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现代小说 > 在暴雪时分的爱情
本书标签: 现代 

老巷里的新约定

在暴雪时分的爱情

三轮车刚停在晚杨球房门口,老槐树的叶子就“沙沙”地落了几片,正好飘在车斗的蓝布上。小石头揉着眼睛从孩子们堆里坐起来,手里还攥着半块凉透的葱油饼,看见球房亮着的灯,忽然想起早上落在展厅的蓝弹珠,腾地一下跳下车:“江杨哥,我的弹珠还在展览的弹珠盘那儿呢!”

江杨刚把三轮车斗里的木杆搬下来,听见这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别急,明天我去展厅收尾,帮你把弹珠拿回来——林晓说闭馆后要整理展品,咱们的弹珠盘和画得后天才能运回来,正好顺路把你的‘宝贝’捎回来。”

小石头这才松了口气,把葱油饼揣回口袋,跑去帮陈大爷搬弹珠盘的木架子。顾叔则蹲在三轮车旁,用布擦着车把上的灰尘,金属零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,他忽然指着车斗里的小旗子笑:“今天在展厅,有个老伙计看见这旗子,说想起当年跟我一起推着车去进货的日子,还问我球房现在还卖不卖冰棒呢。”

孟晓晚锁好球房的门,从口袋里掏出那串钥匙,钥匙串上空荡荡的——早上小石头送回来的弹珠,她又让孩子带去了展厅,现在倒真成了“守着故事的信物”。她望着巷口的路灯,忽然说:“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展厅吧,顺便把剩下的蓝布收回来,那布可是老物件,得好好收着。”

第二天一早,江杨和孟晓晚推着三轮车往文化馆走。秋阳比前几天更暖了些,照在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上,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路过朵朵家的院子时,看见朵朵正蹲在门口摘橘子,竹篮里已经堆了小半篮,看见他们立刻挥着手喊:“江杨哥!孟阿姨!你们是去拿弹珠吗?记得把我的画也带回来呀!”

孟晓晚笑着点头:“放心吧,今天就给你带回来,晚上来球房看呀!”朵朵使劲点头,又拿起两个橘子塞进他们手里:“这橘子甜,你们路上吃!”

到了文化馆,展厅里已经没了前几天的热闹,工作人员正在收拾展品。江杨刚走进“晚杨球房特辑”展区,就看见自己的弹珠盘还放在中央的展台上,玻璃罩旁的蓝弹珠在灯光下泛着光,旁边还放着张纸条,是用铅笔写的:“这颗弹珠真好看,我也要去晚杨球房玩!”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。

“看来你的弹珠已经认识新朋友了。”孟晓晚走过来,指着纸条笑。江杨拿起弹珠,放在手心掂了掂,忽然想起昨天那个想学“弹珠绕桩”的小男孩,说不定这纸条就是他写的。他把弹珠放进兜里,开始帮工作人员拆林晓的画——《晚杨球房的灯》被小心地卷起来,画轴上还留着展厅里的余温。

孟晓晚则在“老巷味道”区收拾蓝布,刚把布叠好,就看见卖老糖画的张师傅走过来,手里拿着个糖画,是颗小小的弹珠:“孟妹子,昨天吃了你的葱油饼,我特意做了个弹珠糖画,给孩子们带回去尝尝。”孟晓晚接过糖画,糖的甜香漫在鼻尖,她忽然觉得,老巷的味道,从来都不是单一的,是葱油饼的香,是糖画的甜,是木杆的老味,混在一起,就是家的味道。

收拾完展品,江杨把弹珠盘、画和蓝布都放进三轮车。刚要走,就看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追出来,手里拿着个信封:“江先生,这是昨天观众留下的留言,都跟晚杨球房有关,您拿回去看看吧。”

江杨接过信封,里面装着厚厚的一叠纸条。坐在三轮车上往回走时,他忍不住打开看——有小朋友写的“我要去晚杨球房弹弹珠”,有老人写的“想起当年在球房打球的日子”,还有人写的“葱油饼真好吃,能给我个方子吗?”。孟晓晚凑过来看,忽然指着一张纸条笑:“你看这个,说想周末带孩子来老巷,问咱们球房能不能教孩子们弹珠。”

江杨心里一动,忽然说:“要不,咱们周末在球房办个‘弹珠小课堂’吧?让孩子们来学弹珠,也让老街坊们来聚聚。”孟晓晚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好!正好把林晓的画挂在球房里,让大家也看看咱们的展览。”

回到老巷,江杨刚把弹珠盘搬进球房,就看见小石头和朵朵跑了进来,小石头直奔弹珠盘,看见自己的蓝弹珠立刻拿在手里,朵朵则围着林晓的画转,指着画里的自己笑:“你看我画得多好看!大壮肯定羡慕我!”

顾叔和陈大爷也闻讯赶来,听江杨说要办“弹珠小课堂”,顾叔立刻拍着手说:“好啊!我明天就把三轮车擦干净,在巷口挂个牌子,让街坊们都知道!”陈大爷则从口袋里掏出个木匣子,里面装着几副新做的弹珠杆:“我昨天在家做的,给孩子们用,木头是老槐树的枝桠,结实着呢!”

接下来的几天,球房里又热闹起来。顾叔在巷口挂了个木牌子,上面写着“晚杨球房弹珠小课堂,周末开课啦!”,旁边还画了个弹珠盘;陈大爷则在球房里摆好弹珠盘,教孩子们练习“弹珠绕桩”;孟晓晚则忙着烙葱油饼,准备周末给来的街坊们当点心;江杨则把林晓的画挂在球房的墙上,《晚杨球房的灯》挂在最显眼的位置,暖黄色的灯光照在画里,和球房的灯重叠在一起,让人看着就踏实。

周末这天,天还没亮,球房的门就开了。顾叔推着三轮车在巷口等着,车斗里铺着蓝布,上面放着刚烙好的葱油饼,小旗子还在风里轻轻晃;陈大爷则坐在弹珠盘旁,手里拿着木杆,等着孩子们来;江杨和孟晓晚则在球房里摆好桌椅,墙上的画在灯光下格外醒目。

第一个来的是上次在展厅想学“弹珠绕桩”的小男孩,他牵着妈妈的手,手里拿着颗绿弹珠,看见江杨立刻跑过来:“江杨哥!我来学弹珠啦!”江杨笑着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小石头的蓝弹珠:“今天让小石头教你,他可是咱们球房的‘弹珠小师傅’。”

小男孩高兴得跳起来,跟着小石头跑到弹珠盘旁。不一会儿,巷里的孩子们都来了,大壮推着自行车,车把上还挂着个小牌子,上面写着“弹珠小课堂,快来呀!”;朵朵则提着竹篮,里面装着橘子,分给每个孩子一个;小美则拿着自己的画,说要贴在球房的墙上,和林晓的画放在一起。

街坊们也来了,张师傅推着他的糖画车,在球房门口支起摊子,糖画的甜香漫在巷子里;上次在展厅遇到的老爷爷,拄着拐杖走进球房,看见墙上的画,忽然指着《晚杨球房的灯》说:“这画里的灯,跟当年江老叔装的那盏一模一样,我还记得,有年冬天我来打球,灯坏了,江老叔踩着梯子修,手冻得通红,还跟我说‘灯亮了,孩子们才愿意来’。”

江杨给老爷爷搬来椅子,递过一块葱油饼:“爷爷,您尝尝,这是我妈传下来的方子,跟当年的味道一样。”老爷爷接过葱油饼,咬了一口,眼眶忽然红了:“就是这个味!当年江老叔总说,球房不只是打球的地方,是能装下大家喜怒哀乐的地方,现在看来,真是这样。”

陈大爷教孩子们弹珠,顾叔在巷口招呼街坊,孟晓晚则在球房里给大家递茶水,江杨则坐在柜台后,看着眼前的热闹——孩子们围着弹珠盘笑,街坊们坐在椅子上聊天,糖画的甜香和葱油饼的香混在一起,墙上的画在灯光下泛着暖光,他忽然觉得,父亲当年种下的种子,不仅开了花,结了果,还长出了新的枝桠。

中午的时候,张师傅给每个孩子做了个弹珠糖画,孩子们拿着糖画,笑得露出豁牙。小石头拿着自己的蓝弹珠,教小男孩“弹珠绕桩”,木杆轻轻一推,弹珠顺着桩子绕了一圈,稳稳落在小坑里,小男孩欢呼着跳起来,拉着小石头的手说:“以后我每个周末都来!”

下午,街坊们渐渐散去,孩子们却还赖在球房里,有的练弹珠,有的看林晓的画,有的帮孟晓晚收拾桌椅。江杨坐在弹珠盘旁,看着小石头和小男孩玩弹珠,忽然想起昨天在展厅看到的留言,掏出信封,把那些纸条一张一张贴在球房的墙上——有小朋友写的,有老人写的,还有年轻人写的,每张纸条后面都画着笑脸。

“江杨哥,这些纸条是什么呀?”小石头跑过来,指着墙上的纸条问。江杨笑着说:“这些都是想来咱们球房的朋友写的,以后咱们的球房,就是大家的‘老巷记忆馆’,好不好?”

小石头使劲点头,又拿起自己的蓝弹珠,放在弹珠盘中央:“那这颗弹珠就是‘馆主’,天天守着大家的故事!”孩子们都笑起来,朵朵还拿起铅笔,在纸条旁边画了颗小小的弹珠,旁边写着:“这是小石头的弹珠,它会讲故事哦!”

傍晚的时候,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。江杨和孟晓晚收拾好球房,顾叔则蹲在三轮车旁,用布擦着车斗里的蓝布,陈大爷则把木杆放进木匣子,说要好好收着,下次“弹珠小课堂”还要用。

“今天在巷口,有个老伙计说,想让咱们球房多办几次这样的活动,”顾叔站起来,拍了拍身上的灰尘,“他说现在的孩子都忙着玩手机,能有个地方让他们玩弹珠、听老故事,多好啊。”

孟晓晚锁好球房的门,从口袋里掏出那串钥匙,这次钥匙串上多了颗蓝弹珠——江杨把小石头的弹珠串在了上面,说要让它天天守着球房。她望着巷口的老槐树,叶子在夕阳下泛着浅金色,忽然说:“那咱们就把‘弹珠小课堂’办下去,每周都办,让老巷的故事,一直传下去。”

江杨点点头,抬头看了看球房的灯,暖黄色的灯光落在门上,像在跟他们打招呼。他想起父亲当年说的“好故事要让更多人听见”,现在,他们不仅让更多人听见了,还让更多人参与了进来——老巷的记忆,从来都不是停在过去的,它像那颗蓝弹珠,像老弹珠盘,像葱油饼的香味,在时光里滚着,带着新的故事,新的约定,滚向更远的地方。

三轮车驶在晚风中,车斗里的蓝布晃着,小旗子飘着,弹珠的清脆声还在巷子里回荡。老槐树下,风吹过叶子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,像在为他们鼓掌。江杨握着车把,孟晓晚走在旁边,顾叔和陈大爷跟在后面,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,像一条长长的线,把老巷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紧紧地连在了一起。

球房的灯还亮着,像在等他们回来,也像在等更多的人,来听老巷的故事,来赴一场关于时光的约定。而巷口的风,带着葱油饼的香味,带着弹珠的清脆,带着孩子们的笑声,飘向了远方,飘向了更长远的时光里,也飘向了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角落。

上一章 展厅里的老巷时光 在暴雪时分的爱情最新章节 下一章 老槐树下的新时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