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万里秋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古代言情  结局BE 

勿念

万里秋

苏鹤年走后的第三个月,京城落了场大雪。

谢云遥裹紧了狐裘,站在苏家铺子的柜台前,指尖划过一块尚未雕琢的白玉。苏伯父说,这是鹤年临走前留下的,说等他回来,要雕成三只依偎的雀儿——他,她,还有叶栖梧。

窗外的雪越下越大,掩去了青石板路的痕迹,也掩去了街面上零星的脚步声。谢云遥望着窗外,忽然听见门环轻响,以为是苏鹤年回来了,心头猛地一跳,忙迎出去,却见是个浑身裹着雪的黑衣人,兜帽压得极低。

“谢小姐?”

那人声音嘶哑,递过个沾血的布包。

“苏公子让我把这个交给你。”

谢云遥接过布包,入手冰凉,打开一看,里面竟是半支断裂的梧叶银钗——那是叶栖梧常戴的那支。她的手猛地一颤,布包掉在地上,露出里面一张揉皱的纸条,上面是苏鹤年潦草的字迹。

“栖梧尚在,账册已得,勿念。”

墨迹洇了又干,像是写得极急,最后一个字的笔画都劈了叉。

黑衣人没再多说,转身便消失在风雪里。谢云遥捡起那半支银钗,指尖触到钗上的血迹,早已冻成了冰。她忽然想起叶栖梧当年笑着说“苏小少爷藏不住事”,眼眶一热,泪水砸在银钗上,瞬间凝成了霜。

原来他找到了她。原来那万分之一的可能,真的被他们抓住了。

接下来的日子,谢云遥装作无事,每日依旧去铺子帮忙,只是夜里总会对着那半支银钗坐到天明。她知道,苏鹤年带着叶栖梧和账册,定是在躲避追杀,那“勿念”二字,不过是让她安心的托词。

开春时,京城里忽然流传起流言,说叶家旧案另有隐情,有匿名者在吏部衙门外贴了告示,列举了当年“证物”的疑点。一时间人心惶惶,查办叶家案的官员们个个自危。

谢云遥知道,这定是苏鹤年的手笔。他定是寻到了可靠的人,将账册里的线索一点点递了出来。她悄悄托人将家里收藏的几本孤本古籍送到城外的道观——那是他们约定的暗号,若需要相助,便以此为信。

四月初的一个雨夜,谢云遥被窗外的轻响惊醒。她披衣下床,推开窗,见苏鹤年站在海棠树下,青衫上沾着泥污,鬓角多了几缕银丝,却笑着朝她挥手,眼里的光比当年放的竹蜻蜓还要亮。

他身后站着个穿粗布裙的女子,头发简单挽着,脸上蒙着层薄纱,露出的眉眼依稀是叶栖梧的模样,只是添了道浅浅的疤痕,从眉骨延伸到下颌。

“我们回来了。”

苏鹤年的声音带着疲惫,却难掩激动。

“账册已交给御史台的李大人,不出三日,叶家的案子便能翻过来。”

叶栖梧走上前,抬手摘下面纱,露出那张带着疤痕的脸,却笑得依旧爽朗。“让云遥妹妹担心了。”

她晃了晃手里的半支银钗,与谢云遥手里的那半支正好对上。

“这钗断了,回头让苏小少爷给我们雕支新的,要比这只好十倍。”

谢云遥望着他们,忽然说不出话。苏鹤年的袖口磨破了洞,叶栖梧的手腕上缠着绷带,可他们站在那里,像两株熬过寒冬的竹,虽带着伤痕,却透着股韧劲儿。

三日后,圣旨下达,叶家旧案昭雪,当年构陷叶家的官员被一一查办。百姓们涌到叶府旧址前焚香,有人哭,有人笑,谢云遥站在人群后,看着苏鹤年扶着叶栖梧,将叶家牌位从乱葬岗迁回祖坟。

那日的风很暖,吹起海棠花瓣,落在三人肩头。叶栖梧摸着脸上的疤痕,忽然笑道。

“以后怕是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招摇了。”

苏鹤年从袖中摸出个锦盒,里面是支新雕的玉钗,雕的是梧桐叶,叶尖坠着颗小小的珍珠。

“这样就很好。”

叶栖梧接过来,簪在发间,转身看向谢云遥和苏鹤年,忽然促狭地眨眨眼。

“我这疤痕也算没白留,总算能亲眼看看,苏小少爷要怎么把那三只雀儿雕完。”

苏鹤年的耳尖又红了,谢云遥却笑着捶了叶栖梧一下。

“就你嘴快。”

三人相视而笑,笑声落在飘落的海棠花瓣里,像极了多年前那个扎竹蜻蜓的午后。原来有些风雨,只会让羁绊更牢;有些疤痕,反而成了勋章。就像那支断了又续上的银钗,就像他们三个,历经生死,终于又站在了同一片春光里,等着把未完的故事,慢慢雕进岁月里。

上一章 叶家抄斩 万里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这人不对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