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再次透过窗帘缝隙刺入眼睛时,林薇感到的不是清醒,而是一种宿醉般的头痛和虚脱。昨晚楼下那辆黑色轿车是什么时候离开的?她不知道。后半夜她几乎没睡,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能让她惊坐起来。那个破碎的琴音和沉闷的撞击声,在她脑子里循环播放了一整夜。
她拖着沉重的身体爬起来,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窗边,小心翼翼地掀开一角窗帘。楼下空荡荡的,只有早起遛狗的老人和匆匆上班的邻居。那辆黑色的车消失了,仿佛昨夜只是她极度紧张下产生的幻觉。
但她知道不是。那份心悸和冰凉感还真实地残留着。
她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。逃避和恐惧解决不了问题。既然无法摆脱,她必须想办法理解,甚至……反击。她不是一个只会瑟瑟发抖的猎物。
她的目光落在地上的电脑包上。那个牛皮纸文件袋像一个沉默的挑衅。
张颜齐的设计稿。“围猎”。“被迫”。“反馈心动细节”。
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起来。他们似乎需要她的“反馈”?虽然这要求荒谬透顶,但这是否意味着……她并非完全被动?她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表达她的愤怒,甚至……试探出更多信息?
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,混合着恐惧和一种病态的兴奋。她拿出那份设计稿,再次翻看。那些线条凌厉、风格癫狂的设计图,此刻在她眼里不再仅仅是屈辱的象征,更像是一种加密的讯息,来自那个同样被困住的、愤怒的灵魂。
她打开电脑,忽略掉所有社交软件的通知,新建了一个文档。她决定给张颜齐“反馈”。但不是他想要的“心动细节”。
她敲下标题:
关于‘围猎’系列设计的反馈意见
然后,她开始用一种极其冷静、甚至堪称冷酷的专业口吻书写,仿佛在评审一个毫不相干的项目:
> 致设计者Z:
>
> 收到您的设计稿《围猎》系列。以下为初步反馈,基于客观设计原则与市场逻辑,仅供参考:
>
> 1. 主题概念: “围猎”主题过于尖锐且充满负面暗示,易引发受众不适与抵触情绪,建议重新评估主题导向的适宜性。(批注:没有人会为一场针对自己的猎杀心动。)
> 2. 情感传达: 设计稿整体传递出强烈的压抑、愤怒与被迫感,与常规寻求共鸣或美感体验的设计初衷相悖。(批注:‘被迫’二字力透纸背,已构成最强烈的情感传达,但并非积极方向。)
> 3. 实用性: 部分结构设计过于戏剧化,缺乏日常穿着考量,商业化前景存疑。
> 4. 目标用户:未能明确感知该系列的目标用户画像。若针对特定个体,建议深入了解该个体的真实喜好与边界,而非强加概念。(批注:强加的‘缪斯’只会激发反抗,而非灵感。)
>
> **总结:建议暂缓此系列,重新审视设计动机与情感内核。真正的创作应源于自由,而非枷锁。
>
> 反馈人:林薇
> 日期:XXXX年X月X日
她检查了一遍,确保措辞绝对冷静、专业、疏离,每一个字都像冰锥,精准地砸向那个强迫她的“任务”,也砸向张颜齐那屈辱的骄傲。她甚至刻意模仿了他那种命令式的简洁。最后,她将这份反馈打印出来,折好,塞回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里。
她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。激怒他?引来更过分的“任务”?还是……能让他,或者他背后的什么“东西”,明白她的态度?
这是一种冒险。但她受够了单方面的承受。
出门前,她犹豫了一下,还是将那个文件袋塞进了电脑包。如果张颜齐或者他那边的人再来堵她,她就把这个扔给他。
挤地铁上班的路上,她依旧警惕地观察四周,但没有再看到任何熟悉的身影。公司楼下,“时光碎片”咖啡店照常营业,A03卡座空着。她稍稍松了口气,却又莫名地提起一颗心——暴风雨前的宁静?
一整天,她都心神不宁。每次手机震动,她都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跳起来,但大多是工作邮件和群消息。那个“Z”的微信,依旧沉默地躺在好友申请列表里,像一枚休眠的炸弹。
直到下午快下班时,她的私人邮箱突然弹出了一封新邮件。
发件人是一个完全陌生的、乱码般的地址。
主题只有一个字:Re:
她的心猛地一跳!手指颤抖着点开。
邮件正文一片空白。
只有一个音频附件。文件名是冰冷的数字和字母组合。
没有任何说明,没有署名。
林薇盯着那个附件,心脏狂跳。是谁?韩羽?蔡徐坤?还是……系统本身?
强烈的恐惧让她想立刻删除它。但更大的好奇和一种破罐破摔的冲动,驱使着她插上耳机,深吸一口气,点开了播放键。
耳机里先是传来一阵细微的、仿佛设备调试的杂音。然后,一个极其压抑的、带着剧烈喘息的男声断断续续地响起,背景里还有模糊的、仿佛拳头砸在什么软质物体上的闷响:
“……够了……真的……够了……” 声音嘶哑,充满了痛苦和濒临崩溃的挣扎,几乎听不清。“……凭什么……这样对她……也对我们……”
是韩羽的声音!但完全失去了平时的冷冽质感,只剩下破碎的、被碾轧过的痛苦!
接着,另一个更清晰、却同样压抑着巨大情绪的声音插了进来,语速极快,像冰冷的刀片:
“闭嘴!抱怨有用吗?‘任务’失败你我都知道代价!忍着!完成它!” 是张颜齐!他的声音里没有了对林薇时的嘲讽和不耐,只剩下一种深切的、同病相怜的焦躁和……恐惧?
“忍?!怎么忍?!看着她害怕的样子……我……” 韩羽的声音哽咽了一下,后面的话语被一阵剧烈的咳嗽般的抽气声淹没。
“那就别看她!完成指令!拿到积分!活下去!也让她……” 张颜齐的声音陡然拔高,又猛地压下去,像是怕被什么听到,“……让她尽量好过一点!这是唯一能做的!你这蠢货!”
音频在这里戛然而止。只剩下耳机里空洞的电流音。
林薇僵在座位上,浑身冰冷,血液仿佛都凝固了。
这段偷录的(或者是系统漏洞?)音频,像一把冰冷的尖刀,粗暴地剖开了一切伪装,将血淋淋的真相摔在了她面前!
任务!积分!代价!活下去!
这些词像重锤一样砸在她心上!
他们果然是被强迫的!有一个无形的“东西”在控制他们!失败会有可怕的“代价”!他们同样痛苦,同样愤怒,甚至……韩羽会因为她的恐惧而感到痛苦?张颜齐那冰冷的命令下,藏的竟然是“让她尽量好过一点”的无力挣扎?!
那份她试图用冰冷反馈去挑衅的“屈辱”,背后竟然是如此绝望的困境?!
巨大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楚瞬间淹没了她。愤怒还在,但指向的不再仅仅是他们,更多的是那个无形的、操控一切的“东西”。而对这些被迫成为“猎手”的男人,恨意第一次被动摇,一种更复杂的、带着悲悯和无力感的情绪汹涌而来。
他们不是加害者。他们是更强大的力量下的……共犯和难友。
就在这时,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。不是邮件,不是微信。
是微博特别关注的推送。
蔡徐坤 发布了一首新作品:《囚笼》
没有配图。只有一首歌。
林薇的手指像是有自己意识般点了进去。
前奏是极其压抑的、重复的电子音节,像是心跳被监控的滴答声,又像是牢笼踱步的脚步声。然后,蔡徐坤那标志性的、此刻却沙哑撕裂的嗓音切入:
“光环是假象/舞台是牢房/指尖触碰的琴键/染着谁的无望/
举动被丈量/台词是钢枪/瞄准那颗心脏/是否和我一样/在腐烂发烫/
……/
谁在唱/这困兽之斗/早失去方向/谁在哭/连眼泪都成了/表演的罪状/
……/
打破这囚笼/哪怕一身伤/或彻底疯狂/……”
歌词尖锐直白,充满了痛苦、愤怒、反抗和一种令人心惊的绝望!旋律不再是昨晚的破碎,而是编曲完整、充满爆发力的嘶吼!这根本不是什么情歌,这是一首战歌!一首被囚禁灵魂的呐喊!
歌曲发布的瞬间,评论区炸了。
“哥哥怎么了?!这歌词好可怕!”
“是新风格吗?好撕裂好痛的感觉!”
“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?心疼!”
“卧槽这歌词……信息量巨大……”
林薇听着耳机里那绝望的嘶吼,看着屏幕上炸开的评论,再回想起昨夜那破碎的琴音和撞击声,还有刚才那封邮件里韩羽和张颜齐的对话……
她全明白了。
蔡徐坤在用他的方式反抗!用音乐这把唯一的武器,向那个无形的“囚笼”发起冲锋,哪怕声音嘶哑,哪怕遍体鳞伤!他甚至不在乎这会引发怎样的猜测和风波!
这一刻,什么恐惧,什么愤怒,似乎都被这绝望而壮烈的反抗击碎了。
一种强烈的、前所未有的冲动攫住了她。
她不能再只是害怕和愤怒地蜷缩了。
她拿起手机,点开那个沉寂的、来自“Z”的微信好友申请框。这一次,她没有选择忽略。
她颤抖着手指,敲下了一行字,按下了发送键。不是求和,不是质问,而是一句:
“我听到了。”
这句话,可以指向那首《囚笼》,可以指向那封音频邮件,也可以指向……他们所有人无声的挣扎。
她不知道对方会如何反应。但她知道,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尖叫着逃跑的猎物了。
她选择了……回应。
而这场被迫开始的荒诞游戏,终于在这一刻,迎来了玩家之间第一次真正的、危险的、却也带着一丝微弱曙光的——对话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