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磊被移出后,队伍纪律好了很多,但杭末觉得还是得有明确的规则。那晚跑完步,四个少年坐在操场看台上,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拓在铁皮座椅上。
林沐霄从校服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,是军训时学校发的纪念品,封面印着校徽,边角已经被磨得发毛。他翻开空白页,笔尖在纸页上顿了顿:
林沐霄“我来记吧,想到一条写一条。”
月光透过看台的缝隙漏下来,在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姜尘凑过去,眼镜片几乎要贴到纸上:
姜尘“第一条必须强调时间,晨跑和夜跑的时间段不能含糊,不然又要被张阿姨抓把柄。”
杭末“不止时间,”
杭末屈起手指在铁皮座椅上敲着,
杭末“特殊情况请假得有流程,总不能有人想来就来、想走就走。上次有个高二的学长连续三天没来,问起才说家里有事,这样对队伍影响不好。”
元泽突然拍了下手,篮球服上的汗味混着青草气息飘过来:
元泽“还有互助!上次我跑到第七圈岔了气,是沐霄陪我走了半圈才缓过来。这种事得写进去,咱们是队伍,不是各跑各的。”
林沐霄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每写一条,四个人就凑在一起讨论半天。风从操场那头吹过来,带着跑道塑胶的味道,把他们的说话声揉碎了散在夜色里。
姜尘“设备保管也得算一条,”
姜尘推了推眼镜,镜片上沾了点灰尘,
姜尘“上次发的耳机,有个初一的学弟弄丢了,到处找不着还急哭了。虽然杭末说不用赔,但总不能不当回事。”
杭末望着远处的教学楼,高三的窗口还有零星的灯光亮着,像悬在黑夜里的星星。他忽然想起上周撞见的场景——一个高三学长抱着习题册从操场边经过,盯着他们跑步的背影看了好久,眼里的羡慕藏都藏不住。
杭末“高三非体育生禁止加入,”
杭末的声音沉了些,
杭末“他们的时间太金贵了,不能因为跑步分心。”
林沐霄笔尖一顿,抬头看向他:
林沐霄“体育生除外?”
杭末“嗯,”
杭末点头,
杭末“他们得保持训练,跟我们不一样。”
元泽忽然笑出声,手指点着纸页上的“禁止外放音乐”:
元泽“这条绝对是为徐磊量身定做的,不过也确实该有,上次他那重金属差点把操场的麻雀都吓飞了。”
姜尘也跟着笑,嘴角的梨涡在月光下若隐若现:
姜尘“还有恶劣天气,上个月暴雨天非要跑的那几个,回来全感冒了,还被班主任在班会上点名。这条必须写死,安全第一。”
讨论持续了快一个小时,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。林沐霄把纸页撕下来,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笔记本:
林沐霄“总共二十条,十条约定,十条禁令,刚好对称。”
杭末“叫《十约十禁》吧,”
杭末接过纸页,指尖触到林沐霄写字时蹭上的墨迹,
杭末“明天我去教务处借台打印机,印出来贴在公告栏上。”
回去的路上,元泽还在念叨着刚才漏掉的细节:
元泽“是不是该加一条关于歌单的?上次有个女生听的歌太舒缓,跑着跑着就掉队了,跟节奏也有关系。”
林沐霄“可以算在‘定期分享技巧’里,”
林沐霄的脚步很稳,军绿色作训裤扫过草叶,
林沐霄“不止歌单,跑步姿势、呼吸节奏都能交流,这样大家才能越跑越好。”
姜尘忽然放慢脚步,望着操场入口的方向:
姜尘“你们说,会不会有人觉得规矩太多,不愿意来了?”
杭末停下脚步,月光落在他脸上,把眉骨的轮廓照得很清晰:
杭末“愿意留下的,才是真正想跑的人。”
第二天一早,杭末趁着课间操的间隙去了教务处。负责后勤的王老师正在整理文件,看到他手里的纸页愣了愣:
王老师“这是……你们夜跑队的规矩?”
杭末“嗯,”
杭末把纸页递过去,
杭末“想打印出来贴在公告栏,让大家都能看见。”
王老师推了推眼镜,逐字逐句地读着,读到“禁止高三非体育生加入”时,指尖在纸页上顿了顿:
王老师“这条考虑得挺周全,高三的孩子确实耽误不起。”
打印机嗡嗡地运转着,三张A4纸从出口滑出来,油墨的味道混着办公室的茶香漫开来。杭末接过打印好的《十约十禁》,纸页还带着机器的温度。
他没直接回教室,绕到操场入口的公告栏前。公告栏里贴着上周的卫生评比结果,302宿舍因为“地面整洁”得了小红花,被挤在一堆通知的角落里。杭末撕下那张小红花,把《十约十禁》平整地贴了上去,用胶带把四个角粘牢。
早自习的铃声快响时,公告栏前已经围了几个学生。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指着“禁止上课使用耳机”那条,跟身边的同伴小声嘀咕:
女甲“这下不敢在数学课听歌了,上次被老师抓包还没写够检讨呢。”
杭末站在不远处看着,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。就像跑步时踩准了节奏,每一步都落在该落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