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影视同人小说 > 天生要完美—改编版
本书标签: 影视同人  朋友一起和写 

第四篇

天生要完美—改编版

旅部礼堂的玻璃穹顶洒下细碎的光,落在排列整齐的通信装备上。蒋丹晨站在卫星通信车旁,指尖划过冰凉的金属外壳,听着讲解员介绍加密传输系统,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。

“这里的跳频技术比咱们连里的先进不少。”云天耀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,瓶身凝着薄薄的水珠,“刚才问了技术参谋,说下个月会组织培训,我帮你报了名。”

蒋丹晨接过水,瓶身的凉意顺着指尖漫上来,刚好压下心里的微热。“你怎么知道我想参加?”

“上次党小组会讨论装备更新,你盯着这份培训通知看了三分钟。”他说得轻描淡写,仿佛只是记住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。

她愣了愣,才想起那天自己确实对着通知出神,当时满脑子都是如何优化连队的通信链路,根本没注意到有人在看她。这个人的目光,总是这样不动声色地落在她在意的地方。

两人沿着展台慢慢走,云天耀总能精准地说出每种装备的型号参数,甚至能指出某台电台的设计缺陷。“这台背负式电台的降噪模块有问题,”他指着展台上的设备,“在强电磁环境下容易串线,上次演习我跟通信连的战友提过,他们后来加了屏蔽层。”

蒋丹晨惊讶地看向他:“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?”

“上次帮你们连检修线路时留意到的。”他笑了笑,“顺手画了改进图,没想到真用上了。”

她忽然想起上个月连队线路改造,后勤送来的图纸上确实有几处额外标注的优化方案,当时大家还说设计图的人肯定懂通信,原来是他。这个人做的事,总比说的要多得多。

走到展厅尽头,一台老式摩尔斯电码发报机摆在玻璃柜里,旁边的屏幕循环播放着战地通信兵的纪录片。画面里,发报员戴着耳机,手指在按键上飞快跳跃,滴答声穿透炮火声,在黑夜里织成无形的网。

“以前觉得这东西落后,”蒋丹晨看着跳动的指示灯,“现在才明白,在信号中断时,这是最可靠的备份手段。”

云天耀站在她身边,目光落在发报机上,声音低沉了些:“我爷爷就是抗美援朝时的发报员,他总说,电码里藏着战友的命,多敲快一秒,可能就多救一个人。”

蒋丹晨转过头,看见他眼里映着屏幕的光,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郑重。“他现在还在吗?”

“去年走的,走之前还教我敲‘永不消逝的电波’那组密码。”他抬手在玻璃柜上轻轻敲了三下,节奏分明,“这是‘平安’的意思。”

空旷的展厅里,那三下轻响格外清晰,像敲在心上。蒋丹晨忽然想起每次野外驻训,只要她值夜班,电台里总会在凌晨三点收到一串无意义的测试信号,当时以为是设备干扰,现在想来,或许是某个人在确认她是否平安。

“要不要试试?”云天耀忽然看向她,眼里带着点期待,“我带了电码本。”

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本子,封皮磨得有些发白,里面是手抄的电码对照表,字迹和那袋传感器弹片上的一样工整。两人凑在玻璃柜前,对着发报机的按键图,用手指在柜面上敲起来。

“滴答——滴答滴——”他敲出“你好”。

“滴滴答——答——”她回了“谢谢”。

指尖在玻璃上相碰时,蒋丹晨忽然觉得,有些心意不需要说出口,就像这电码,藏在节奏里,却比任何语言都笃定。

装备展结束时,外面下起了小雨。云天耀从背包里拿出伞,是那种很大的军用伞,足够遮住两个人。走到礼堂门口,他忽然停住脚步,从背包侧袋里拿出个东西。

是个用铜线弯成的小发报机模型,按键处还嵌着颗小小的红星,显然是手工做的。“上次修打印机剩下的废线,”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递过来,“知道你喜欢这些,或许……”

“我很喜欢。”蒋丹晨接过模型,指尖触到他残留的温度,这一次没有躲开。铜线被打磨得很光滑,显然花了不少心思。

雨丝斜斜地织着,伞下的空间格外安静。蒋丹晨看着他被雨水打湿的额发,忽然想起他腿上的伤,想起他藏在散漫笑意下的认真,想起他那些不动声色的关照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,软得发涨。

“云天耀,”她抬起头,雨声里,她的声音格外清晰,“下周六晚上,营区有文艺汇演,我……”

“我有空。”他立刻接话,眼里的光像雨夜里突然亮起的信号灯,亮得让人心颤,“我去占前排的位置。”

蒋丹晨忍不住笑了,雨声仿佛都变得轻快起来。“不是看演出,”她顿了顿,看着他的眼睛,“我报了个合唱节目,想请你去听。”

云天耀愣了愣,随即笑得眉眼都弯了,像雨后放晴的天。“好,”他说,“一定到。”

回去的路上,雨渐渐停了。蒋丹晨把铜线发报机模型放进上衣口袋,能感觉到它隔着布料传来的温度。回到宿舍,她翻开笔记本,在之前的字迹下面又添了一行:“他的心意,像摩尔斯电码,沉默却坚定。”

窗外的天空开始放晴,云缝里漏出一缕阳光,落在模型上的红星上,闪着细碎的光。蒋丹晨摸了摸口袋里的模型,忽然觉得,有些信号已经接通,并且再也不会中断。

下周六的文艺汇演,好像不用等太久。她想着,把笔记本合上,嘴角的笑意藏不住,像此刻窗外的阳光,一点点漫开来。

上一章 第三篇 天生要完美—改编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