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早,晓星是被妈妈的声音叫醒的。妈妈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,笑着说:“星星快起,今天带你和明明去赶集,还能去镇上的小公园玩。”
晓星猛地坐起来,眼里亮了亮。她赶紧穿好衣服,看见爸爸正在院子里帮明明整理帽子,心里悄悄松了口气——原来爸妈说的“好好玩”,是真的。
赶集的路上很热闹,爸爸牵着明明,妈妈牵着晓星,遇到卖糖葫芦的摊子,爸爸买了两串,给明明一串,也给晓星一串。晓星咬着酸甜的山楂,看着身边的爸妈,觉得嘴里的糖好像比以前吃过的都甜。到了小公园,爸爸陪他们坐旋转木马,妈妈给他们拍了好多照片,明明笑得很大声,晓星也忍不住跟着笑,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,生怕这热闹会像梦一样消失。
可变故还是来了。逛集市时,人太多,明明趁爸妈不注意,跑去追一只卖艺人手里的猴子,转眼就没了踪影。爸妈一下子慌了,爸爸喊着明明的名字,妈妈拉着晓星在人群里挤来挤去,晓星也跟着急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——她怕明明丢了,也怕这好不容易有的开心,就此结束。
好在半个多小时后,爸爸在集市尽头的面馆里找到了明明,他正坐在门口哭,手里还攥着半块别人给的馒头。爸妈跑过去,又气又急地训了明明两句,可看着孩子通红的脸,语气还是软了下来。只是经了这一遭,没人再有玩的心思,爸爸抱着明明,妈妈牵着晓星,沉默地往家走。晓星能感觉到妈妈的手在发抖,她悄悄把自己的手往妈妈手里紧了紧,小声说:“妈,没事了,明明找回来了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爸妈忙着找工作。他们带着身份证和简历,跑了县城里好几家工厂和店铺,有时中午也顾不上吃饭。晓星在家等着,每次听见院门口有脚步声,都会跑出去看,直到看见爸妈的身影,才敢放下心来。最后,爸妈在一家生产纸箱的工厂定了下来,管吃管住,但中午不能回家,只能晚上回来住。
“中午就让星星在这边吃吧,就一顿饭,也不费什么。”奶奶看着爸爸递过来的生活费,没多犹豫就答应了。毕竟只是添一双筷子的事,她也不想再被人说“不照看孩子”。
从此,晓星中午就在奶奶家吃饭。饭桌上,奶奶总会把肉夹给明明,嘴里念叨着“明明可怜,多吃点”;爷爷也总把剥好的鸡蛋塞给明明,说“咱们得把明明当成亲孙子疼,他爸妈都不管他了”。晓星扒拉着碗里的饭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扎了一下——她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是这样坐在这张饭桌上,却只有咸菜和小半碗饭,没人问她饿不饿,没人给她夹过肉。
可她没说话,只是在明明把肉往她碗里递时,又推了回去,小声说:“你吃吧,我不爱吃肉。”其实她不是不爱,只是觉得,明明比她更需要这份偏爱——她尝过没人疼的滋味,不想让明明也经历一遍。
叔叔走的那天,把明明托付给了爷爷奶奶。爷爷送叔叔到村口,回来时红着眼眶,抱着明明说:“以后爷爷就是你亲爸,奶奶就是你亲妈,咱们再也不让你受委屈。”明明趴在爷爷怀里,小声哭了,晓星站在旁边,也悄悄红了眼。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,想写点什么,最后却只写了一句:“明明有人疼了,真好。”
晚上爸妈回来,晓星坐在他们中间,把白天的事慢慢讲了出来。妈妈摸着她的头,小声说:“星星,委屈你了。”晓星摇摇头,笑着说:“不委屈,明明能被疼,我也开心。”
只是睡前,她抱着笔记本躺在床上,还是忍不住想:要是自己小时候,也能被这样疼就好了。但她很快又摇摇头——现在爸妈每天都能回来,能听她讲笔记本里的小事,已经很好了。她把笔记本放在枕头边,闭上眼睛,嘴角带着点浅浅的笑。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落在她的脸上,好像也温柔了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