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后的梧桐巷,被一层薄薄的金桂香裹着。共享书架旁新添了个木质留言板,孩子们用彩笔写满了愿望:“希望小橘猫的腿快点好”“想要看更多童话书”“愿张奶奶的眼睛一直明亮”。叶晓绾路过时,总能看见小橘猫趴在留言板旁晒太阳,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过最底下那句“今天也很喜欢梧桐巷”。
中秋那天,社区在树下搭起了赏月台。父亲带着街坊们烤月饼,甜香混着桂花香飘出半条街。张奶奶教孩子们做灯笼,竹篾在手里转着圈,不一会儿就撑出个梧桐叶形状的骨架。叶晓绾给灯笼糊纸时,发现竹篾缝隙里卡着片干枯的梧桐叶,叶脉间还留着去年雪水浸出的浅痕,像极了时光写下的诗行。
深夜收摊时,月亮正挂在梧桐树梢。叶晓绾收拾画笔,发现树洞里多了个玻璃罐,里面塞满了彩色纸条。她抽出一张,上面是小学生歪扭的字迹:“谢谢借给我橡皮的姐姐”;再抽一张,是环卫工大叔写的:“今天收到的汤圆,甜到心里了”。父亲笑着把刚烤好的月饼放进罐底,“这就叫念想罐,把暖心事都存起来。”
寒露过后,梧桐叶开始往下落。孩子们捡了叶子做成书签,夹在共享书架的书里。有天叶晓绾翻书时,发现一张枫叶书签里夹着张便签,是之前修电路的小李师傅写的:“张奶奶的鞋垫太暖了,现在巡逻都特意绕路来看看梧桐树”。书页间还夹着片银杏叶,叶脉上用银粉画了小小的灯,像把星光别在了纸上。
社区翻新电路那天,小李师傅带着徒弟来换路灯。“这树得装个更亮的灯,”他指着树洞里的太阳能灯,“冬天雪大,亮堂点大家走路才安全。”徒弟爬梯子时,口袋里掉出个布偶,是用旧毛衣线头缝的小梧桐叶。“我女儿缝的,说要挂在树上当守护神,”小李师傅挠挠头,眼里的笑意比灯泡还亮。
霜降那天清晨,叶晓绾被猫叫惊醒。她披衣下楼,看见小橘猫正蹲在树洞口,对着里面“喵喵”叫。凑近一看,树洞里多了只毛线手套,里面裹着几颗奶糖。父亲在旁边扫落叶,“是新来的租客小姑娘放的,说昨晚加班回来,看见猫在这儿等她,今天就带了糖来道谢。”小橘猫叼起颗奶糖,往张奶奶家的方向跑,尾巴在晨光里划出道暖融融的弧线。
叶晓绾翻开画册新页,刚画下树洞口的手套,就听见巷口传来欢呼声。原来社区把“梧桐记忆”的物件做成了展览,玻璃柜里的旧收音机旁,摆着她画的猫和糖。有个戴眼镜的老人站在展柜前,指着收音机红了眼眶:“这是我当年送的,没想到它还在讲故事。”他身后的小姑娘正踮脚看画册,手指轻轻点着画里的梧桐树,小声说:“妈妈,这里的光会发芽吗?”
暮色漫进巷子时,叶晓绾给梧桐树缠上了串新灯。暖黄的光穿过叶隙,在地上织出细碎的网。共享书架旁,有人在教孩子读诗,声音混着桂花香飘得很远。小橘猫跳上竹篮,把爪子搭在“念想罐”上,罐子里的纸条被晚风掀起一角,露出里面新写的句子:“原来温暖真的会扎根,还会顺着年轮,长出新的春天。”
叶晓绾合上画册,发现封底不知何时多了片压平的梧桐叶,叶脉间的纹路,像极了无数双手握在一起的形状。远处的路灯次第亮起,把巷子的影子拉得很长,而树下的光,正顺着青石板路,悄悄流向更远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