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灵异言情小说 > 万人迷大师姐她修忘情道
本书标签: 灵异言情  万人迷  原创女频仙侠征文     

第69章 夫人

万人迷大师姐她修忘情道

春汛漫过田埂时,周怀婴已在村里待了第一个年头。

  最初她只是站在田埂上看,看大奔娘领着妇人们背犁开解冻的土地,吆喝声裹着春寒飘得老远。

  看男人们弯腰跟在后面,仔细地将粟种撒进垄沟,手指冻得通红,却还笑着往妇人嘴里塞捂暖的果脯。

  后来她会悄悄伸手,帮被沉重石磙卡住的老妇人稳住架势,石磙便顺势滚得平顺。

  会在暴雨前,帮晒场看守的老翁把摊开的谷粟飞快堆成垛,白影掠过的瞬间,四处散落的穗粒便听话地聚拢。

  村里人感知到她的次数越来越多,却总记不清她的模样。只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,村里似乎来了位和气的外乡人。

  张叔清晨去溪边汲水,低头整理木桶的功夫,眼角余光瞥见岸石边立着个人,月白衣裳被风吹得轻扬,气质清得像山巅的雪。

  可等他直起身想细看,只余下芦苇摇曳,脑子里只剩“刚才那人瞧着真体面”的念头。

  李婶傍晚收工回家,路过村尾时撞见个身影正帮跑丢的羊羔寻主,声音清冽。

  但当她转头跟老伴说“今儿遇着个好性子的人”,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容貌,只记得那双手轻抚羊羔时,指尖干净得不染尘埃。

  “许是城里来的夫人吧?”有人猜。

  (夫人:本文指有学识、有本领,令人尊敬的人。)

  “不像,夫人哪会帮咱们修农具、看牲口?”有人反驳,却也说不出了所以然来。

  而那些坚信看见神迹的人,每每想与人细说,总会发现旁人听不真切,言语到了嘴边便模糊了,如同被风吹散。

  周怀婴倒不在意这些。

  她在村尾废弃的边角,自己搭了间小木屋。木料是村民翻新屋舍时剩下的,王婶本要劈了当柴,却莫名觉得该留着,后来见白影在那儿拾掇木料,便主动递了绳斧。

  木屋很小,仅有一张石桌(周怀婴用河滩卵石亲手垒的)、一铺干草垫,屋顶覆着茅草,雨天会渗几滴湿意,却成了她能安心驻足的地方。

  夜里她便坐在石桌旁,看窗棂筛下的月光,偶尔指尖会无意识凝出一点微光,模糊流转出太极纹,旋即消散。

  她依旧想不起过去,却渐渐习惯了这凡尘的烟火气。

  今年入秋时收成格外好,粟穗沉得压弯了秆,豆荚饱满得快要裂开。

  几户人家的女人聚在谷场边的棚子下,借着天光修理农具。

  大奔娘正用磨石打磨犁铧,王婶检查着麻袋的破口,李姐则用力敲打着有些松动的锄头木柄。空气里弥漫着铁锈、木头和泥土的味道。

  “今年这收成,总算能让娃儿们多吃几顿饱饭了。”王婶缝着麻袋,满足地叹了口气,随即又蹙起眉,“就怕上面觉得咱们宽裕,又来加码。”

  这话让原本轻松的气氛凝滞了一瞬。大奔娘磨犁铧的手慢了下来,头也没抬,低声提醒:“慎言。”

  “在自家院里说说怎么了?”李姐放下锄头,声音也下意识压低,“前些日子路过镇里,听人说,邻镇有个村子就因收成好,被多摊派了三成的税,几个顶事的女人都被叫去问话,至今没回来。”

  “听说新来的那位监司,比之前的更不讲情面,”另一个妇人用针挠了挠头,语气忧虑,“咱们往后进城交粮,说话行事得更小心些才是。”

  提到“监司”二字,几个女人都沉默下来,手下动作不停,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忌惮与压抑。

  棚子里只剩下磨石擦过铁器的“沙沙”声,和针线穿过厚布的“嗤啦”声。

  还是大奔娘打破了沉默,她“铛”一声将磨石搁在旁边,拿起锃亮的犁铧对着光看了看,语气带着惯有的利落:“管她谁来,地想种,日子就得过。咱们女人家,把地种好,把家守住,才是正理。”

  这话让气氛缓和了些。王婶点头接口:“说的是。咱们春种秋收,汗珠子摔八瓣,才打下这些粮食,腰杆子就硬。”

  “那些当官的,哪里知道咱们的辛苦。”李姐也跟着嘟囔了一句,随即像是想起什么,脸上露出些笑意,“说起来,咱们村里那位‘夫人’,不声不响的,净帮咱们解决实在事儿,我倒真想信了那些男人说的神迹了。”

  她们的话题便转到了周怀婴身上,说她帮赵家修好了断裂的犁辕,帮孙家寻回了跑远的鸡雏,说她不露面,却让人心安。

  无人再提监司,也无人深究那“夫人”究竟是何来历。她们只知晓,村里来了位心善、肯伸手的贵人,这便足够了。

  村尾的小木屋,月光正温柔地笼罩着茅草顶,像是为这方小小天地披上了一层轻纱。

  周怀婴就静静听着外面的谈笑风生。她指尖捻着一片初黄的榆钱,叶缘被无形灵力滋养得格外鲜亮。

  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上一章 第68章 饿 万人迷大师姐她修忘情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十章 夫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