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6 鲸屿搜救队
1
3 月 20 日,07:10。
雾散得干净,天蓝得晃眼,海面像被重新抛光。
鲸屿青旅的后院支起了临时指挥桌——
张真源把一张云岙海域地形图钉在木板上,红笔圈出三处暗礁;
贺峻霖把对讲机调成外放,手风琴折起来当镇纸;
严浩翔在桌角摆开透镜模型,旁边是刚扫描好的铜齿轮数据;
宋亚轩抱着一只机械闹钟,嘀嗒声给整个院子配了节拍。
2
07:25,搜救队队员陆续到齐。
都是本地人,晒得黝黑,笑起来牙齿雪白。
张真源拍了两下手掌:“今天任务:带博物馆的人下海,确认灯塔基座的水下残骸,顺便把十年前埋的测深桩起出来。”
队员起哄:“真哥,给多少加班费?”
张真源指了指贺峻霖:“晚上他请你们喝精酿。”
贺峻霖把手风琴抱起来,拉了一段《加勒比海盗》的前奏当 BGM,队员笑着把氧气瓶往皮卡上滚。
3
07:40,码头。
改装搜救艇“云鸥号”漆成亮橙色,船舷画着一只张嘴的鲸鱼。
严浩翔第一次登这种小艇,脚下一晃,宋亚轩从后面托了他一下。
“怕水?”宋亚轩低声问。
“怕淹了透镜。”严浩翔答得诚实。
张真源把救生绳甩给他们:“一人一条,断了就把自己系到鲸背上。”
队员们哈哈大笑,紧张感瞬间蒸发。
4
08:05,抵达灯塔基座外围。
水下 6 米,能见度高得惊人——
阳光透过海面,在礁石上投出晃动的光斑,像碎裂的镜子。
宋亚轩第一个翻身下水,脚蹼拍起一串气泡。
严浩翔紧随其后,手里握着防水相机。
张真源和两名队员负责警戒,贺峻霖留在船上,手风琴换成口琴,吹《橄榄树》当水下节拍器。
5
08:12,水下。
灯塔基座像被巨斧劈开的骨骼,钢筋裸露,海藻缠绕。
宋亚轩游到一处裂缝,伸手进去摸索,指尖碰到一根锈铁桩。
他打手势示意严浩翔——
两人一起发力,铁桩松动,带出一串泥沙。
桩头刻着一行小字:
“2014.8.17 0:23 云岙中学高三(2)班 留。”
宋亚轩心里一震,那是他当年的班级。
他把铁桩抱在怀里,像抱一段突然浮起的记忆。
6
08:20,更深处。
严浩翔发现一块被海藻覆盖的金属板,掀开——
里面是一枚完整的铜齿轮,和他耳钉同款,只是更大,齿牙布满贝壳。
齿轮中心嵌着一张塑封照片:
少年宋亚轩站在灯塔前,笑得见牙不见眼,旁边是同样 17 岁的严浩翔,手里举着一只模型透镜。
严浩翔愣住,相机差点脱手。
宋亚轩游过来,看到照片,瞳孔猛缩,一串气泡从嘴角溢出。
他指指自己,又指指严浩翔,再指指齿轮——
十年前,他们就已经在这个坐标相遇,只是彼此忘了。
7
08:30,返回水面。
铁桩和铜齿轮被拉上船,阳光一照,锈迹斑斑却闪闪发亮。
贺峻霖把口琴收进口袋,递上热姜茶:“欢迎回家。”
张真源用毛巾裹住宋亚轩的肩:“水下冷不冷?”
宋亚轩摇头,眼睛却一直盯着严浩翔。
严浩翔把铜齿轮举到阳光下,齿牙间嵌着的照片被风微微掀起一角。
他轻声说:“原来我们早就见过。”
8
08:45,返航。
船头破开浪花,像划开一条时间的裂缝。
宋亚轩坐在船舷,脚垂在外面,海水拍打着小腿。
严浩翔坐到他旁边,肩碰肩。
“十年前,你为什么会在灯塔?”宋亚轩问。
严浩翔望着远处的海平线:“想跳下去。”
宋亚轩笑了一下,眼角却红了:“我也是。”
两人沉默片刻,同时低头看手里的铜齿轮。
齿轮在阳光下转动,齿牙咬合,发出细微的“咔哒”声。
像十年前没说完的那句话,终于补上了句号。
9
09:10,码头。
队员们把铁桩立在岸边,像立一块纪念碑。
张真源宣布:“今晚庆功,啤酒管够!”
贺峻霖已经打开手风琴,拉《海阔天空》的前奏。
严浩翔和宋亚轩站在人群外,把铜齿轮合在掌心。
严浩翔低声说:“齿轮找到了,接下来该找谁?”
宋亚轩侧头看他,眼里有光:“找当年把我们推回岸边的人。”
远处,海浪拍岸,像一声悠长的回应。
(Chapter 6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