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民国遗恨……红与白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虚伪幸福

民国遗恨……红与白

深秋的风卷着竹叶,在老宅的屋檐下打着旋儿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沈砚把院子里的杂草除了大半,露出青石板铺就的地面,虽有些斑驳,却透着老宅子独有的沉静。石板缝里还残留着些许青苔,被风吹得微微蜷缩,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宅子被遗忘的岁月。

小石头在一旁帮忙,把枯掉的藤蔓从门上扯下来。他的小手被藤蔓上的细刺扎了好几下,却只是皱了皱眉,继续用力拉扯。小小的脸上沾了不少泥土,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冲出几道浅浅的沟壑,却笑得格外认真。

“沈叔叔,你看这缸还能用不?”小石头指着墙角一口半埋在土里的水缸,缸沿缺了个角,里面积着半缸雨水,漂着几片落叶。水面上还浮着几只小小的虫子,在那里挣扎着,不知是想飞起来,还是在寻找着什么。

沈砚走过去,舀出缸里的水,用布把内壁擦干净。布在粗糙的缸壁上摩擦,发出沙沙的声响,像是在和过去的时光对话。“能,接些干净的雨水,够我们用几天了。”他找出几块平整的石头,把缸垫得稳稳的,又去竹林里砍了几根粗壮的竹子。竹子被砍断时,发出清脆的响声,惊得几只鸟儿从竹林深处飞了出来,在空中盘旋了几圈,才又落回枝头。他将竹子劈成两半,做成简易的引水渠,从屋檐下接到缸里。做完这一切,他直起身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。

顾晏清留下的那几株菊花,被沈砚移到了院子中央,用篱笆围了起来。篱笆是他用竹子和藤蔓编织而成的,虽不精致,却很结实。他按照老中医教的法子,每天清晨给菊花浇些清水,傍晚松松土。那些菊花像是有了灵性,开得愈发繁茂,黄的如蜜,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;白的似雪,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;紫的像浸了夜色的绸缎,神秘而优雅。它们把破败的院子衬得有了生气,也给沈砚和小石头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。

夜里,沈砚总爱坐在菊花旁,手里摩挲着那枚温润的玉佩。玉佩上的纹路被他摸得光滑细腻,仿佛里面蕴藏着无尽的故事。玉佩上还留着顾晏清的温度似的,让他想起背着顾晏清走过上海的断壁残垣。那时,脚下的路坑坑洼洼,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,让人窒息。他想起江水里刺骨的寒意,冰冷的江水像无数根针一样刺着皮肤,他却紧紧抓着顾晏清的手,不敢有丝毫松懈。他想起竹林里烤红薯的甜香,那香味在寒冷的夜里格外诱人,温暖了他们的胃,也温暖了他们的心。他总觉得顾晏清没走远,就像风穿过竹林时,那若有似无的叹息,是在跟他说“阿砚,我在呢”。

小石头夜里还是会做噩梦,哭着喊爹娘。沈砚就把他搂在怀里,轻轻拍着他的背,讲顾晏清说过的西湖。说断桥的雪,雪落在断桥上,像是给桥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,美得让人心醉;说满城的桂花香,每到秋天,整个杭州城都沉浸在桂花香里,走在路上,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。“等仗停了,我们就去西湖边,捡最圆的石子,看最大的荷花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神里充满了憧憬。小石头会睁着湿漉漉的眼睛问:“顾哥哥也会去吗?”

沈砚望着天上的月亮,月亮像一个银色的圆盘,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,周围点缀着无数颗星星。他用力点头:“会的,他一定会去。”

日子在平静与不安中交替。有时会听到远处传来枪声,那声音像是闷雷一样,在空气中炸响,让人心里一阵发紧。沈砚就赶紧把小石头拉进屋里,用柜子顶住门,屏住呼吸等动静过去。屋里的空气很沉闷,只能听到两人的心跳声,一声比一声急促。有时会遇到逃难的人从老宅旁经过,他们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恐惧。沈砚和小石头会分些干粮给对方,听他们说外面的消息——哪里的仗打得凶,尸横遍野;哪里的队伍又打了胜仗,收复了失地。

“听说北边的队伍越来越壮了,”一个瘸腿的老兵靠在门框上,啃着沈砚给的红薯,红薯的香甜在他的嘴里蔓延开来,让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“迟早能把小鬼子赶出去。”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,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

沈砚把老兵的话记在心里,给菊花浇水时,就对着花瓣念叨:“你听,快了,就快了。”菊花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,像是在回应他的话。

开春的时候,万物复苏,竹林里也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嫩绿的竹笋从土里钻了出来,努力地向上生长着。小石头在竹林里玩耍时,发现了一窝野鸡蛋。那窝野鸡蛋藏在一堆枯枝败叶下面,一共有五枚,蛋壳上带着淡淡的斑点,小巧玲珑。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回来,献宝似的递给沈砚:“沈叔叔,煮给你吃,补补力气。”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,仿佛这是他发现的最珍贵的宝藏。

沈砚把野鸡蛋放进锅里,用慢火煨着。锅里的水慢慢沸腾起来,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。蛋壳裂开时,飘出淡淡的香味,那香味纯正而诱人,小石头咽着口水,却懂事地等着沈砚先尝。沈砚把最大的一个剥给小石头,自己则小口咬着剩下的。鸡蛋的蛋黄很黄,吃在嘴里满口留香。忽然想起顾晏清第一次吃烤红薯时,嘴角沾着碎屑的样子,眼眶不由得热了。那时的顾晏清,虽然身处困境,却依然保持着那份优雅和从容,让他印象深刻。

这天傍晚,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,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。沈砚正在修补漏雨的屋顶,他站在屋顶上,手里拿着瓦刀,小心翼翼地把瓦片铺好。忽然看到远处的路上有个熟悉的身影。那人拄着拐杖,一步一瘸地走着,每走一步都显得很艰难。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,头发很长,遮住了大半张脸,可那走路的姿态,那偶尔抬手抹汗的动作,像极了顾晏清。

沈砚手里的瓦刀“哐当”一声掉在地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他连滚带爬地从屋顶下来,赤着脚就往路上跑。路上的石子硌得他的脚生疼,可他却感觉不到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那一定是顾晏清,一定是他。“晏清?是你吗?”他喊着,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带着一丝期待,又带着一丝害怕。

那人停下脚步,缓缓转过身。阳光落在他脸上,露出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的疤痕,那疤痕像是一条狰狞的虫子,爬在他的脸上。可那双眼睛,清澈得像西湖的水,正一眨不眨地望着他,里面充满了惊喜和激动。

“阿砚。”那人开口,声音有些沙哑,却像惊雷一样炸在沈砚的心上。这两个字,他等了太久太久,仿佛等了一个世纪。

沈砚冲过去,一把抱住他,眼泪汹涌而出,像是断了线的珠子。积压在心里的思念、担忧、恐惧,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泪水。顾晏清也伸出手,紧紧回抱住他,拐杖“咚”地掉在地上。“我回来了。”他说,声音里带着哭腔,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易。

小石头从院子里跑出来,看到相拥的两人,歪着头问:“沈叔叔,这位是……”他的小脸上满是疑惑,不知道这个陌生的叔叔是谁,为什么沈叔叔会哭得这么伤心。

顾晏清松开沈砚,蹲下身,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:“我是顾哥哥啊。”他的笑容很温柔,虽然脸上有疤痕,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亲和力。

小石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,他仔细地打量着顾晏清,终于认出了他。他扑过去抱住顾晏清的脖子:“顾哥哥!你真的回来了!”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,眼泪也流了下来,这是开心的泪水。

那天晚上,老宅的院子里第一次亮起了油灯。油灯的光芒虽然微弱,却照亮了整个院子,也照亮了三个人的心。沈砚杀了家里养的那只老母鸡,那只老母鸡是他们刚到这里时,从一个逃难的农户那里换来的,养了这么久,已经有了感情。但今天,他要好好庆祝一下。他把鸡炖了满满一锅汤,汤里飘着葱花和姜片,香气四溢。

顾晏清讲起分别后的日子——他跑进田野后,被日军追着打了一枪,子弹擦过腰侧,带出一道深深的伤口,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裳。他滚进沟里装死才躲过一劫,那时他能感觉到日军的皮靴就在他的头顶经过,他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,生怕被发现。后来被路过的游击队救了,游击队的队员们都很善良,给他包扎伤口,照顾他的饮食起居。养伤时,他就跟着队伍打游击,虽然很辛苦,也很危险,但他心里一直想着沈砚和小石头,想着一定要活着回去见他们。直到听说杭州这边的日军撤了不少,局势稍微稳定了一些,他才一路找回来。这一路上,他风餐露宿,吃了很多苦,好几次都差点挺不过来,但一想到沈砚和小石头还在等他,他就又有了力气。

“我总想着,你肯定在等我。”顾晏清喝着鸡汤,眼眶红红的,“想着院子里的菊花,想着你说要带我看西湖。”鸡汤的温暖顺着喉咙流进心里,让他感觉无比舒适。

沈砚给他夹了块鸡腿:“都等着你呢。”他的声音很温柔,眼神里充满了爱意。

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落在三人脸上,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。菊花在风里轻轻摇,像是在笑,仿佛也在为他们的重逢而高兴。这一刻,所有的苦难都仿佛已经过去,剩下的只有幸福和安宁。他们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可能还会有很多困难,但只要他们三个人在一起,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,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接下来的日子,老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顾晏清的身体渐渐好转,虽然腿上还有些不便,但已经能正常走路了。他每天都会和沈砚一起打理院子里的菊花,看着那些菊花在他们的照料下开得更加灿烂。小石头也总是围着他们转,给他们讲自己在竹林里的新发现,或者缠着顾晏清讲他打游击的故事。

有一天,顾晏清看着院子里的菊花,对沈砚说:“阿砚,等过些日子,我们一起去西湖看看吧,兑现我们的承诺。”

沈砚笑着点头:“好啊,再带上小石头,让他也见识见识西湖的美景。”

小石头听到他们的对话,高兴得跳了起来:“太好了!我终于可以去看西湖了!”
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战争的阴霾渐渐散去,阳光重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。杭州城也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机,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,商铺也陆续开张了。沈砚、顾晏清和小石头的生活虽然简单,却充满了幸福和希望。他们知道,只要彼此在身边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能够勇敢地面对。而那院子里的菊花,也会一直开下去,见证着他们的幸福生活。

上一章 峰火 民国遗恨……红与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破灭幸福与参军的九死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