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美满人生……
本书标签: 穿越  搞笑  穿书 

黑料

美满人生……

(接上回发布会现场)

聚光灯突然打向观众席第一排,林晚星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颤,却没再看台下任何人,视线直直射向舞台侧面的主持人团队——那里站着三位 tonight 频道的金牌主持,正维持着职业假笑,准备接过话题圆场。

“张姐,”她突然开口,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,带着破釜沉舟的冷意,“上周三晚上十点,你在化妆间跟副导演说‘那新人不陪酒就想上黄金档?做梦’,这话是你说的吧?”

被点名的张敏脸色瞬间煞白,手里的题词卡“啪”地掉在地上。

林晚星没停,目光扫向另一位戴眼镜的男主持:“李哥,你总在节目里标榜自己‘零绯闻’,可上个月你去城西酒店接的那个穿校服的女孩,是你‘远房侄女’还是别的什么?我这儿有你助理给她转学费的转账记录,需要念出来吗?”

男主持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,指着林晚星半天说不出话,最后猛地扯下耳麦摔在地上。

最后一位年轻女主持吓得浑身发抖,想往后台躲,却被林晚星的声音钉在原地:“小雅,你靠着和台长的合照挤走原定主持人时,不是说‘有背景就是资本’吗?现在怎么不说话了?对了,你直播时说自己‘从不买水军’,可你工作室给营销号的打款记录,我已经同步发到记者群了。”

话音刚落,台下记者的手机接连震动,闪光灯骤然密集如暴雨,三位主持人的表情被定格成惊慌、愤怒与狼狈的混合体。

林晚星把话筒放在脚边,转身走向后台,高跟鞋踩过满地狼藉的纸张,背影挺得笔直。走廊里传来外面炸开的议论声,她掏出手机拉黑了最后一个试图联系她的号码,屏幕亮起时,映出她眼底从未有过的轻松。

黑料曝光的瞬间,不是毁灭,是她亲手推开了困住自己的玻璃罩。 星的高跟鞋刚磕到后台走廊的瓷砖,就被追来的制片人拽住胳膊。对方的指甲几乎嵌进她皮肉里,声音抖得像筛糠:“你疯了?!知道这要赔多少钱吗?台里的声誉、赞助商的违约金——”

“哦。”林晚星轻轻挣开,从包里摸出份文件拍在对方手里,“三个月前就签了离职协议,现在我只是个来旁听的观众。”

制片人展开文件的手突然脱力,纸张飘落在地。走廊尽头的安全出口指示灯忽明忽暗,照见林晚星已经拉开门,夜风卷着她的长发扫过肩头。

第二天的热搜像被投了炸弹。张敏潜规则言论# 李哲校服女孩# 小雅台长合照# 三个词条带着血红的“爆”字霸屏,连带Tonight频道的收视率断崖式下跌。赞助商连夜撤资,台长被纪检部门带走问话时,手里还攥着小雅发给他的撒娇语音记录。

最狼狈的是李哲。那位被他称为“侄女”的女孩家长直接带着转账记录冲到台里,原来女孩是他婚内出轨生下的私生女,他用节目经费给孩子买学区房的事也被扒了出来。曾经标榜“家庭楷模”的形象碎得连渣都不剩,连带着他主持了十年的亲子节目都被停播。

张敏倒是想挽回,托人找林晚星求和,发来的信息里说“都是行业潜规则,何必较真”。林晚星直接把聊天记录截了屏,配文“原来这就是金牌主持的职业操守”,反手又送上一个热搜。

只有小雅没挣扎。她删光了社交账号内容,据说连夜搬去了国外。有人说她怕被台长牵连,也有人说她是被家里人接走避风头,但再没人见过她出现在镜头前。

林晚星呢?她回了趟老家,把攒的钱给父母换了台新空调。某天傍晚在菜市场挑番茄时,听见摊主大姐跟人唠嗑:“就是那个敢说真话的姑娘,我看她采访过留守儿童,心善着呢……”

手机在兜里震动,是家公益组织发来的邮件,问她愿不愿意去山区做支教纪录片。她低头笑了笑,指尖在屏幕上敲下“好”。

远处的电视里还在重播Tonight频道的整改声明,新主持人念稿的声音字正腔圆,却再没人像从前那样追着看了。林晚星提着番茄走出市场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风里都是夏天的味道。

有些东西碎了就该碎掉,腾出的地方,才能长出新的来。 (镜头切回三年前的地方台演播厅)

张敏对着化妆镜补口红,镜子里映出实习生林晚星递来的咖啡。“算你懂事,”她呷了口,忽然压低声音,“上次让你把王制片的酒换成水,做得不错。不过下次机灵点——他摸你手时,别躲得那么明显。”

林晚星捏着托盘的指节泛白,镜子里张敏的笑容混着脂粉气,像层没撕干净的假皮。

那时李哲总爱在茶水间“偶遇”新来的女编导,说些“小姑娘要懂得抓住机会”的浑话。有次他把林晚星堵在消防通道,手里晃着瓶红酒:“我下周的专题,给你个出镜机会?晚上来我公寓对稿子。”

林晚星盯着他衬衫第二颗没系好的纽扣,突然说:“李老师,您领口沾了根长发,不是师母的吧?”

李哲的脸“唰”地青了,红酒瓶差点脱手。

小雅刚进台时,总跟在林晚星身后叫“星星姐”,说自己农村来的,啥都不懂。直到有天林晚星加班到凌晨,撞见她从台长的车里下来,红着眼圈说“王哥你放心,那个主持位我肯定拿到”。

第二天小雅就换了身名牌,见了林晚星也只是抬抬下巴,仿佛前一晚的怯懦是场幻觉。后来林晚星才知道,小雅所谓的“农村出身”,是她爸开着连锁超市、却怕别人说她“有背景”编的谎。

这些被时光泡软的碎片,林晚星本以为早忘了。直到发布会那天,看着他们站在聚光灯下扮演“前辈”“模范”,那些藏在脂粉、酒气、谎言底下的褶皱,突然在记忆里变得清晰。

她不是突然发疯,只是把那些年他们教她的“规则”,原原本本地摊开在了太阳底下。 林晚星在山区待了半年,镜头里全是孩子们爬树掏鸟窝的憨笑,还有代课老师踩着露水去上课的背影。片子在小众平台播出时,评论区有人说“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”。

某天她收到条陌生短信,是张敏发来的:“我在超市理货,看见货架上的牛奶,突然想起你以前总说乳糖不耐受。”

林晚星没回。听说张敏被台里开除后,老公嫌她名声差离了婚,她租住在老小区,每天算着特价菜过日子。有人拍到她在菜市场跟摊主为一毛钱争得面红耳赤,再没了当年在化妆间指点实习生的派头。

李哲的日子更糟。私生女的事闹大后,他被列入行业黑名单,连婚庆主持的活儿都接不到。前妻把他告上法庭,要追回被他挪用的夫妻共同财产,法院传票寄到他父母家时,两位老人当场晕了过去。有回他在街头拦着以前的同事借钱,被对方嫌晦气地推开,头发白了大半,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。

只有小雅偶尔还能在八卦号上看到影子。她在国外晒出豪宅派对的照片,身边换了新的男伴,配文“人生重启”。但知情人说,她爸的超市连锁早因偷税漏税被查封,她在国外不过是靠以前攒的钱撑着,那些照片都是租来的场地。

这天林晚星下山买存储卡,路过镇上的小饭馆,电视里正播着Tonight频道的周年庆特别节目。新主持人们穿着笔挺的西装,念着“坚守媒体初心”的稿子,背景板上滚动着“杜绝潜规则,重塑行业风气”的标语。

老板端来一碗面,叹着气说:“以前总看这台,后来出了那事,好久没敢看了。现在这样,倒像模像样了。”

林晚星搅着碗里的葱花,没说话。手机弹出条新闻推送,标题是《广电总局发布行业新规,严查主持人失德行为》。

她付了钱走出饭馆,山风带着松针的味道扑过来。那些曾经压在她心头的黑历史,像被这场风卷走的落叶,早晚会在某个角落腐烂,化作新的泥土。

而她的路,才刚刚开始。 林晚林晚星的支教纪录片意外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时,她正在给孩子们修补漏雨的教室屋顶。手机在裤兜里震个不停,是公益组织的伙伴发来的截图——#被主持人耽误的纪录片导演# 这个词条后面,跟着她三年前在Tonight频道做民生记者时拍的片段。

那些片段是她当年偷偷藏在硬盘里的:凌晨三点的垃圾处理厂,工人带着防毒面具分拣医疗废料;城中村的顶楼隔间,六口人挤在十平米里,孩子的作业本摊在折叠床上。

“这些不是我拍的,”林晚星给伙伴回电话,声音里沾着灰尘,“是当时的摄像大哥,他总说‘拍下来就有用’。”

她不知道的是,这些旧片段被网友翻出来后,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张敏——那时她还是外景主持,对着镜头说“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,但居民们很乐观”,转身就对助理抱怨“一股臭味,赶紧拍完走人”。

更巧的是,李哲当年做过一期“关爱留守儿童”的节目,片子里他给孩子喂饭、讲故事,被网友扒出后期花絮:休息时他嫌孩子脏,把对方递来的野花扔在地上,还对编导说“这种穷地方的小孩,装装样子就行了”。

小雅倒是没在旧素材里露面,却被人扒出她当年参加选秀时的视频——镜头前她哭着说“父母早逝,是奶奶捡垃圾把我养大”,台下坐着她西装革履的亲爹,手里还拿着应援牌。

风波再起时,林晚星正在山坳里收玉米。孩子们围着她喊“星星老师”,远处的炊烟弯弯曲曲飘向云里。她的手机没电了,直到天黑才想起充电,打开屏幕看见99+的消息,随手点了清除。

“老师,你看星星!”有个孩子指着夜空,那里缀着密密麻麻的星子,比城里任何一场灯光秀都亮。

林晚星仰头看着,忽然笑了。那些人还在泥沼里撕扯的时候,她已经站在了能看见星星的地方。

后来听说,张敏在超市被认出来,有人把她当年的言论视频怼到她脸上,她哭着鞠躬道歉,第二天就辞职去了养老院做护工,再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。李哲彻底消失了,有说他去了南方打工,有说他在老家伺候瘫痪的父亲,没人知道真假。小雅倒是试图复出,开直播卖货,却被网友刷满“撒谎精”,播了三天就停了。林晚星的工作室拍出的第一部短片,叫《晨光里的摊》。镜头从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开始,跟着卖豆腐的老两口穿过薄雾,拍他们在石板路上洒清水洗去前夜的灰尘,拍老太太给老伴递保温杯时,指腹蹭过对方冻裂的手背。

片子在电影节拿了最佳短片奖那天,她没去领奖。公益组织的伙伴发来现场视频,颁奖嘉宾说:“这部作品让我们看见,平凡日子里藏着比剧本更动人的褶皱。”

后台有人找过来,是Tonight频道新上任的总监,递来烫金的合作意向书:“林导,我们想做个民生专题,想请您当总导演。”

林晚星看着对方西装口袋里露出的钢笔,忽然想起张敏当年总用的那支金笔,笔尖总沾着没擦净的口红印。她摇了摇头:“我拍的东西,可能不太适合黄金档。”

拒绝的消息传开后,有人说她摆架子,也有人说她是真不想沾回那个圈子。只有摄像大哥懂她——某天在工作室整理素材,他看见林晚星对着电脑里的旧片段发呆,是当年她做记者时,被李哲抢走的一篇深度报道,讲的是流水线工人的职业病困境。

“要不再拍一次?”摄像大哥递过一杯热可可,“现在没人能拦着你了。”

三个月后,林晚星带着团队去了南方的电子厂。有个叫阿梅的女工,总在午休时躲在消防通道啃面包,手机屏保是三岁的儿子。拍了半个月,阿梅突然红着眼圈问:“拍这些真的有用吗?去年也有记者来,拍完就没信儿了。”

林晚星想起三年前那个被张敏嫌弃“有臭味”的垃圾处理厂,后来因为她藏在硬盘里的片段引发关注,环保部门真的去查了。她蹲下来,看着阿梅皲裂的手:“有用的,总有人会看见。”

片子播出时,恰逢《劳动法》修订草案征集意见。有网友把阿梅的故事顶上热搜,连带厂区的安全隐患、超时加班问题都被扒了出来。当地人社局很快介入调查,阿梅给林晚星发微信:“厂里给我们换了新口罩,说以后每周能休一天了。”

那天林晚星正在工作室贴孩子们寄来的画,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,在画里把她画成了长着翅膀的星星。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,落在“林晚星工作室”的铜牌上,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边。

手机响了,是陌生号码,她犹豫了一下接起来。那边传来张敏的声音,带着点怯生生的沙哑:“林导……我在养老院看到您拍的阿梅,真好。以前……对不起。”

林晚星握着手机,看了眼墙上的日历,离那场发布会已经过去两年了。她轻声说:“都过去了。”

挂了电话,摄像大哥端来刚煮好的饺子:“想啥呢?趁热吃。”

林晚星夹起一个,热气模糊了眼镜片。她想起很久前在Tonight频道的后台,自己蹲在地上捡摔碎的奖杯,那时总觉得日子暗无天日。可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光从来不是聚光灯给的,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,像阿梅车间里亮起来的新灯管,像山区孩子们夜里点的煤油灯,微弱,却能照亮脚下的路。

工作室的打印机“咔嗒”响了一声,吐出新的拍摄计划,第一站是去青海,拍守护候鸟的牧民。林晚星拿起笔,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,笔尖划过纸面时,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。

而林晚星,在山区待满一年后,带着孩子们的画回到了城市。她成立了个小型工作室,专拍那些“没人注意的角落”。第一笔投资,来自当年那个摄像大哥——他说“我就知道,拍下来总有一天有用”。

开机那天,林晚星站在摄像机后,看着镜头里早点摊的夫妇互相擦汗,忽然想起很久前的自己,在Tonight频道的化妆间里,对着镜子练习微笑。

原来破釜沉舟不是为了毁掉谁,是为了让自己,终于能笑着拍出真正想拍的东西。

。青海的风裹着沙粒,打在摄像机镜头上沙沙作响。林晚星裹紧冲锋衣,看着牧民才让大叔把最后一只受伤的斑头雁放进暖棚。才让的女儿卓玛蹲在旁边,用晒干的牦牛粪给棚里的火炉添柴,火苗舔着炉壁,映得小姑娘脸颊通红。

“这些鸟啊,比人认路。”才让卷着旱烟,烟杆在掌心磕了磕,“每年这个时候来,哪怕去年的窝被雪压塌了,也得在附近绕三圈。”

林晚星想起出发前收到的邮件,是Tonight频道新栏目组发来的,说想购买《晨光里的摊》的重播权,附带着不菲的版权费。她没回复,只是让助理把邮件转发给了公益组织——那里正缺一笔钱,给山区小学修新的图书馆。

拍候鸟的第三个星期,卓玛突然指着远处的沙丘喊:“星星老师,你看!”

一辆越野车陷在沙窝里,车身上印着某直播平台的LOGO。下来的人里,林晚星一眼认出了小雅。她瘦了不少,穿件亮粉色冲锋衣,举着自拍杆对着镜头笑:“家人们看这里,是不是很原生态?我这次来体验牧民生活,顺便给大家带点牦牛肉干……”

才让大叔皱着眉,指了指暖棚:“那里有受伤的鸟,别吵着它们。”

小雅没听见似的,径直往暖棚走,想伸手去摸斑头雁的羽毛。卓玛猛地挡在前面:“不能碰!它们怕生!”

“小孩子懂什么。”小雅拨开卓玛的胳膊,刚碰到鸟的翅膀,那只雁突然扑腾起来,带起的沙子迷了她的眼。她“啊”地叫了一声,手里的自拍杆掉在地上,镜头正对着她不耐烦的脸:“什么破地方,虫子比蚊子还大。”

这段没关的直播片段,当天就上了热搜。网友扒出她带的“牦牛肉干”是工业加工的,所谓“体验生活”不过是摆拍——有人拍到她的助理在远处搭了临时帐篷,里面放着咖啡机和化妆镜。

林晚星没理会这场闹剧,只是让摄像大哥多拍了些卓玛给候鸟喂食的画面。卓玛会把青稞面拌成糊状,用小勺一点点喂给伤鸟,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阳光。

离开青海那天,才让大叔送了她们一袋晒干的野枸杞。“明年再来啊。”他挥着手,卓玛举着画跑来,画上是一群大雁排成“人”字,最前面那只的翅膀上,画着颗小小的星星。

回到工作室,林晚星收到个快递,是养老院的护工寄来的。打开一看,是本手账本,封面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——张敏穿着主持人礼服,手里捧着奖杯,笑得意气风发。

手账本里是张敏的字迹,歪歪扭扭的:“今天给陈奶奶擦身,她夸我手法好,说比以前那个护工细心。想起以前总嫌别人笨,原来笨的是自己……”最后一页夹着张纸条,写着“看到你拍的候鸟,真好。卓玛的眼睛,像我小时候见过的星星”。

林晚星把画贴在工作室的墙上,旁边是阿梅车间的新灯管照片,是山区孩子们的笑脸,是菜市场老两口的保温杯。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又绿,她的拍摄计划本换了一本又一本,下一站是去云南,拍守着老手艺的竹编匠人。

某天深夜,她整理硬盘,无意间点开三年前那场发布会的录像。屏幕里的自己攥着话筒,手背上青筋暴起,眼神里全是豁出去的决绝。她忽然笑了,关掉视频,点开卓玛发来的新消息——小姑娘拍了张照片,暖棚里的斑头雁痊愈了,正展开翅膀往天上飞,背景是铺着晚霞的天空。

原来所有的破釜沉舟,最终都是为了驶向更辽阔的地方。那些曾经困住她的泥沼,如今再回望,只看得见远处的星光,和脚下越走越宽的路。

上一章 大醒来 美满人生……最新章节 下一章 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