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赋望着窗外的夜色,转身对柳瑶和张平说道:“旧贵族必定还会有大动作,我们必须主动出击。明日,柳瑶你先去联络你的江湖朋友,看看能否找到旧贵族的蛛丝马迹。张平,你回朝堂后,留意那些旧贵族官员的动静。我们一定要赶在他们行动之前,掌握他们的阴谋。”柳瑶和张平点头应下,三人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,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。
第二日清晨,新州府城在薄薄的晨雾中渐渐苏醒。街道上,商贩们开始摆摊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姜赋站在客栈的二楼,望着楼下热闹的景象,心中思索着商业改革的下一步计划。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,新州府的商业改革已初见成效,原本萧条的集市变得热闹非凡,各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开张。
柳瑶一身劲装,利落得如同一只飞燕,来到姜赋身边,“姜公子,我这便出发联络江湖朋友。”姜赋点头,目光中透着信任,“一切小心,若有危险,不要逞强。”柳瑶微微一笑,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,“放心吧,姜公子,我定不负所托。”言罢,她转身下楼,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。
张平则整理了一下官服,神情严肃,“姜公子,我也即刻启程回朝堂,定会留意旧贵族官员的一举一动。”姜赋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张兄,朝堂之上,诸多不易,万事谨慎。”张平拱手行礼,而后匆匆离去。
姜赋回到屋内,坐在桌前,将十二州暗访的记录一一铺开。这些记录,是他这三年来的心血,上面详细记载着各地的民生、经济、吏治等情况。他仔细翻阅着,时而皱眉,时而沉思。此时,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纸张上,映出密密麻麻的字迹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新州府的商业改革愈发顺利,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。街头巷尾,人们谈论的都是改革带来的好处。姜赋走在街头,听到百姓们的称赞,心中感到一丝欣慰。然而,他深知,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,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就在姜赋准备总结暗访成果,带着这些宝贵的资料返回朝堂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。姜赋循声望去,只见一名信使骑着快马,一路扬尘而来,在客栈前猛地勒住缰绳。信使翻身下马,神色慌张,径直冲进客栈。
姜赋心中一紧,直觉告诉他,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。信使见到姜赋,急忙呈上一封书信,“姜公子,边关急报!”姜赋赶忙接过书信,展开一看,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。信中写道,边关战事愈发危急,北方游牧部落集结了大量兵力,对大楚王朝的边境发起了猛烈的进攻,边关守军节节败退,形势万分危急。
姜赋意识到,改革已经迫在眉睫。只有尽快将暗访所得带回朝堂,推动全面改革,增强国力,才能应对这场危机。他在屋内来回踱步,脑海中迅速思索着应对之策。此时,屋内安静得只能听到他的脚步声,阳光透过窗户,在地上投下他修长的影子。
姜赋深知,此次回到朝堂,必定会面临诸多挑战。那些世家大族,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,定会想方设法阻止改革。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,心中的信念如同钢铁般坚定。他将暗访记录仔细整理好,背在身上,而后走出客栈。
站在客栈门口,姜赋望着远方,深吸一口气。此时,天空中飘来了几朵乌云,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。他翻身上马,向着朝堂的方向疾驰而去。马蹄声在街道上回响,扬起一路尘土。
姜赋带着暗访成果,快马加鞭地赶路。一路上,他看到了百姓们平静的生活,也看到了这片土地潜在的危机。他心中暗暗发誓,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,他都要成功推动全面改革,拯救这个国家于水火之中。
随着距离朝堂越来越近,姜赋的心情也愈发沉重。他知道,一场激烈的斗争即将拉开帷幕,而他,必须全力以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