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坊内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紧紧盯着那个喇叭状的听筒。
一阵细微的、仿佛来自远方的电流杂音(实际上是钢丝震动和空气摩擦声)过后,老王头那带着激动和难以置信的清晰声音,竟然真的从听筒里传了出来:“听……听到了!姜姑娘!很清楚!就像你在旁边说话一样!我的老天爷!真成了!”
“成功了!”
“我们做到了!”
工坊内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!工匠们激动地抱在一起,几个年轻人甚至喜极而泣!这看似简单的装置,其意义对于需要实时传递军情的北境来说,无比重大!
消息立刻报告给了秦夙和雷虎。两人匆匆赶来,亲眼见证了奇迹。
秦夙亲自试验,他站在工坊内,雷虎拿着另一端跑到八百步外。
“雷虎,前方可有异常?”秦夙对着筒口问。
片刻后,雷虎清晰洪亮的声音传来:“回将军!一切正常!连只兔子都没有!”
秦夙放下听筒,脸上露出了罕见的、极度震撼和喜悦的神情:“千里传音……阿愿,你这又是点石成金之手啊!此物若装备各烽火台和前沿哨所,敌情瞬息可知,我军调动效率将提升数倍!”
雷虎跑回来,摸着那“传声筒”,爱不释手:“神了!真神了!以后打仗,将军坐镇中军,就能对百里外的将领下令了!”
姜愿笑道:“目前最远有效距离大概一里多地,而且需要铺设固定的线路,不能移动通信。但用于固定据点之间的联络,足够了。我们可以先在各主要关隘和烽火台之间架设起来。”
“立刻办!”秦夙当即下令,“王师傅,全力生产这种‘传声筒’!雷虎,你亲自带人,负责在各据点之间秘密架设线路,务必隐蔽、安全!”
“是!”两人领命,干劲十足。
很快,一条条由特制钢丝构成的“信息神经”开始在北境的群山峻岭间悄然延伸。鹰嘴隘主要塞与各个前沿阵地、烽火台之间的联系,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和迅速。北境的防御体系,因为这项看似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发明,变得更加灵动和高效。
姜愿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,心中欣慰。火炮是矛,传声筒是神经,玻璃白糖是血液,钢铁是骨骼……北境这个庞大的躯体,正在她一点点的努力下,变得越来越强大,越来越难以被摧毁。这盘天下棋局,她手中的筹码,正在不断增加。
沈墨舟被“请”在北境要塞内一座独立僻静的小院中,名为“静养”,实为软禁。起初,他心中充满了愤懑、焦虑与不甘,每日在院中踱步,思索着脱身之策,或担忧着京城家族的命运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透过院墙,听到、看到的一些事情,却让他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这一天,秦夙和姜愿突然来访。
“沈侍郎在此多日,想必也有些烦闷。今日天气尚可,不如随我二人出去走走,看看这北境风光如何?”
沈墨舟心中疑惑,但知道反抗无用,只得冷哼一声,跟着他们出了小院。
秦夙和姜愿没有带他去军营核心区域,而是来到了要塞后方一片地势较高的坡地。这里视野开阔,可以俯瞰部分军营、工坊区和远处的农田。
时值午后,阳光正好。沈墨舟放眼望去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场上正在操练的士兵。刀光剑影,弩箭破空,阵型变幻莫测,士兵们动作矫健,士气高昂,那股凛冽的杀气,隔得老远都能感受到。
“我大夏边军,竟精锐至此……”沈墨舟心中暗惊,这比他见过的任何一支禁军都要强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