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 53 章:血诏残章

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

沈清梧立在冷宫高墙上,夜风卷着碎雪扑在脸上,刺骨的寒意却不及心头半分。她垂眸,盯着手中那页泛黄的信纸,指尖无意识地来回捻着纸缘。

“太后墓中还有东西。”

短短一行字,反复碾过心头,扎得生疼。她深吸一口凛冽的寒气,转身纵身跃下。李长早已候在暗影里,见她落地,低声道:“巡夜的往东边去了,有两刻钟的空当。”

二人贴着宫墙的阴影疾行,不多时便到了一处荒废的院落前。断壁残垣,早已无人打理。沈清梧轻巧翻过,靴底落在枯叶上,只发出几不可闻的窸窣声。

正厅内蛛网横结,惨白的月光从破窗漏进,在地上投下支离破碎的光斑。李长径自走向西侧屏风后,伸手抵住一块青石砖,发力一推,传来沉闷的摩擦声。

“是这里了。”他声音压得极低。

沈清梧上前,与他合力将石板推开,一股混杂着霉烂与尘土的浊气扑面而来。她取出火折子,点亮了随身带着的小烛台。

“我下去。”她说着便要迈步。

李长却侧身拦住:“让老臣先探一探。”

她没有坚持,静立原地,看着那抹略显佝偻的身影没入下方的黑暗。片刻后,他的声音传上来:“可以下来了。”

地窖不大,四壁斑驳,墙角堆着几只旧木箱。沈清梧举烛走近,目光倏地定在其中一只箱子上——那里沾着一片暗红的污迹。心口猛地一缩,她伸出手指触上去,干涸的痕迹,形状模糊,却依稀是个手印。

一段记忆毫无征兆地撞进脑海:十五岁那年除夕,她溜进父亲书房,见他正对着一卷黄绫出神,面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。她凑过去,只瞥见“沈氏不可掌兵”几个字,便被厉声喝退。

原来,那并非错觉。

她强压下翻涌的心绪,抬手拂去箱上积尘。箱角有一道细微的裂痕,内里似乎藏着什么。她用匕首小心撬开,一卷泛黄的绢帛滑落在地。

烛火跟着猛地一晃。

沈清梧弯腰拾起,缓缓展开。只一眼,呼吸便窒住了。

确是父亲的笔迹,铁画银钩,她绝不会认错。

“若清梧掌兵,必先除我。”

短短九字,如淬冰的利刃,直直捅进心窝。握着烛台的手不受控制地轻颤,烛泪滴落,烫在手背,她却浑然不觉。

原来是这样。

原来从一开始,父亲就没打算让她活。

她又想起林骁弥留之际的眼神,那时他躺在病榻上,唇齿翕动,欲言又止。她还以为那是放不下的牵挂,如今想来,恐怕他早已知晓内情。

袖中裴砚的信笺尚存,那句“朕已知真相,愿与卿共负此责”此刻读来,字字都透着讽刺。一股恶心感涌上喉头,只觉得周遭一切,尽是谎言。

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刺痛让她略略回神。她深吸一口气,将绢帛仔细折好,塞进贴身暗袋。动作干脆利落,仿佛方才的失态从未发生。

“可找到了?”李长的声音从身后响起。

沈清梧转身,将烛台递还给他:“走。”

二人循原路返回,刚出地窖,远处便传来报更的鼓声。三更天了。

沈清梧立在院中,仰头望去。风雪不知何时已歇,一轮冷月孤悬中天,将满地积雪照得一片森然。

“娘娘,”李长低声问,“此事……要禀报陛下吗?”

她没有答话,只是抬手,轻轻按了按胸前的暗袋。那里装着父亲最后的“叮嘱”,也压着她崩塌的信念。

“不必。”她终于开口,声音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。

转身欲走时,眼角余光瞥见屋檐方向似有黑影一闪而过,快得让人疑心是眼花。但她知道,一直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。

回到府邸,夜已深极。沈清梧独坐灯下,面前桌案空荡。理智告诉她该当机立断——借此契机揭发一切,逼裴砚写下废后诏书,将太后残党连根拔起。

可手却沉重得抬不起来。

无数往事纷至沓来:幼时父亲手把手教她剑术,笑她腕力不足;十四岁初次随军,他特意私下嘱托主帅照拂;大婚当日,他还送来书信,殷殷劝诫她以家国为重。

原来,全是虚情假意。

泪水无声滑落,在桌面上洇开一小圈湿痕。她猛地站起,抓过桌上的茶壶狠狠掼在地上!

瓷片四溅的声响惊动了门外亲卫,有人欲推门而入,被她一声厉喝阻在门外:

“滚!”

屋内重归死寂,唯有烛火不安地跳动。

沈清梧慢慢蹲下身,一片一片拾起锋利的碎瓷。指尖被划破,血珠渗出滴落,她却感觉不到疼。直到所有碎片都被收进一只锦囊,她才直起身,用袖口抹去脸上泪痕。

“传话下去,明日早朝,本宫要弹劾裴相。”

话音甫落,窗外又传来一丝极轻微的异响。沈清梧骤然转身,只见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掠过窗棂,瞬息不见。

她没有去追,只静静望着那扇窗。待确认再无动静,才取出怀中绢帛,指尖极轻地抚过那些字迹。

“这一次,”她对着虚空,低不可闻地说,“轮到我来违逆您的遗命了。”

月光泠泠,映在她眼中,不见悲愤,只剩一片冰冷的决绝。

上一章 第 52 章:废后之后,山河未宁 嫁衣染红,不如盛世千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54 章:血诏之后,谁主沉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