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发布厅里,顶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运动服上洇开一片浅白。宋酒儿和段寒曜并肩坐在长桌后,面前的麦克风还沾着点赛场带进来的雨丝。
第一个提问的记者看向宋酒儿:“作为混双新人,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就夺冠,觉得自己今天哪支箭最关键?
宋酒儿指尖在桌沿轻轻点了点,像是在回忆箭羽划破雨幕的弧度:
宋酒(宋酒儿)每一支
她的声音不高,却让喧闹的厅内静了半秒
宋酒(宋酒儿)混双里没有“最关键”的箭,就像拉弓时,推弓的手和拉弦的手,少了哪一方的力都不行。
旁边的段寒曜闻言,嘴角弯了弯,补充道:
段寒曜她算风速时,会用指尖沾着水试方向,刚才最后一支箭前,她指尖的水珠往西北偏了两毫米,我们就知道风要转了。
他说得平淡,像在讲一件再寻常不过的训练细节,却让记者们忽然想起赛场那两支几乎重合的箭。
有记者追问男队员:“你们配合才三个月,比很多老搭档还默契,秘诀是什么?”
段寒曜转头看了眼宋酒儿,目光在她护指的磨痕上停了一瞬
段寒曜秘诀大概是……她递备用弓弦时,会记得我习惯缠三圈胶带;她调整箭尾角度时,我能从她手腕的弧度里,看出她想射多少环。
宋酒儿这时才抬眼,视线正好和他对上,随即转向记者。
宋酒(宋酒儿)他会在我试射前,提前把靶纸的张力数据写在我箭囊内侧,就像今天,湿度大了,他写的‘靶纸偏软,瞄准点上移0.1厘米’,很准。
后排突然有人喊:“有人说你们是‘冰与水’的组合,一个冷静得像冰,一个温和得像水,你们觉得这种风格互补吗?
宋酒儿没立刻回答,只是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,轻轻倒了点水在瓶盖里。水在瓶盖里晃了晃,却始终没洒出来。
宋酒(宋酒儿)冰遇水会融,但融了之后,能冻成更结实的冰
宋酒儿把瓶盖放回桌上。
宋酒(宋酒儿)我们只是在找彼此最舒服的状态,就像水在不同温度里,能是冰,也能是雾,但本质里的东西没变。
段寒曜接话时,目光落在她握瓶的手上——指尖因为常年拉弓,指节处有层薄茧,却把瓶盖捏得稳稳的。
段寒曜她看起来安静,其实比谁都执着。昨天加练到凌晨,她盯着靶纸上的箭孔看了半小时,说“明天雨里的箭孔会比平时大0.2毫米,瞄准要多留余量”。
最后一个问题抛给两人:“接下来的世锦赛,目标是卫冕吗?
宋酒儿先摇了摇头,动作轻得像羽毛落地。
宋酒(宋酒儿)目标是把每天的训练箭射好。
段寒曜跟着点头,补充道。
段寒曜就像她刚才说的,混双里没有“卫冕”这种单独的目标,只有“我们下一支箭该怎么射”。
起身离开时,宋酒儿的运动服衣角蹭过段寒曜的胳膊,带起一小阵风。他顺手帮她理了理被麦克风线勾住的衣领,动作自然得像重复过千百次。走到门口,记者们的闪光灯突然亮起来,宋酒儿下意识地眯了眯眼,段寒曜很自然地往她身前站了半步,用肩膀替她挡了挡强光。
穿过走廊时,听见身后有人议论:“这对组合,怎么看都不像刚配三个月的。”宋酒儿脚步没停,只是指尖在弓袋上轻轻敲了两下——那是他们约定的“收队”信号。段寒曜侧头看她,眼里带着笑意:
段寒曜回去加练一组雨后靶纸?
宋酒(宋酒儿)好
她应声道,白色运动服的影子和他的影子在地面交叠,像两支始终朝着同一方向飞行的箭,穿过喧嚣,依旧沉稳,且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