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京城贵女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琴瑟和鸣踏春来

京城贵女

雨水刚过,京城的柳条抽出嫩黄的芽。姜长宁坐在窗前调弦,新制的七弦琴放在紫檀木架上,琴身刻着缠枝莲纹,是父亲特意请苏杭名匠做的。她拨了个泛音,清越的琴音漫过窗棂,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。

"小姐,靖安侯府遣人送了盆兰草来。"青禾捧着个青瓷盆进来,盆中兰草叶片修长,正缀着两朵素白的花,"说是谢侯爷在江南督办漕运时,特意寻的'素心兰'。"

姜长宁停了拨弦的手,目光落在兰草上。她与谢宴的缘分,恰如这兰草,带着三分清雅,七分含蓄。去年中秋,宫中设宴,她奉命弹奏《广陵散》,一曲终了,满座皆赞,唯有谢宴站在廊下,轻声道:"琴音太刚,少了点余地。"

那时他刚从西疆平叛归来,身上还带着沙场的锐气,却能听出她琴音里的刻意。姜长宁当时红了脸,却也记住了这话。后来在太傅府的茶会上再见,他竟带了本《琴操》来,说是"偶然得的孤本,或许对姜小姐有用"。书页里夹着片风干的兰花瓣,清香犹存。

"替我谢过侯爷。"她指尖拂过兰草的花瓣,触感微凉。青禾在一旁笑道:"听说谢侯爷不仅武功好,琴也弹得妙,上次在镇国公府的宴上,一曲《平沙落雁》,听得人都醉了。"

姜长宁心头微动。她素来爱琴,却从未听过谢宴抚琴。正思忖间,门外传来通报,说靖安侯亲自来访。

谢宴今日穿了件石青色常服,腰间悬着块墨玉,见了那盆兰草,眼中泛起笑意:"看来它还算适应京城的气候。"他目光扫过案上的新琴,"这是'冰弦'?"

她有些惊讶。这琴弦是用冰蚕丝做的,京中少有,他竟一眼认出。"侯爷也懂琴?"

"幼时学过几年,后来从军便搁下了。"他走到琴旁,指尖轻轻拂过琴弦,"可否借琴一用?"

姜长宁点头。只见他端坐琴前,调了调弦,抬手便弹出《高山流水》。初时如清泉漱石,继而如层峦叠嶂,到后来竟有金戈铁马之声,却在最激昂处陡然转柔,化作绕梁余韵。

姜长宁听得痴了。她弹过无数次《高山流水》,却从未听过这般既有风骨又藏柔情的版本。曲终时,她轻声道:"侯爷的琴音里,有故事。"

谢宴抬眸望她,眼底的光比琴弦更亮:"你的琴音里,有心事。"

那日他留下与父亲议事,临走时,忽然道:"三日后我府中设琴会,只请了几位懂琴的旧友,姜小姐若肯赏光......"

她应了。三日后去靖安侯府,才知所谓的"旧友",不过是三五位清雅之士。谢宴的书房里挂着幅《听琴图》,案上摆着架古琴,正是他那日弹的"鹤鸣"。

众人轮流抚琴,轮到姜长宁时,她选了支《梅花三弄》。指尖起落间,忽然想起谢宴说的"留有余地",便在转折处收了些力道,反倒添了几分疏朗。

"今日的琴音,比中秋时多了三分温润。"谢宴递过杯热茶,指尖相触的瞬间,两人都顿了顿,又慌忙移开。

琴会散后,谢宴送她到府门。巷口的桃花开得正好,落了她满身花瓣。他忽然从袖中取出支玉簪,簪头雕着朵小小的兰花:"这是用江南的暖玉做的,配兰草,也配你。"

姜长宁接过簪子,指尖抚过光滑的玉面:"多谢侯爷。"

回去后,她总在月下抚琴,琴音里渐渐有了些说不清的暖意。青禾说:"小姐的琴音里,像藏着春天。"

开春时,圣上在御花园设赏花宴,命贵女们以花为题抚琴。姜长宁弹的是《阳春》,琴音流转间,竟引得蜂蝶绕着她的裙摆飞舞。谢宴当时正陪着圣上赏花,远远听见,忽然对圣上笑道:"姜小姐的琴音,能召阳春。"

圣上龙颜大悦,赏了她一对羊脂玉镯,又打趣道:"谢爱卿既懂琴,不如与姜小姐合奏一曲?"

谢宴应了。他取过府中乐师的琴,与姜长宁并肩而坐。他弹的是《白雪》,她弹的是《阳春》,两曲本是独立,合在一起竟浑然天成,刚柔相济,听得众人如痴如醉。

曲终时,圣上抚掌笑道:"真真是琴瑟和鸣!"

周围响起低低的笑语,姜长宁的脸颊比御花园的桃花还要红。谢宴望着她,眼底的笑意藏不住,像春风拂过湖面,漾起层层涟漪。

宴席散后,谢宴奉旨送她回府。马车在花街上缓缓前行,窗外飘来阵阵花香。他忽然道:"下月我要去江南巡查,听说那里的兰草开得正好,想请你......一起去看看。"

姜长宁掀起车帘,见他骑在马上,石青色的衣袍被春风拂起,目光灼灼地望着她。远处的柳丝绿得发亮,桃花落了满地,像铺了层粉色的云。

"好。"她轻声应道,声音轻得像花瓣落地,却清晰地传到了他耳中。

后来京中人人都说,靖安侯与太傅千金的婚事,是从琴音里来的。有人见他们在庭院里合奏,他的《白雪》刚劲,她的《阳春》温润,琴瑟和鸣间,连春风都停住了脚步。

姜长宁坐在窗前,看着那盆素心兰又开了花,忽然明白,最好的缘分从来都不必言说,就像琴与瑟,不必刻意迎合,却能在指尖起落间,奏出最动听的乐章,踏过寒冬,迎来满春。

上一章 竹影扫阶尘不动 京城贵女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书香剑气共晨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