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衡望着他紧绷的侧脸,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,最终只化作一声绵长的叹息。他弯腰拎起行李箱,入手的重量让他心头更沉:“我送你去机场。落地之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,别让我担心。机场外我已经安排了朋友等着,举着写你名字的牌子,你出去就能看见。”
车子一路疾驰,车厢里静得只剩下引擎的低鸣。到了机场,秦衡陪着舒翊换登机牌、托运行李,每一步都走得很慢,像是想多留片刻。直到过安检前,舒翊忽然停下脚步,转身张开手臂,轻轻抱住了秦衡。
他的下巴抵在秦衡的肩膀上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:“这段时间,谢谢你。到了国外我会经常给你打电话,也会好好照顾自己,你别担心我。”
秦衡抬手拍了拍他的后背,掌心能感受到少年单薄的肩线,语气尽量放得轻松:“傻小子,跟我客气什么。一路顺风,到了记得报平安。”舒翊松开手,用力点了点头,没再回头,攥着登机牌的手紧了紧,一步一步走向检票口。透过玻璃,他能看到秦衡还站在原地,身影渐渐变小,直到被拥挤的人潮淹没——他知道,这一转身,便是隔着山海的距离,而身后的牵挂,只能暂时藏进即将穿越云层的航班里。
舷窗外的天色从墨黑渐染成鱼肚白,再到万米高空刺眼的亮,二十个小时的飞行终于画上句点。飞机起落架触地时的轻微震动,让舒翊紧绷的脊背稍稍松弛,他揉了揉发麻的腰侧,连带着久坐的臀部都传来酸胀感——这漫长的航程,几乎耗尽了他最后一点力气。
舱门打开,裹挟着纽约初秋凉意的风涌了进来,混着机场特有的、带着咖啡与消毒水的气息。舒翊拖着行李箱,脚步虚浮地跟着人流往出口走,透明舷梯外的停机坪上,几架飞机正缓缓滑行,远处的航站楼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
过海关、取行李,一路顺顺当当,可当他走出到达大厅时,还是被眼前的阵仗惊了一下——密密麻麻的接机人群举着纸牌、捧着鲜花,喧闹的人声与行李箱滚轮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片嘈杂的洪流。舒翊停下脚步,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行李箱拉杆,按照秦衡临行前的叮嘱,抬眼在人群中搜寻那枚属于自己的标识。
目光扫过举着“欢迎某某”“接某某先生”的纸牌,最终在大厅角落的立柱旁,捕捉到了一抹醒目的白色——一个穿着米白色卫衣的女生,正举着张手写的纸牌,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“舒翊”两个字,字迹娟秀却有力。舒翊松了口气,拖着行李慢慢走过去,声音带着刚睡醒般的沙哑:“你好,你是圆圆吗?”
“对呀,我就是陈圆!”女生立刻转过身,脸上绽开热情的笑,眼角弯成月牙,伸手就想去接舒翊的行李箱,“你就是舒翊吧?我们可算把你等来了,欢迎来A国!”
“不用不用,怎么能让你提行李。”舒翊连忙侧身避开,将行李箱往自己这边拉了拉,目光却不经意扫到陈圆身后——不远处的长椅上,还坐着两个外国男生,正朝这边挥手,“你们……是谁?秦衡说只有你一个人来接我。”
“我们都是秦衡的发小!”陈圆边走边解释,脚步轻快地引着他往出口走,语气里满是雀跃,“本来想给你个惊喜,特意准备了欢迎派对,保证你来了就不想走!”
舒翊闻言,脚步顿了顿,眉宇间掠过一丝疲惫:“不好意思,派对听起来很有意思,可我现在……时差还没倒过来,实在没力气赴约。这次真的抱歉。”
“嗨,这有什么!”陈圆笑着摆了摆手,丝毫没在意,“派对定在晚上呢,你到酒店能睡上大半天,足够倒过来时差啦!我先带你去住的地方,房间早就订好了,能看到曼哈顿的夜景哦。”
舒翊望着陈圆真诚的眼睛,心里那点抗拒渐渐软了下来。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眼下的青黑,又想起二十小时飞行的疲惫,终究还是轻轻点了点头——既来之,则安之,至少此刻,能有个地方好好睡一觉,已是眼下最迫切的需求。
出口处的玻璃门缓缓打开,纽约街头的风裹挟着秋日的干爽扑面而来,远处的摩天大楼刺破云层,车水马龙的喧嚣隐约传来。舒翊跟着陈圆往路边的车走去,拖着行李箱的手微微用力,心里清楚,这片陌生的土地,从此便是他暂时的落脚点了。
清晨的纽约街头,还没完全褪去昨夜的凉,尖锐的警笛声就像一把锋利的刀,猝不及防地划破了空气。那声音起初在远处盘旋,带着红蓝交替的警灯闪烁,很快便裹挟着车流的轰鸣冲到眼前,几辆警车呼啸而过,留下一串消散在风里的余响。舒翊下意识停下脚步,目光追着警车消失的方向,眉峰轻轻蹙起:“怎么一大早就能听到警笛?还这么多警车。”
陈圆正低头在手机上刷新着打车软件,闻言抬眼扫了眼警车远去的路口,嘴角勾起一抹习以为常的笑,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的淡然:“还能是啥?多半是又有人持枪闹事,被警察堵到了。这边的治安,早就见怪不怪了。”
“果然是‘名不虚传’……”舒翊抽了抽嘴角,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行李箱的拉杆。以前在国内刷到关于纽约治安的报道,总觉得是媒体刻意放大,可此刻亲耳听陈圆轻描淡写地说出“持枪杀人”,才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危险,像藏在繁华表皮下的暗礁,不知何时就会撞上。
“等你在这儿待上一阵就知道,还是国内住着踏实,要不是我在这留学,我根本不会来。”陈圆合上手机,引着他往路边的人行道走。此刻的街头已经热闹起来,穿着西装的上班族踩着高跟鞋快步赶向写字楼,衣领竖起的流浪汉蜷缩在街角的报刊亭旁,手里攥着半瓶没喝完的可乐,还有推着餐车的小贩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吆喝着“热狗、咖啡”,各色人影在晨光里穿梭,空气中混杂着咖啡香、汽车尾气与街边垃圾的味道,鲜活又杂乱,正是纽约特有的气息。“不过话说回来,这边的老建筑是真的好看,华尔街的哥特式楼、布鲁克林大桥的钢铁骨架,等你倒过时差,我带你去逛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