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现代小说 > 听雨:跨越山海拥抱你
本书标签: 现代 

第22章 抉择·专利战中的钢琴声与巴黎的邀约

听雨:跨越山海拥抱你

MIT媒体实验室的会议室里,空气凝固得几乎能划出痕迹。刘景澄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邮件,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摩尔斯电码节奏——这是他在极度紧张时的小习惯。

邮件来自硅谷风投马克·沃森的助理:"关于贵公司专利优先权的问题,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。有消息称SoundTech公司已获得类似技术的亚洲区独家授权..."

"这不可能。"刘景澄声音低沉,像在对自己说话,"我们的算法是独立研发的,有完整的开发日志和实验记录。"

坐在对面的陈志明推过来一份文件:"SoundTech昨天发布的专利声明,你自己看。"

文件上的公司标志让刘景澄瞳孔骤缩——那是他父亲投资版图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音频技术公司,去年才注册成立。

"你父亲出手了。"陈志明叹了口气,"他买下了韩国一个研究团队的早期专利,虽然技术路线不同,但应用场景高度重合。一旦他们拿到亚洲区独家授权,你的融资计划..."

"会胎死腹中。"刘景澄冷冷接话。他站起身走到窗前,波士顿的秋雨拍打着玻璃,模糊了外面的世界。三个月来没日没夜的努力,即将在A轮融资前夜被自己的父亲扼杀——多么讽刺。

"他给了你两个选择。"陈志明轻声说,"放弃音乐疗法商业化,回归'纯粹学术';或者放弃..."他没说完,但意思很明显——或者放弃苏沐昀。

刘景澄的拳头攥紧又松开:"还有第三条路。"他转身,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,"证明我们的技术具有原创性和优先权。"

"怎么证明?"

"专利局的数据库里有答案。"刘景澄已经回到电脑前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"如果那个韩国团队的研究公开发表时间晚于我们的实验日志,就有机会提出优先权异议。"

陈志明看着这个曾经温文尔雅的学生眼中燃烧的战意,恍惚看到了年轻时的刘志远——同样的倔强,同样的不认输。只是这一次,父子站在了对立面。

"需要我做什么?"陈志明问。

"联系MIT知识产权办公室,我需要他们最厉害的专利律师。"刘景澄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,"另外..."他犹豫了一下,"先别告诉沐昀。"

"她有权知道。"

"我知道。"刘景澄揉了揉太阳穴,"但她刚从叙利亚回来,PTSD还没完全好。这次我想自己解决。"

陈志明欲言又止,最终点点头离开了会议室。雨声渐大,刘景澄独自坐在电脑前,屏幕的光映在他疲惫却坚定的脸上。窗外,查尔斯河在雨中模糊成一片灰色的绸缎。

---

北京,《南方周刊》编辑部。

苏沐昀盯着电脑屏幕上刚收到的邮件,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动作。邮件来自国际部主编:"经编委会讨论,拟派你担任巴黎分社常驻记者,任期两年。请于本周五前回复是否接受。"

巴黎。时尚之都,也是欧洲新闻中心之一。这样的机会通常只会给资深记者,对她这样一个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来说,简直是破格提拔。

"沐昀,总编找你!"同事在门口喊道。

总编办公室里,头发花白的老主编递给她一杯茶:"考虑得怎么样?巴黎的事。"

"我..."苏沐昀捧着茶杯,热气氤氲中看到自己犹豫的表情,"很感谢这个机会,只是..."

"只是刚和那个MIT的小伙子重逢,不想又分开?"老主编一针见血。

苏沐昀差点打翻茶杯:"您怎么知道..."

"阿里从叙利亚发邮件告诉我了,说有个中国科学家天天打听你的情况。"老主编笑了,"年轻人,职业和爱情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"

这句话与刘景澄在医院说的如出一辙,让苏沐昀心头一颤。

"我能问问...为什么选我吗?"

"三个原因。"老主编竖起手指,"第一,你的叙利亚报道获得了亚洲新闻奖提名;第二,你法语流利;第三..."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,"战地记者需要无畏,但驻外记者需要的是平衡与智慧。你在阿勒颇的报道既有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,这正是巴黎需要的。"

走出总编办公室,苏沐昀的手机震动起来。是刘景澄的信息:"专利出了点问题,这几天可能要熬夜处理。你PTSD好些了吗?记得按时做放松练习。"

她看着这条简短的消息,胸口发紧。他正在大洋彼岸为他们的未来奋战,而她却要考虑再次远行?手指在屏幕上徘徊许久,她最终只回复:"我好多了。你专心工作,别太累。"

关于巴黎的事,她只字未提。不是隐瞒,而是不知从何说起。

---

午夜,苏沐昀从噩梦中惊醒,冷汗浸透了睡衣。梦中她又回到了阿勒颇那家酒店,爆炸的轰鸣震耳欲聋,墙壁在她面前坍塌...

她摸索着打开台灯,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。床头的闹钟显示凌晨3:15,北京时间的深夜,却是波士顿的下午。深呼吸几次无效后,她抓起床头的手机,本能地拨通了刘景澄的号码。

电话几乎立刻被接起:"沐昀?"他的声音里满是担忧。

"我...没事。"她努力控制呼吸,"只是...做了个噩梦。"

电话那头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,然后是脚步声和什么东西被打开的声音。"等我十秒钟。"刘景澄说。

接着,一阵窸窣声后,钢琴的音符如清泉般流淌而出。是那首《For You, My Rain》,他们高中时他专门为她创作的曲子,温柔而坚定,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她紧绷的神经。

苏沐昀闭上眼,任由旋律包裹自己。电话那头,刘景澄没有说一句安慰的话,只是让钢琴代替他诉说——我在这里,我一直在这里。

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,她的呼吸已经平稳。"谢谢。"她轻声说,"你在工作室?"

"嗯,专利的事有点棘手。"他的声音透着疲惫,"不过有好消息——我们找到了韩国团队论文的发表日期,比我的实验日志晚了三个月。律师说胜算很大。"

苏沐昀蜷缩在床头,将手机贴近耳朵,仿佛这样能离他更近些:"景澄...我有事要告诉你。"

电话那头短暂地沉默了一下:"我在听。"

"《南方周刊》要派我去巴黎常驻,两年。"她一口气说完,像是怕自己反悔,"今天刚收到的通知。"

更长的沉默。苏沐昀能听到电话那头他轻微的呼吸声,和远处波士顿街道上模糊的车鸣。

"什么时候走?"他终于开口,声音异常平静。

"下个月,如果接受的话。"她攥紧了被角,"我还没决定。"

"你应该去。"

这句话让苏沐昀心头一震:"什么?"

"巴黎是你职业上的重要机会。"刘景澄的声音越来越坚定,"两年时间听起来很长,但比起我们未来可能拥有的几十年..."

"但你的专利战,我们好不容易重新..."她的声音哽住了。

"沐昀,"他轻声打断她,"记得我们在医院说的话吗?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你去巴黎,我解决专利问题,然后..."他顿了顿,"巴黎到波士顿可比叙利亚近多了。"

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轻轻打开了苏沐昀心中某个紧锁的盒子。她突然意识到,曾经让她选择分手的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已经消失了——对他们两个都是。现在的他们,相信爱情可以跨越时区和国界,相信暂时的分离不会改变本质的连接。

"我想你了。"她脱口而出,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。

电话那头传来刘景澄温柔的轻笑:"我也想你。每天都想。"

"即使我决定去巴黎?"

"即使你要去月球。"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"不过月球可能有点远,我的音乐疗法信号覆盖不到。"

苏沐昀也笑了,眼角却湿润了。窗外,北京的夜空开始泛起鱼肚白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而在波士顿,太阳可能才刚刚西斜。

"我得继续处理专利文件了。"刘景澄说,"你试着再睡会儿?"

"嗯。"苏沐昀滑回被窝,突然不想挂断电话,"你能...再弹一首吗?"

钢琴声再次响起,这次是一首她没听过的曲子,舒缓如摇篮曲。苏沐昀闭上眼睛,手机贴在耳边,就这样沉入无梦的睡眠。

---

三天后,陈志明办公室。

苏沐昀坐在访客椅上,面前放着一杯已经凉了的茶。陈志明刚从保险柜里取出的老式日记本和几封泛黄的信封摆在桌上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樟脑丸味道。

"三十年前的往事。"陈志明轻轻抚过日记本封面,"志远从不让任何人碰这些东西,但我猜...现在是时候让你知道了。"

苏沐昀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封信,信封上的字迹已经褪色,但依然能看出是女性的笔迹,落款只有一个字:"婉"。

"景澄的母亲?"

陈志明摇头:"是他父亲的第一任妻子,林婉。景澄的生母是志远的第二任妻子,在他五岁时自杀身亡。"

苏沐昀倒吸一口冷气。刘景澄从未提过母亲是自杀的。

"志远和林婉是大学同学,不顾家人反对结婚。"陈志明翻开日记本,里面夹着一张黑白照片——年轻的刘志远搂着一个清秀的女孩,两人笑得灿烂,"林婉家境普通,但才华横溢,是校报主编。志远为了她一度放弃家族企业接班人的位置。"

苏沐昀凝视着照片,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刘父对她的记者职业如此反感——这不仅是门第之见,更是一种创伤反应。

"后来呢?"

"后来林婉在志远创业最困难时离开了他,跟了一个富商。"陈志明叹息,"志远深受打击,几年后在家安排下娶了门当户对的李家小姐,也就是景澄的母亲。但那场婚姻...并不幸福。"

他递给苏沐昀另一张照片——穿着婚纱的美丽女子站在刘志远身边,脸上没有笑容,眼神空洞。

"李小姐有严重的抑郁症,在景澄五岁时...选择了极端方式离开。志远从此变得极度控制,尤其是对景澄。"陈志明合上日记本,"他反对你们,不是因为你不够好,而是因为他害怕历史重演——害怕景澄像他一样为爱情付出一切,最后却被背叛或失去。"

苏沐昀的心脏剧烈跳动着。这个解释如此合理,却又如此悲哀。刘父的固执背后,是两道深深的伤痕。

"景澄知道这些吗?"

"只知道母亲是自杀的,细节不清楚。"陈志明将照片和信件收回,"我认为你应该知道真相,但要不要告诉景澄,由你决定。"

苏沐昀离开时,秋日的阳光洒在肩上,却驱不散心中的寒意。她想起刘景澄手腕上那条从不取下的手绳,想起他在医院说的"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",想起他对自己去巴黎的支持——所有这些,都是对他父亲悲剧历史的无声反抗。

手机震动,是刘景澄发来的消息:"专利局初步裁定我们拥有优先权!SoundTech提出和解谈判。另外..."后面附了一张机票预订截图,北京往返巴黎,日期是她可能赴任的那周,"无论你做什么决定,我都会去送你。然后去看你。经常。"

苏沐昀站在人行道上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她终于明白,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从来不是地理距离或家庭阻力,而是是否敢于相信——相信爱情可以有不同的结局,相信伤痕可以被治愈,相信两个人可以既拥有彼此又不失去自我。

她擦干眼泪,回复道:"告诉陈叔叔,我想见你父亲。在我走之前。"

---

上一章 第21章 重逢·协和医院的偶遇与心墙的裂缝 听雨:跨越山海拥抱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3章 交锋·直面阴影的勇气与跨越重洋的约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