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轩源】
高冷学霸A轩×少爷O装A源
勿上升正主
瑞士日内瓦,清晨七点。
宋亚轩站在全景落地窗前,俯瞰着日内瓦湖的晨雾。五年前那个决绝离去的夜晚,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站在这里——国际免疫学研究所最年轻的主任医师,拥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和团队,被誉为"基因免疫疗法最年轻成就者"。
命运有时很讽刺。就在与张真源决裂的第二天,一位瑞士医学教授恰巧来校讲座,对他的研究表现出了极大兴趣。三个月后,他带着母亲踏上了飞往日内瓦的航班。全额奖学金,顶尖实验室,母亲的医疗费用全包——曾经拒绝张真源的一切,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位外国教授的"施舍"。
或许因为那是个纯粹的学术机会,不掺杂任何私人情感。又或许...他只是需要逃离,逃到一个没有张真源的地方。
"Dr. Song,您要的病历已经传过来了。"助理在门口轻声提醒。
宋亚轩收回思绪,走向办公桌。电脑屏幕上是一份详细的中文病历——张氏集团现任CEO,27岁,Omega,长期过度劳累导致免疫系统崩溃,伴有罕见基因缺陷...
他的手指突然僵在键盘上方。屏幕右上角的患者照片虽然憔悴,但那双眼睛,那个微微上扬的嘴角...
张真源。
五年了。宋亚轩以为自己早已忘记,但此刻心脏的剧烈跳动告诉他,记忆从不需要被记起,因为它从未被忘记。
"患者要求转到我们中心治疗,"助理继续道,"他的私人飞机明天抵达。董事会希望您亲自接手,考虑到他的社会影响力..."
宋亚轩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用专业的眼光审视病历。情况比他想象的更糟——长期抑制剂滥用,压力导致的免疫缺陷,加上某种罕见的基因变异...这种组合病例全球不超过十例,而他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。
命运有时很残酷。它让两个人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,又用最丑陋的方式将他们分开,最后在最不堪的境况下安排重逢。
"准备VIP病房和全套检查。"宋亚轩的声音出奇地平静,"通知基因实验室待命。"
助理离开后,宋亚轩打开了一个加密文件夹。里面全是关于张氏集团的新闻剪报——张真源大学毕业后公开Omega身份,成为商界轰动新闻;张真源推动AO平权法案,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青年领袖;张真源父亲心脏病突发去世,23岁的他临危受命接管集团...
五年来,他从未真正停止过关注张真源。
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【听说真源要来瑞士看病?】
宋亚轩苦笑。母亲一直很喜欢张真源,即使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。当年离开前,是张真源安排私人飞机送母亲来瑞士的,还联系了最好的医生。这些,宋亚轩后来才知道。
【嗯,明天到。】他简短地回复。
【好好照顾他。那孩子...一直很辛苦。】
宋亚轩没有回复。他走到书架前,从最底层
抽出一个旧笔记本。翻开第一页,是张真源歪歪扭扭的字迹:【宋老师专属错题本!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!】后面还画了个丑丑的笑脸。
这是张真源当年硬塞给他的"礼物",里面记录了所有补习中的错误和改正方法。宋亚轩带着它去了瑞士,在最艰难的日子里,这个本子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。
窗外,日内瓦湖上的晨雾渐渐散去,阳光洒在湖面上,像撒了一把碎金。
与此同时,太平洋上空,一架私人飞机正穿越云层。
张真源蜷缩在宽大的座椅上,身上盖着厚厚的毛毯,却仍觉得冷。自从三年前父亲突然离世,他接手集团后,健康就像沙漏里的沙子,一点点流失。
"张总,再喝点水吧。"随行医生担忧地看着他。
张真源摇摇头,目光落在手中的旧书上。那是一本手工装订的漫画,纸张已经泛黄,但每一页都保存完好。扉页上有一行小字:【生日快乐。——S】
五年了,这本书陪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。当董事们质疑他太年轻,当媒体嘲笑"Omega也敢管理大集团",当抑制剂失效他蜷缩在办公室地板上发抖...只要翻开这本书,他就能想起那个为他熬夜抄书的少年。
"Geneva Immunotherapy Research Center已经确认接收了,"助理走过来汇报,"将由宋亚轩主任亲自负责您的治疗。"
张真源的手指猛地收紧,漫画书的边缘被捏出了褶皱。宋亚轩...五年了,他设想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,却从未想过会是以一个病患的身份。
"听说他现在很厉害,"助理继续道,假装没注意到老板的异常,"好几个国家都想挖他,专利费据说每年就有..."
"我知道。"张真源打断他,声音嘶哑。
他当然知道。办公室抽屉里锁着所有关于宋亚轩的报道——宋亚轩获得诺贝尔医学奖,宋亚轩发现新型基因疗法,宋亚轩拒绝哈佛千万年薪选择留在瑞士...这些剪报被他看了无数遍,边角都起了毛边。
飞机遇到气流,轻微颠簸了一下。张真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随行医生连忙递上手帕。
咳完后,雪白的手帕上沾着刺目的鲜红。
"没关系,"看到医生变了的脸色,张真源勉强笑了笑,"老毛病了。"
窗外,云层渐渐稀薄,欧洲大陆的轮廓隐约可见。
第二天上午,Geneva Immunotherapy Research Center。
宋亚轩站在检查室门口,心跳比平时快了几分。五年了,他面对过无数疑难病例,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。
走廊尽头传来轮椅的声音。他抬头,看到一个瘦削的身影被助理推着缓缓靠近。
那人穿着宽大的病号服,显得更加单薄,苍白的脸上戴着口罩,只露出一双眼睛——那双曾经明亮如星的眼睛如今暗淡了许多,但宋亚轩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。
张真源。
轮椅在他面前停下。两人四目相对,时间仿佛静止了。
"好久不见。"最终是张真源先开口,声音轻得像羽毛,"宋医生。"
这个称呼刺痛了宋亚轩。曾经亲昵的"宋老师"变成了疏远的"宋医生",五年的时间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。
"好久不见。"宋亚轩努力保持专业的语气,"我们先做全套检查。"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宋亚轩全神贯注地指导各项检查,刻意保持着医患之间应有的距离。
但即使如此,他还是注意到张真源手腕上凸出的骨节,听到他压抑的咳嗽声,闻到了那股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——比记忆中淡了许多,像是即将凋谢的花朵。
"情况比预想的复杂。"检查结束后,宋亚轩对着光片皱眉,"长期抑制剂使用导致内分泌紊乱,加上过度劳累引发的免疫系统崩溃..."
"能治吗?"张真源问,眼睛盯着地板。
宋亚轩放下光片:"需要时间。首先必须停止所有抑制剂,改用其他方式控制发情期。"
张真源猛地抬头:"不行!集团正在关键时期,我不能..."
"你想死吗?"宋亚轩突然提高了声音,随即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"根据检查结果,你的身体已经接近崩溃边缘。继续使用抑制剂,任何治疗都无效。"
房间陷入沉默。张真源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病号服的衣角,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像个做错事的孩子。
"...要多久?"他终于低声问。
"至少三个月全面治疗和观察。"宋亚轩回答,"之后视恢复情况决定后续方案。"
张真源苦笑了一下:"三个月...董事会会疯的。"
"生命比董事会重要。"
"对你来说当然如此。"张真源突然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宋亚轩熟悉的光芒——那是他倔强时的表情,"你可以随时抛下一切跑到国外,但我有责任..."
话说到一半,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身体蜷缩成一团。宋亚轩本能地上前扶住他,手掌接触到的地方几乎能摸到骨头。张真源比看起来还要瘦弱。
"放开..."张真源试图挣脱,但力气小得可怜。
宋亚轩没有松手,反而轻轻将他揽入怀中,像对待一个易碎的瓷器。
这个动作让两人都愣住了。
五年了,他们第一次如此接近,近到能听到彼此的心跳,闻到对方的信息素——清冽的薄荷与枯萎的栀子花。
"你需要休息。"宋亚轩最终松开手,声音沙哑,"我已经安排了最好的病房和护理团队。"
张真源没有再反驳,只是疲惫地点点头。当护士推着他离开时,宋亚轩注意到他仍然紧紧抓着那本手抄漫画书,像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回到办公室,宋亚轩调出所有检查数据,开始制定治疗方案。但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和图表不断模糊,取而代之的是张真源苍白的脸和瘦弱的手腕。
五年前那个雨夜,他转身离开时,从未想过再次相见会是这样的场景。他曾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,但此刻胸口的疼痛告诉他,有些伤痕从未真正愈合。
手机再次震动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【见到真源了吗?他怎么样?】
宋亚轩盯着屏幕看了很久,最终回复:【很不好。】
几乎是立刻,母亲就回了电话:"轩轩,你必须治好他。"
"我会尽力。"宋亚轩揉了揉太阳穴。
"不是尽力,是必须。"母亲的声音罕见地严厉,"那孩子帮过我们那么多,而且...他喜欢你,一直喜欢。"
宋亚轩的手指僵住了:"...你怎么知道?"
"当年你走后,他每周都来医院看我。"母亲轻声说,"每次都带着你喜欢的书,说你一定会回来。后来我要来瑞士,是他安排的一切,却不让告诉你。"
宋亚轩的喉咙发紧。他不知道这些,从来不知道。
"他身体从那时就不太好,"母亲继续道,"有一次发高烧,迷迷糊糊喊的都是你的名字..."
通话结束后,宋亚轩站在窗前,看着夕阳将日内瓦湖染成金色。五年前,他因为可笑的自尊离开了张真源;五年后,命运给了他一个弥补的机会。
他拿起电话,拨通了实验室:"加快基因样本分析,我要在48小时内看到结果。另外,准备一套Omega信息素替代疗法方案。"
挂断后,他又拨了另一个号码:"帮我联系巴黎的Dr. Leblanc,就说有个罕见病例需要他会诊。"
夜幕降临,研究中心的灯光一盏盏亮起。宋亚轩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凌晨,就像五年前那个为抄写漫画熬夜的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