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京城贵女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朱门春深

京城贵女

惊蛰刚过,京城的风里便带了暖意。姜长宁坐在窗前翻《女诫》,檐下铜铃被风拂得轻响,倒比书页翻动的声音更热闹些。她是太傅府的嫡长女,打小在笔墨香里泡大,连走路都带着书卷气,京中勋贵提起姜家姑娘,总说"是块捂得温热的暖玉"。

这暖玉今日却有些心不在焉。指尖划过"妇德"二字时,青禾捧着件新做的月白裙衫进来:"小姐瞧这针脚,是苏绣师傅赶了三天的活。"姜长宁抬眼,望见裙角绣着几枝兰草,忽然想起去年重阳宫宴,谢宴腰间玉佩上,也刻着相似的纹样。

谢宴是靖安侯,少年成名的武将。旁人说他战场上杀伐果决,京中宴席上却总是沉默,唯有看向姜长宁时,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才会软下来。他们真正熟络,是在去年的皇家围场。那日她跟着女眷们观猎,不慎被惊马带离了队伍,正慌得手足无措,谢宴骑着黑马疾驰而来,长臂一伸将她揽到马上。他的怀抱带着皮革与松脂的气息,隔着两层衣料,她仍能感受到他胸膛沉稳的起伏。

"抓紧了。"他在她耳边低语,声音被风揉得发柔。黑马踏过青草地,惊起一串飞鸟,她埋着头,只看见他腰间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,兰草纹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。

自那以后,谢宴常借着拜访太傅的由头来府里。有时是送几卷孤本字帖,有时是带些北地新贡的松子,坐下便与太傅谈兵论政,目光却总不经意地往姜长宁的方向飘。她在屏风后练字,听着他与父亲讨论边境防务,笔尖在宣纸上洇出的墨团,竟比寻常更圆润些。

入夏时,京中传言靖安侯即将迎娶镇国公的女儿。那日姜长宁正在花园里喂锦鲤,听见下人们窃窃私语,手里的鱼食撒了满池,红鲤争食的水花溅湿了她的裙摆,她却浑然不觉。夜里她对着铜镜卸钗,看见镜中自己眼底的红,忽然想起围场那日,谢宴黑马的鬃毛拂过她的脸颊,带着微痒的暖意。

几日后宫宴,她刻意避开谢宴,却在长廊转角撞进他怀里。他身上带着酒气,眼神却清明得很:"他们说的,你信了?"姜长宁挣开他的手,指尖冰凉:"侯爷的婚事,与我何干。"

他忽然抓住她的手腕,力道不重却不容挣脱:"下月初三,我会向陛下请旨。"他的目光灼灼,映着廊下灯笼的光,"不是镇国公府,是太傅府。"

姜长宁的心猛地一跳,竟说不出话来。他又道:"那日围场,我腰间玉佩蹭到你鬓角,你发丝缠着玉穗的模样,我记到了今日。"

七月初三,靖安侯府的提亲队伍从街头排到巷尾。太傅府的门开了又关,最后传出消息,圣上亲赐的婚期定在中秋。京中人人称奇,说冷面将军竟也会为女儿家折腰,唯有姜长宁知道,那日谢宴藏在袖中的,除了提亲的庚帖,还有一支打磨光滑的桃木簪,簪头雕着小小的"宁"字。

婚前最后一次见他,是在城外的慈安寺。她随母亲来上香,恰好撞见谢宴从佛堂出来。他穿着素色常服,少了平日的凌厉,倒添了几分温和。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,他站在蒲团旁,低声道:"我向菩萨许了愿。"

"愿什么?"她问。

"愿长宁一世无忧,"他顿了顿,声音轻得像风,"愿我能护你一世无忧。"

中秋那日,红妆从太傅府一路铺到靖安侯府。姜长宁坐在花轿里,听着外面的鼓乐声,指尖摩挲着腕上的玉镯——那是谢宴送的聘礼,内侧刻着细密的缠枝纹,像极了他不曾说出口的牵挂。

合卺酒罢,谢宴执起她的手。他的掌心带着薄茧,是常年握剑的痕迹,落在她手背上,却温柔得不像话。"往后,"他望着她的眼,一字一句道,"有我在。"

窗外月光正好,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,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。姜长宁忽然想起初见时,他站在宫灯影里,眉目清俊,仿佛踏月而来。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缘分,从来都藏在寻常日子里,像朱门里的春深,悄无声息,却早已枝繁叶茂。

上一章 长安月照两心知 京城贵女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棠开谢总相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