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雾中的储物柜体育馆储物区弥漫着消毒水与旧皮革的气息。
李旭阳转动032号铜锁时,金属冰冷的触感沿着指尖蔓延。
柜门开启的瞬间,柠檬香气倾泻而出——三颗鲜黄的柠檬被棉绳悬在柜顶,下方压着牛皮纸包裹的《天体物理学导论》。
扉页夹着张硫酸纸,余晓的字迹被晨光映得透明:“柠檬编号①:集训第1天切片泡水(防困)
编号②:第3天放枕头边(助眠)
编号③:剥皮晒干(做书签备用)”
书页边缘缀满铅笔标注:Pg.47 星云形成原理←[像你打篮球时扬起的粉笔灰]Pg.103 潮汐锁定效应←[永远用同一面朝向重要的人]Pg.209 彗星轨道计算←[7天后回归原点]
他触到书脊凸起处,原来嵌着枚微型温度计。
水银柱停在26℃刻度线,玻璃管侧刻着极小的字:“今日集训地气温”。
雨夜连线第五天暴雨倾盆。
李旭阳盯着窗台柠檬③号
被雨滴砸中的纹路,手机突然震动。
视频里余晓的实验室白炽灯刺眼,她举着培养皿的手背贴着退热贴。“37.2℃低烧。”
她鼻尖通红却笑得狡黠,镜头转向窗外,“但你看——”紫金山天文台的穹顶在雨幕中浮出,观测窗透出幽蓝的光。
李旭阳抓起素描本画下这个画面时,铅笔突然折断。
余晓的指尖隔着屏幕轻点他染黑的虎口:“第27页空白处。”
他翻到那页,发现不知何时被写了行公式:Δv = Ve ln(m₀/m₁) [航天器变轨方程]下方添了铅笔注释:
“变轨需要能量,就像我此刻想穿越雨幕见你”
标本的密语第七天黄昏,李旭阳在物理实验室锁上门窗。
紫外线灯照射下,余晓留下的槐花标本浮现出荧光标记: 每根叶脉都标着精确坐标,组成金牛座星图。
星座中心缀着句话:“集训最后夜,望远镜对准α星”
他展开集训前夜余晓塞来的便签,紫外灯下同样显出隐藏文字:“α星方位角187.5度,俯仰角32度——那是你家窗口”
柠檬星云深夜的天文台山巅,余晓睫毛结着霜。
当望远镜终于校准至187.5度,目镜里却不是预想的星空——对面楼宇某扇窗前,无数柠檬皮剪成的星星挂满窗框,后方投影仪将光谱打在星阵上,折射出细碎的虹彩。
手机亮起实时消息:“m₁质量:3颗柠檬+1本书m₀
质量: 等你回来的明天Δv值已超标——速归”
她转头时,观测员笑着递来签收单。
硕大的恒温箱里,枇杷树苗根系裹着南京雨花石,枝桠挂满玻璃管标本:体育馆更衣室门牌碎片、数学卷压痕拓片、半截蓝色粉笔——全浸泡在柠檬精油里。
便签系在树苗顶端:“新坐标:东经118°78' 北纬32°04'(附中天台)着陆日:明天日落时分”余晖里的暗物质次日的天文馆报告厅,余晓攥着发言稿走向讲台。射灯开启刹那,她瞥见最后一排的棒球帽檐——李旭阳正把柠檬切片撒进保温杯,热气氤氲成他眼前的薄雾。
答辩至“暗物质引力透镜效应”环节,她突然调暗PPT,展厅坠入黑暗。
一束激光突然从后排升起,穿过她事先悬在投影仪前的玻璃棱镜,墙上瞬间绽开巨大的柠檬色星云图。
光斑正好笼罩住他的座位。
散场时他被人潮推到她面前,保温杯塞进她手中。
余晓低头啜饮时,发现杯底沉着三颗剔透的果核——裹着琥珀色的枫糖浆,像微型行星悬浮在柠檬海。
“槐树结果的秋末…”李旭阳的呼吸扫过她耳尖,“把它们种在天台?”
余晓突然踮脚摘下他的帽子。
汗湿的发际线上,未擦净的荧光颜料正幽幽发亮——是她昨日望远镜里看到的“星群颜料”。
暮色透过拱形玻璃穹顶,将两人轮廓描上金边。
余晓从他背包侧袋抽走《天体物理学导论》,书页哗啦翻飞处,夹着的柠檬书签显露新字迹:“潮汐锁定成立条件:
1.双星系统质心契合
2.轨道共振周期匹配
3.存在持续引力扰动——以上参数,我们超标完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