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寒门策变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八十章 朝堂激辩风云起

寒门策变

姜赋骑着马,终于远远望见了京城的城门。城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他深吸一口气,握紧缰绳,心中默默想着,无论朝堂上等待他的是什么,他都已做好了准备。马蹄声哒哒,他向着城门疾驰而去,身影逐渐融入那座古老而又充满挑战的京城之中。

踏入金銮殿,姜赋只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。金砖铺地,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冷的光,雕梁画栋间尽显皇家威严。然而此刻,殿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大臣们或交头接耳,或面色凝重,而那如雪片般的边关战事急报,正不断被小太监呈到御案之上。

姜赋怀揣着暗访成果,大步向前。他知道,边关战事危急,这是他推动改革的关键时刻。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。”姜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响起,带着几分坚定。

皇帝眉头紧皱,抬眼看向姜赋:“姜卿,何事?此刻边关战事紧急,朕已焦头烂额。”

姜赋深吸一口气,朗声道:“陛下,正是因为边关战事吃紧,国家面临内忧外患,改革才迫在眉睫。臣这三年走遍十二州暗访民情,深知国家制度之弊,唯有改革,方能增强国力,抵御外敌。”

他的话音刚落,丞相林渊便怒目圆睁,猛地拍案而起,“姜赋,你好大的胆子!竟敢妄言改革,这是要改我大楚祖制,动摇国本!”林渊的声音在殿中回荡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满朝文武大多随声附和,“是啊,陛下,祖制不可改!”“姜赋,莫要胡言乱语!”一道道敌意的目光投向姜赋,仿佛要将他吞噬。

姜赋心中一沉,但他迅速镇定下来。他抱拳向皇帝行礼,而后转身面向众人,“丞相及各位大人,祖制虽不可轻易更改,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。臣在十二州暗访时,亲眼目睹百姓生活困苦,地方豪绅与世家大族相互勾结,鱼肉百姓,致使国家赋税流失,国力损耗。若再不改革,边关将士何以御敌?百姓何以安居乐业?”

姜赋从袖中拿出一本册子,那是他暗访时记录的详实民情数据,“陛下请看,这是臣在各地记录的情况。以新州为例,当地百姓赋税沉重,十室九空,可世家大族却囤积大量财富,却不用来支援国家。如此下去,国家危矣!”

林渊冷哼一声,“哼,不过是你一面之词,焉能轻信?你这是别有用心,妄图扰乱朝堂。”

姜赋并未慌乱,他继续说道:“丞相,臣所言句句属实,皆有证据。如今边关战事紧急,粮草军备供应不足,正是因为国家财政空虚。而改革税制,打击世家大族的特权,不仅能充实国库,还能让百姓休养生息,如此才能上下一心,共抗外敌。”

户部尚书赵康站出来,“姜赋,你这改革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谈何容易?万一引发动荡,谁来承担后果?”

姜赋看向赵康,目光坚定,“尚书大人,改革虽有风险,但不改革,国家只能坐以待毙。臣已深思熟虑,改革方案循序渐进,先试点后推广,定能将风险降到最低。”

礼部侍郎王崇也阴阳怪气地说道:“姜赋,你不过是个寒门学子,懂什么治国理政?莫要在此纸上谈兵,误国误民。”

姜赋心中涌起一股愤怒,但他强压下去,“侍郎大人,出身寒门并不代表臣无治国之能。臣这三年走访各地,所见所闻,岂是诸位在朝堂之上能想象的?”

一时间,金銮殿上争论声此起彼伏,姜赋以一己之力,与满朝反对之声抗衡。他的声音略显沙哑,但依旧坚定,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,试图让众人倾听他的改革方案。

然而,面对满朝的反对声浪,姜赋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局面,让众人倾听他的改革方案?

上一章 第七十九章 暗访尾声闻战急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力排众议陈利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