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 17 章:冷宫夜审,惊天密谋

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

地牢深处传来铁链拖曳的声响,混着霉湿的气息在阴冷的空气中弥漫。沈清梧踩着青石台阶缓步而下,鞋底踏过积水发出细微的"咯吱"声。林骁提着灯笼走在她左前方两步远的位置,昏黄的火光映照着他紧绷的下颌线。

牢头早已候在最里间的铁门前,见太后驾到立刻躬身行礼。他手中捧着的刑具清单被沈清梧用指尖轻轻推开:"不必动刑。"

那女子蜷缩在角落的草堆里,闻声缓缓抬起头。借着摇曳的烛光,沈清梧看清了她的面容——果然与春枝有七分相似,连那双杏眼都透着相似的机灵劲儿。只是此刻她脸上沾着污渍,发丝凌乱,显得格外狼狈。

"娘娘要问什么?"女子声音发颤,却仍强自镇定。

沈清梧未答,抬手示意林骁泼水。冰凉的井水浇在稻草堆上,溅起枯黄的碎屑。女子打了个寒颤,下意识往墙角缩去。

"你既知我是谁,就当明白隐瞒的后果。"沈清梧指尖轻叩铁栏,金属撞击声在空旷的地牢里回荡。

女子咬唇不语。林骁往前迈了一步,刀鞘磕在石壁上发出闷响。她终于开口:"我...只是奉命监视太后行踪..."

"奉谁的命?"沈清梧追问。

女子眼神闪烁:"是、是皇后娘娘..."

话音未落,林骁的佩剑已抵住她咽喉。女子脸色煞白,喉结上下滚动。

"说真话。"沈清梧声音轻得像飘雪,"春枝半年前就被打入冷宫,你以为我不知?"

女子瞳孔猛地收缩,嘴唇哆嗦起来。

沈清梧看出她的动摇,继续道:"若想活命,就说出幕后主使。"

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。忽然,女子抬起头:"太后可知兵部军报被篡改之事?"

林骁剑尖微颤,沈清梧则轻轻"嗯"了一声。

"那封假报,是...御史中丞李大人授意伪造的。"女子声音发颤,"李大人说,若非当年有人篡改军情,北境怎会连失三城..."

沈清梧指尖微微用力,指甲掐进掌心。她早怀疑兵部那些漏洞百出的军报背后另有隐情,却未料到牵扯到御史中丞。

"证据何在?"

"在...李大人书房密格里。"女子抹了把脸上的水渍,"还有裴大人的朱批..."

"哪个裴大人?"沈清梧语气陡然一沉。

"是...裴相国。"女子声音越来越小,"不过后来听李大人说,裴相国已经..."她突然住口,像是意识到失言。

沈清梧起身踱了几步:"继续说。"

"李大人还说..."女子咬了咬牙,"那年娘娘还在北境时,裴大人亲手在军报上朱批'照此呈递',之后才有了三十万两白银的亏空..."

地牢里骤然寂静。唯有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,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石墙上。

林骁握剑的手青筋暴起,沈清梧却缓缓坐回木凳。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血书,想起地窖里发现的密信,想起裴砚三日前召见细作的密报...

"还有谁?"她问得平静。

女子低头盯着地上薄冰:"还有一个戴面具的男人,每月初七会送来指令。最后一次见面是在..."

话未说完,外头传来脚步声。守卫在门外禀报:"启禀太后,李大人求见。"

沈清梧看了眼袖中供词,对林骁低语几句。他点头离去,铁门合拢时带起一阵冷风。

"原来..."沈清梧望着女子,"你早知道这些事。"

女子嘴角泛起冷笑:"太后终于明白了?有些人从一开始,就不是站在您这边的。"

沈清梧未答。她转身走向出口,每一步都踏在积水上。地牢深处传来女子最后的声音:"娘娘可还记得那年雪夜,是谁烧了退婚书?"

回到寝殿时,窗外又飘起雪。沈清梧站在铜镜前,看着宫女替她摘下凤钗,发间还带着地牢的寒气。

"娘娘早些安歇吧。"宫女轻声道。

沈清梧却转身走向书案。她从袖中取出供词,铺在灯下。纸上的字迹歪斜,却字字惊心。每看一眼,指尖就更冷一分。

忽然,屏风后传来细微响动。沈清梧不动声色地将供词折起藏入袖中,缓步走到屏风前轻轻一拂——空无一人。

但她知道,方才有人在此。而且,那人听到了她与女子的对话。

她坐回案前,提笔写下一道密令。写完将纸条封好,唤来心腹太监:"送去东厂。"

太监领命而去。沈清梧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低声自语:"裴砚……你究竟是谁的人?"

夜深人静,御书房内烛火未熄。

裴砚临窗而立,手中握着刚送来的密报。他神色凝重,目光落在那句"太后已知军报被篡改"上,眉头紧锁。

"来人。"他低声道。

黑衣侍卫悄无声息地现身。

"查,今晚地牢里发生的一切。"

"是。"

侍卫退下后,裴砚缓缓闭目。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,沈清梧策马入京,满身风霜地立在他府门前的模样。那时她刚从北境归来,眼神比现在还要坚定。

可如今……

他睁开眼,眸光幽深如墨。

"清梧,终究还是不信我了吗?"

上一章 第 16 章:雪夜焚心,权谋暗涌 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18 章:寒夜密信,君臣裂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