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都市之巅:未来序章
本书标签: 都市 

聚沙成塔

都市之巅:未来序章

天山脚下的风裹着雪粒,打在脸上带着生疼的凉意。我把几张规划图往石桌上按了按,马强抬手抹了把眼镜片上的白霜,哈出的白气在镜片上凝成水雾:“这片河谷地势最平,底下是岩层,打地基稳当。但从国道过来这三公里路得重修,不然混凝土罐车和起重机根本进不来。”

王昊蹲在旁边,指尖捏着块测土样本在阳光下翻看,眼镜滑到鼻梁中间也没顾上推:“土壤酸碱度还行,就是冻土期得算进去——每年至少四个月没法施工,工期怕是要比预估的多上三分之一。”

董思源站在一旁望着远处的雪山,没戴眼镜的眼睛在阳光下微微眯起,倒比我们三个戴眼镜的看得更清些。他转回头时,指尖在图纸边缘敲了敲:“雏形是有了,但你们算过吗?从三通一平到主体封顶,光施工队就得三百人起,更别说后期的设备调试、技术团队……咱们四个,连守工地的轮班都排不过来。”

石桌上的图纸被风掀起一角,“科技创新园”那行加粗的黑字在风里簌簌作响。三天前我们在山脚下碰头时,带着各自熬夜画的草图和一股子热劲,可真站在这片空旷的河谷里,才明白“建造”两个字压在肩上有多沉。

“那就招兵买马。”王昊把样本袋塞进背包,拍了拍手上的土,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,“我表哥是做工程监理的,手里攥着支老施工队,我现在就给他打个电话,问问能不能过来驻场。”

“我导师认识些材料学和机械工程的教授,”马强推了推眼镜,笔尖在图纸上圈出实验室区域,“说不定能拉来个研发小组,先把实验室的框架搭起来,设备进场时也能有人盯着。”

我在图纸上圈出办公楼的位置,指尖划过标注的“智能管理系统”字样:“我联系下以前实习过的创投公司,他们手里有不少技术人才的资源,前提是得把规划书再细化些,让人家看到实打实的前景。”

董思源忽然笑了,弯腰捡起块小石子在地上划着,没戴眼镜的眉眼在风里显得格外清晰:“行政和后勤我来盯。上周在乌鲁木齐碰到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,说最近有批高校毕业生在找机会,专业对口的话,正好拉来当储备力量。”

风好像小了些,阳光穿透云层落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,把四个男生的影子叠在那张皱巴巴的图纸上。王昊已经掏出手机拨号,嗓门压得很低却透着兴奋;马强打开笔记本电脑,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,正在修改规划书里的技术参数;董思源在地上画的组织架构图渐渐成型——从施工组、技术部到行政岗,像一棵慢慢抽出枝丫的树。

“对了,”我突然想起什么,从背包里翻出个U盘,“这是我连夜做的园区模型,加了光伏板和水循环系统,咱们得打造成绿色科技园区,这也是个卖点。”

马强接过U盘插进电脑,屏幕上很快跳出三维效果图:雪山脚下的建筑群顶着蓝色光伏板,绿化带沿着主干道蜿蜒,像条嵌在园区里的绿丝带。王昊凑过来看得直咂嘴,眼镜差点蹭到屏幕:“得加个停机坪!以后真做成了,说不定要接待各地的投资商。”

“先把路修通再说。”董思源笑着摇头,伸手把被风吹乱的图纸重新铺平,指腹按在“入口”两个字上,“一步一步来,聚沙成塔。”

夕阳把天山染成金红色时,我们四个的手机都快没电了。王昊的表哥在电话里应了句“明天带几个人过去看看”,马强的导师回了邮件说“可以引荐两个团队聊聊”,我联系的创投朋友约了下周在县城详谈。石桌上的图纸旁,多了张写满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名单,像一串刚埋进土里的种子。

“明天去趟县城,”我把图纸仔细折好放进防水袋,“得租个临时办公室,总不能天天在风里开会,冻得手都握不住笔。”

马强把笔记本合上,眼镜片反射着晚霞的光:“我去买块大白板和打印机,得把规划图挂起来,讨论的时候也能指着说。”

董思源已经在查县城的旅馆信息,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:“先定四个房间,今晚好好睡一觉。从明天起,就是真的要在这片地上刨出个样子来了。”

远处的雪山渐渐隐入暮色,河谷里的风好像带上了点暖意。我们四个并肩往停车的地方走,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,像在这片还很荒芜的土地上,悄悄伸展开的、扎向深处的根系。

上一章 荒地奠基,车轮上的野心 都市之巅:未来序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霓虹下的期待:AI园区前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