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温杯里的红糖姜枣茶还温着,蒋丹晨握着那只摔瘪的杯子,忽然发现凹进去的地方被人用细砂纸磨过,边缘不硌手了。她抬头时,正看见云天耀蹲在地上收拾线缆,后背的作训服洇出片汗湿的印子,像幅被水晕开的地图。
“陆参谋走前留了本书,”蒋丹晨翻开那本外文专著,指尖划过他标注的段落,“他说这段跳频历史考证,和你上次给老发报机做的频谱分析高度吻合。”
云天耀的动作顿了顿,耳根又开始发烫:“我就瞎琢磨的,哪能跟总部的专家比。”他把缠好的线缆放进箱子,金属扣碰撞的声音里,藏着点不易察觉的底气不足。
蒋丹晨忽然合上书:“库房那台71型发报机,你是不是偷偷换了电容?”她记得上周检查时,机器的谐振频率还偏着0.5赫兹,今天演示时却稳得惊人。
他挠头的动作僵在半空,只好老实承认:“前几天拆了三台报废机,拼了个新电容出来,比原装的耐温差。”他声音越说越小,“没提前告诉你,怕你说我瞎折腾。”
“折腾得好。”蒋丹晨的笑落在他手背上,像片温软的羽毛,“下午同步跳频时,就是这0.5赫兹的稳定度,帮我们抢了那1.2秒。”
暮色漫进帐篷时,通信连连长拿着份通知进来:“总部刚发的,下个月有场跨区通信比武,指定要咱们的‘古法新用’方案代表军区参赛。”他拍了拍蒋丹晨的肩,“陆参谋特意推荐你当技术负责人,还说……可以配个副手。”
云天耀攥着线缆的手紧了紧,指节泛白。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比演练时信号波动的杂音还乱——陆则宇是技术参谋,理论扎实,又刚在演练里露了脸,论资历论专业,都是副手的最佳人选。
“我选云天耀。”蒋丹晨的声音忽然响起,平静得像在报一组已知的频率,“他对方案里的硬件适配最熟,老发报机的动态调谐模块,只有他能精准把控。”
连长愣了下,随即笑了:“你们俩搭档惯了,默契确实没的说。行,就这么定了。”
帐篷里只剩他们俩时,云天耀还维持着攥线的姿势,像台突然卡壳的发报机。蒋丹晨走过去,轻轻掰开他的手指,掌心全是汗,把线缆的绝缘皮浸得发潮。
“怎么,信不过我的眼光?”她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,杯底和桌面碰撞出轻快的“嗒嗒”声。
“不是……”他喉结滚了滚,“我怕拖你后腿。陆参谋他……”
“陆参谋有他的优势,但你有你的不可替代性。”蒋丹晨打断他,指尖点在他手背上那道被烙铁烫出的旧疤,“就像这道疤,是你熬夜调试模块的证明,也是咱们方案里最关键的‘手感参数’,换个人,调不出这个精度。”
她忽然想起库房铁皮盒里的纸条,想起他写“心跳比发报机还快”时的认真,原来那些藏在摩尔斯电码里的心意,早就在彼此的频率里刻下了独有的标记。
晚上整理比武资料时,蒋丹晨发现云天耀在老发报机的电路图旁,画了个小小的信号塔,塔尖上缀着颗星星,像极了他送的那枚金属片。
“这是什么?”她指着图纸问。
“备用频率校准点。”他低头在旁边标上参数,“万一比武场地有强磁场干扰,从这里切入能快0.2秒。”他忽然抬头,眼里的光比台灯还亮,“我查了那片区域的历年电磁环境报告,这个点是盲区。”
蒋丹晨看着他密密麻麻的标注,忽然明白陆则宇那句“手感比数据靠谱”的真正意思——他的手感里,藏着比数据更细致的在意。
子夜的风穿过窗棂,带着点凉意。云天耀起身关窗时,看见蒋丹晨趴在桌上睡着了,手边摊着的笔记本上,画着两个并排的保温杯,一个是摔瘪的旧款,一个是陆则宇早上随手放在桌上的新款,旁边写着行小字:“信号强度:旧款>新款,因内置持续热源。”
他轻手轻脚地拿过件外套搭在她肩上,指尖不小心碰到她攥着的金属片,冰凉的触感里,仿佛能听见“嘀嗒”的信号声。
窗外的通信塔在月光里静默矗立,像在守护着这方小小的值班室,守护着两个同频的灵魂,在比武前的寂静里,悄悄校准着彼此的频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