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3 青旅里的四重奏
1
凌晨 1:12,鲸屿青旅的前台灯还亮着。
暖黄色钨丝灯泡下,张真源正把一张手写告示贴在木质公告栏:
【今日告示】
① 明晨五点四十退潮,赶海拾贝的举手。
② 手风琴晚场提前至 21:30,贺老板说《小星星》不收费。
③ 新住客 302 房姓严,晚睡党请勿在走廊练习咏叹调。
刚贴好,门铃“叮当”一声。
严浩翔拎着航空箱走进来,肩头还带着夜雨。
张真源抬头,酒窝在左颊一闪:“欢迎回来,比我想象得快。”
严浩翔把钥匙拍到台面:“灯塔数据到手,缺个地方拆洗透镜。”
“后院玻璃房随你用,”张真源指了指走廊尽头,“不过隔壁 301 住了个夜行侠,轻点声。”
301 的牌子同时被推开,宋亚轩顶着一头微湿的碎发探出门缝,手里晃着那只铜盒:“夜行侠申请借用厨房烤箱,120℃低温烘干铜齿轮。”
张真源失笑:“烤箱里还有我晚上烤的柠檬磅蛋糕。”
宋亚轩:“赔你一块新的,齿轮形状的。”
严浩翔抬眼,两人目光在走廊半空撞个正着——
宋亚轩先弯了弯眼角:“又见面,齿轮授权人。”
严浩翔“嗯”了一声,耳钉在灯下晃出细小光斑。
2
厨房是开放式的,岛台摆着一台老式留声机。
贺峻霖正把黑胶唱片《Por una Cabeza》放上去,看见宋亚轩进来,比了个“嘘”的手势,示意他关烤箱门。
宋亚轩把铜盒塞进烤盘,设定 80℃,顺手从冰箱摸出一罐冰美式,抛给严浩翔。
“无糖,赔你的。”
严浩翔单手接住,指尖蹭到宋亚轩指节,冰罐外壁凝出的水珠滚落,像一条透明的线。
留声机的弦乐一起,贺峻霖拿起手风琴,低音区轻轻和,声音沉得像午夜的海。
张真源端着烤盘进来,柠檬香气混着金属味,突兀又和谐。
四个人围着岛台,不约而同沉默,直到一曲终了。
贺峻霖先开口:“明晚开幕?”
张真源点头:“赶海回来正好冲澡,不误你们 21:30。”
严浩翔却看向宋亚轩:“齿轮烘干要多久?”
“一小时。”宋亚轩抬手腕看表,“我们有一整夜。”
3
后院玻璃房曾是温室,现在成了临时工作台。
航空箱打开,黑色泡沫凹槽里躺着七片透镜碎片,最大一块边缘呈梦幻的孔雀蓝。
严浩翔戴上无粉手套,把碎片逐一排列在透光软垫上。
宋亚轩举着手机灯,光线穿过玻璃,在地面投出一小片晃动的水纹。
张真源搬来可移动紫外灯,贺峻霖则负责记录——
他用钢笔在牛皮纸本上画下每一片的裂纹走向,笔尖沙沙,像潮汐在纸上倒退。
“缺的那块弧度 47.3°,”严浩翔低声说,“铜齿轮刚好吻合。”
宋亚轩把烘好的齿轮递过去,齿牙在紫外灯下泛出暖金色。
严浩翔用 3D 扫描笔描出轮廓,数据实时同步到电脑。
打印喷头吐出透明树脂,层层堆叠,像一只正在凝固的微型海浪。
四个人围着打印机,呼吸同步,仿佛等待一枚新心脏的诞生。
4
凌晨 3:05,树脂完全固化。
严浩翔把打印好的补缺片嵌进最大碎片缺口,严丝合缝。
宋亚轩用镊子夹起一滴光学胶,轻轻点在接缝处。
紫外灯再次亮起,胶水迅速结晶,裂纹像被月光抚平。
贺峻霖吹了声口哨:“完美。”
张真源顺手拿起相机:“来,给新透镜拍张证件照。”
镜头里,七片碎玻璃重组成一只完整的眼睛,瞳孔处是铜齿轮的圆心,像一枚封印。
5
打印机的余热散开,玻璃房温度升高,窗棂蒙上一层雾。
严浩翔脱下外套,只穿黑色工字背心,肩胛骨在灯下投出锋利剪影。
宋亚轩把铜盒扣好,指尖沾了点胶水,下意识往裤腿抹。
严浩翔抓住他手腕,用酒精棉片一点点擦净。
动作轻得像在擦一件易碎展品,却带着不容拒绝的笃定。
宋亚轩垂眼,睫毛在灯下投出小片阴影:“授权人,服务这么周到?”
严浩翔没抬头,声音低而稳:“怕你弄坏我的时间。”
6
窗外,早潮开始上涨。
海浪拍岸的声音透过玻璃,像一支节奏温柔的鼓。
贺峻霖伸懒腰,手风琴背带发出咔啦声:“睡两小时,五点四十赶海。”
张真源关掉最后一盏工作灯,只留下一条夜灯带,像给玻璃房勾了金边。
四个人鱼贯而出,走廊木地板在脚下吱呀作响。
严浩翔和宋亚轩的房间对门。
钥匙插进锁孔前一秒,宋亚轩回头,用气音问:
“明早捡贝壳,还是捡故事?”
严浩翔把门推开一条缝,侧脸在夜灯下像一把出鞘的刀:
“贝壳归你,故事归我。”
门轻轻合上,走廊重归寂静。
只留下厨房烤箱里残余的柠檬香,和玻璃房里那枚铜齿轮,在紫外灯冷却的嗡嗡声里,继续转动看不见的秒针。
(Chapter 3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