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万里秋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古代言情  结局BE 

如此便够了

万里秋

苏鹤年下葬后,柳凝香请辞离宫。新帝念她曾侍奉皇后多年,恩准了,还赐了些银两,她却分文未取,只带了个简单的行囊,里面装着谢云遥那本翻卷了边的诗集,和一片压在书里的海棠花瓣。

她记得谢云遥曾说过,小时候听父亲讲江南的雨,说雨打在乌篷船上,像敲碎了一船的珍珠;说塞北的草原能跑马,风里都带着青草的气;说东海的岛在潮退后,沙滩上会留下星星点点的贝壳,像撒了一地的碎月亮。

“可惜啊,”

那时谢云遥坐在凤仪宫的窗前,指尖划过诗集上“江湖”二字,眼里闪过一丝向往。

“怕是没机会去看了。”

柳凝香便替她去。

她先去了江南。找了艘乌篷船,在雨里漂了三日。雨滴敲在船篷上,笃笃的响,真像谢云遥说的碎珍珠。她撑着伞站在船头,看两岸的绿柳垂到水里,看浣纱的女子笑着避开船头,忽然想起谢云遥曾说“若能在江南住间临水的屋子,每日听雨声醒来,也算不负此生”。她便在乌镇租了间小院,院里种了株海棠,春来看花,秋来扫叶,住了整整三年。

离开江南时,她往行囊里装了把乌镇的泥土,想让谢云遥闻闻这里的湿气。

接着她去了塞北。草原真大啊,风一吹,草浪能滚到天边。她跟着牧民学骑马,摔得浑身是伤,却笑得开怀。夜里躺在帐篷里,看星星密得像要掉下来,她就对着星空说。

“云遥你看,这里的星星比宫里的亮多了,你说的青草气,我替你闻过了,涩涩的,带着点甜。”

牧民给她一串狼牙项链,她系在颈间,像戴着谢云遥没机会拥有的自由。

后来她去了东海。潮退后的沙滩果然铺满贝壳,她捡了满满一袋,挑出最亮的几颗,用线串成手链,贴身戴着。她坐在礁石上看日出,看红日从海里蹦出来,把海水染成金的,忽然想起谢云遥曾对着宫墙叹“原来天可以这么大”,眼眶便热了。

她还去了西街的老巷。苏家的玉器铺早换了主人,门口的老槐树却还在,枝桠比当年粗了两倍。她站在树下,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,蹲在那里看一只灰雀,身后跟着个穿月白锦袍的小少爷,手里攥着半块芙蓉糕。

她在巷口买了块芙蓉糕,甜得发腻,像极了年少时没说出口的欢喜。

柳凝香走了整整二十年。从江南的雨到塞北的雪,从东海的潮到西街的风,她把谢云遥说过的、没说过的风景都看了个遍。每到一处,便在诗集的空白处写下见闻,字迹模仿着谢云遥的娟秀,仿佛是两个人一起走过这万里河山。

晚年时,她在黄山脚下找了个小村庄住下。村里的人都叫她柳婆婆,知道她是从远方来的,却不知她看过多少风景,藏着多少故事。她在院里种了株海棠,像乌镇的那株一样,春来看花,秋来扫叶,没事时就坐在花下翻那本诗集,指尖划过自己写的那些字,像在与谁对话。

临终前那几日,柳凝香总说胡话,一会儿笑,一会儿哭。村里的人端来汤药,她却摆摆手,说。

“云遥来接我了,她穿了件鹅黄的裙,像当年在巷口那样……”

她死在一个初春的清晨,海棠刚打了花苞。村里人发现她时,她躺在藤椅上,嘴角挂着笑,手里还攥着那本诗集,扉页上的海棠花瓣早已干透,却依旧带着点淡淡的香。

有人说,柳婆婆走的时候,看见院里的海棠花忽然开了,粉白的花瓣落了她满身,像谁在轻轻拥抱她。

也有人说,听见她最后嘟囔了两句,像是在说“不客气”,又像是在说“该说谢谢的是我”。

或许在那个无人知晓的梦里,柳凝香真的见到了谢云遥。那个穿鹅黄裙的姑娘笑着朝她走来,眼里的光像从未被深宫的尘埃蒙过,轻声说。

“凝香,谢谢你替我看过了。”

而她笑着摇头,想说

“该谢的是我,你让我这一辈子,活得像场值得的梦”

却被对方轻轻抱住,听见一句带着泪的。

“对不起,让你替我走了这么远的路”

风穿过小院,吹落几片刚开的海棠花瓣,落在柳凝香的脸上,像谁的吻,轻得像一声叹息。

这世间的风景,她替她看了;这人间的路,她替她走了;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,她替她收了。

如此,便够了。

上一章 回不去的过往 万里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:叶栖梧和晏辞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