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世界杯上海站的混双赛场被雨雾裹着,电子屏上的国旗在水汽里微微发颤。
宋酒儿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,指尖在弓柄上轻轻敲了两下——这是她和段寒曜在训练时约定的信号:准备开始。
站在宋酒儿身侧的段寒曜恰好偏过头,目光扫过她护指上的磨痕,低声道:
段寒曜湿度62%,箭羽排水性会降15%。
宋酒儿点头,想起赛前段寒曜特意查的近十年上海四月降雨数据,密密麻麻记了整整三页纸。
首局对阵韩国组合,对方一上来就射出两个十环。
看台上的加油声混着雨声砸下来,宋酒儿却在起射线前深吸一口气,余光瞥见段寒曜正抬手调整箭尾角度,动作和训练时分毫不差。
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合练时,他说:
段寒曜混双不是两个人的加法,是把呼吸调成同一个频率。
第一组箭射出,两支箭几乎同时穿透雨幕,靶纸上传来“笃笃”两声轻响。电子屏跳出血红的“10”和“10”,解说员的声音带着惊喜:“酒曜组合的同步率……像一个人在射两箭!”
中途换靶位时,段寒曜的弓梢不小心磕在挡板上,弓弦松了半寸。
宋酒儿没说话,只是在他检查器材时,从自己的箭囊里抽出一支备用弓弦递过去——那是她按他的弓长提前备好的,缠了防滑胶带,尾端还系着个小小的平安结。
宋酒(宋酒儿)上次看你换弦时被金属扣硌了手。
她轻声说,段寒曜接过时指尖微顿,抬头时眼里盛着笑意,像雨雾里透出的光。
…………
半决赛遇上东道主组合,对方的男选手故意在起射线上多站了两秒,打乱了节奏。
宋酒儿拉弓的手却稳如磐石,甚至在段寒曜调整呼吸的间隙,侧头看了眼他护腕上的汗渍——那是他发力过久的信号。她悄悄放慢了0.2秒起弓,等他的呼吸平稳了,才同时放箭。
最后一支决胜箭,雨突然停了。风从东南方转成西北方,速度快得让裁判都皱起眉。
段寒曜的手指在弓弦上悬了悬,宋酒儿忽然轻声说:
宋酒(宋酒儿)风速4.3米/秒,比训练时测的最大风速多0.5。
这是她在刚才换靶时,用指尖沾着雨水算出来的。
段寒曜点头,两人同时拉满弓。看台上的李翟攥紧了拳头,他太清楚这两个孩子的习惯——宋酒儿擅长用指尖的触感算风速,段寒曜则能凭弓身的震颤调角度,这是他们在无数个加练的深夜磨出的默契。
箭离弦的瞬间,一道阳光突然刺破云层,照亮了箭杆上的名字缩写。两支箭像被无形的线牵着,在空中划出几乎重合的弧线,最后稳稳扎在十环中心,靶纸的震颤连在了一起。
“酒曜组合赢了!”解说员的声音劈雨裂雾,段寒曜转身时,正好撞上宋酒儿抬头的目光。她的白色运动服被雨水打湿了大半,脸上却没什么表情,只是伸手帮他拂去肩头的草屑,动作轻得像在摆弄一片羽毛。
段寒曜刚才的风算得准。
宋酒儿摇摇头,指了指他的弓
宋酒(宋酒儿)你的角度调得更稳。
两人都没提最后那支箭的惊心动魄,就像在说训练时的寻常一箭。
颁奖台上,金牌的反光映在宋酒儿沉静的眼底。段寒曜忽然侧头,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:
段寒曜下次逆风训练,试试用你的呼吸节奏?
宋酒儿微怔,随即轻轻点头,嘴角扬起一点比金牌更柔和的弧度。
台下的李翟看着他们并肩站着的背影,忽然想起训练馆墙上的那句话:“真正的搭档,是让彼此的沉稳,都有了可以依靠的方向。”
雨又开始下了,落在他们握着奖牌的手上,像无数次训练结束时,并肩走过的那段洒满月光的路,安静,却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