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猎时节,英宗按照惯例前往京郊的猎场。往年此时,定国公总会伴驾左右,谈笑风生,可今年,他却显得心不在焉,频频望向京城的方向。
谢珩与卫昭也随驾前往。谢珩一身常服,手持书卷,看似悠闲,实则时刻留意着定国公的动向;卫昭则一身戎装,护在英宗身侧,目光锐利如鹰。
猎场深处,英宗正挽弓射向一只奔鹿,箭矢却擦着鹿身飞过。他叹了口气,放下弓箭:“近来总觉得心神不宁,怕是射不中了。”
谢珩上前一步:“皇上春秋鼎盛,许是连日操劳所致。不如歇息片刻,臣给皇上讲个故事?”
英宗笑道:“好啊,谢爱卿的故事,总是耐人寻味。”
谢珩微微一笑,缓缓开口:“从前有个国公,深受皇恩,却暗中勾结外敌,意图颠覆朝纲。他怕改革动摇自己的根基,便派人在江南作乱,妄图截断漕运,谋害忠良……”
定国公闻言,脸色骤变,厉声打断:“谢珩!你竟敢在皇上面前信口雌黄,污蔑朝廷命官!”
谢珩看向他,眼神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:“定国公何必动怒?臣只是在讲个故事。倒是国公爷,为何如此激动?难道……故事里的人,与国公爷有几分相似?”
英宗何等聪慧,早已听出谢珩话中之意,他看向定国公,神色渐冷:“定国公,谢爱卿说的,可是真的?”
定国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皇上明鉴!臣对皇上忠心耿耿,绝无此事!这是谢珩诬陷臣,他想借改革之名,排除异己!”
“哦?诬陷?”谢珩从袖中取出王奎的供词与江南查获的书信,“这些证据,还请皇上过目。王奎已被押解回京,此刻就在猎场外候着,皇上若不信,可即刻传讯。”
内侍将证据呈给英宗,英宗越看脸色越沉,手中的信纸几乎被捏碎。他猛地将信纸摔在定国公面前:“铁证如山,你还敢狡辩!勾结狄戎,谋害忠良,截断漕运,桩桩件件,皆是死罪!”
定国公见事情败露,眼中闪过一丝疯狂,他猛地从怀中抽出一把短刀,扑向英宗:“既然你不肯信我,那我就拼个鱼死网破!”
“护驾!”卫昭早已戒备,见状立刻拔刀,挡在英宗身前。两刀相交,火花四溅。卫昭武艺远在定国公之上,不过三招,便将短刀打落,一脚将定国公踹倒在地。
侍卫一拥而上,将定国公死死按住。定国公趴在地上,放声大笑:“我不甘心!我辅佐先帝打下的江山,凭什么让你们这些黄毛小子指手画脚!改革?你们以为改革就能救这个王朝吗?做梦!”
英宗看着状若疯癫的定国公,眼中满是失望与痛心:“将他打入天牢,彻查其党羽,一个不留!”
秋猎场上的风波,很快传遍京城。定国公倒台,其党羽被连根拔起,朝堂为之一清。百姓们奔走相告,无不拍手称快。
天牢内,谢珩来看望定国公。定国公穿着囚服,头发散乱,早已没了往日的风光。
“你赢了。”定国公看着谢珩,声音沙哑。
谢珩摇摇头:“我没有赢,赢的是这个王朝,是天下百姓。你辅佐先帝,也曾有功于社稷,为何偏偏走到这一步?”
定国公冷笑:“功?我立的功还不够多吗?可到头来,却要看着你们这些年轻人,用所谓的改革,否定我一辈子的心血!我只是……不想输。”
谢珩叹了口气:“王朝如舟,百姓如水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你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位置,却忘了水能载舟的道理。改革不是否定过去,而是为了让这舟行得更稳,走得更远。”
定国公沉默了,良久,才低声道:“或许……你是对的。”
谢珩转身离去,没有再回头。他知道,定国公的时代,已经结束了。
定国公案尘埃落定后,谢珩与卫昭的改革再无阻碍。他们继续推行考核制度,提拔贤能,淘汰庸碌,朝堂之上,人才济济;军队经过数年整顿,军纪严明,战斗力强盛,北境再无狄戎敢轻易来犯。
江南漕运恢复畅通,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与北境,国库日益充盈。谢珩又推行新的税法,让赋税更加合理,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,鼓励商业发展,京杭大运河上,商船往来不绝,一派繁荣景象。
卫昭则亲自前往边军,推广新的练兵之法,改良军器,让边军的装备与战斗力更上一层楼。他还在边境开设互市,与周边部落进行贸易,化干戈为玉帛,边境渐渐安定下来。
几年后,英宗站在皇宫的角楼上,望着下方繁华的京城。街道上车水马龙,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,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。
“谢爱卿,卫爱卿,”英宗转过身,看向身后的两人,“这盛世,如你们所愿了。”
谢珩与卫昭躬身行礼:“此乃皇上圣明,臣等只是尽了分内之事。”
英宗笑道:“不必谦虚。若不是你们力排众议,推行改革,哪有今日的中兴之象?朕决定,下旨昭告天下,嘉奖你们二人,让后世子孙,都记得你们的功绩。”
谢珩摇头:“皇上,臣等所求,并非嘉奖,而是王朝长治久安。如今改革初成,尚有许多不足,还需君臣同心,继续努力。”
卫昭也道:“谢大人所言极是。北境虽安,却不能掉以轻心;民生虽富,仍需体恤民情。臣愿镇守边疆,为皇上守护这万里河山。”
英宗看着两人,眼中满是欣慰:“好,好啊!有你们二人,实乃我朝之幸,百姓之幸!”
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,熠熠生辉。谢珩与卫昭并肩走下角楼,望着远方的天际。
“你看,”谢珩轻声道,“这晚霞,多美。”
卫昭点头:“是啊,历经风雨,才能见彩虹。”
他们知道,改革之路永无止境,守护这盛世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。但他们相信,只要心中有家国,有百姓,这条路,就会一直走下去。
醉仙楼的灯笼又亮了起来,如同当年那个夜晚。只是如今,楼里谈论的不再是危机与阴谋,而是丰收的喜悦与未来的期盼。谢珩与卫昭偶尔会再次登楼小聚,举杯共饮,眼中是对盛世的欣慰,与对未来的笃定。
中兴的火苗,早已燎原。而这燎原之火,将照亮王朝更长远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