的……”

“苏先生早不在了。”老太太的声音干哑,“死了快三十年了。”

林砚的手僵在半空。她明明查过户籍档案,槐安里37号的户主一直登记为苏明远,状态是“健在”。老太太却已经转过身,拐杖笃笃地敲着青石板,背影佝偻得像片要坠的叶子:“别再来了,这里没你要找的东西。”

门“砰”地关上,带起的风卷着槐树叶,落在林砚脚边。她盯着那扇斑驳的木门,忽然发现门环下方有个极浅的刻痕,像朵没开完的玉兰花——那是祖父的私章图案。

暮色漫上来时,林砚还蹲在巷口的牌坊下。穿蓝布衫的老头推着收废品的板车经过,板车的铁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。她忽然想起什么,冲上去拦住他:“大爷,您知道苏先生家的事吗?”

老头眯起眼,板车的阴影罩住她半张脸:“你是林修文的孙女?”

林砚的呼吸顿住了。祖父的名字,他怎么会知道?

老头往巷尾瞥了眼,压低声音:“三十年前,苏先生救过你祖父的命。后来苏先生被人扣了顶‘通敌’的帽子,是你祖父把他藏在这院里的地窖里。”他顿了顿,板车的铁链条晃了晃,“但苏先生还是没熬过那年冬天,死的时候手里攥着半块玉佩,说是要还给你祖父。”

林砚的指尖发冷。她忽然想起祖父樟木箱里的另一样东西——个缺了角的白玉佩,玉质温润,却总带着股化不开的寒气。

“那老太太是谁?”

“苏先生的遗孀,姓周。”老头推着板车要走,又回头看她,“周老太守着这院子,不是为了等谁,是怕当年藏在地窖里的东西被人翻出来。”

夜风卷着槐花香漫过来,林砚望着那扇紧闭的木门,忽然明白过来。祖父临终前说的“藏着东西”,根本不是什么物件,而是能揭开当年真相的证据。而周老太的警惕,或许不是针对她,是针对那些三十年来一直没放弃寻找的人。

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玉佩,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爬上来。这时,巷口忽然亮起车灯,两道光柱刺破暮色,直直地照在37号的门楣上。

上一章 站台深处的编号 七日烬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地窖里的尘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