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现代小说 > 青梅的答案
本书标签: 现代 

第六章:针锋相对

青梅的答案

"青江镇旅游开发项目?"我盯着邮件里的任务通知,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没敲下去。自从上次生日收到那个建筑模型后,我已经三个月没和柯阳联系了。现在公司居然要派我回青江镇负责旅游宣传设计?

手机震动起来,上司林嘉伟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。我深吸一口气才接起来:"林总监。"

"看到邮件了吧?"他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,带着一贯的自信,"这个项目我特意为你争取的,你不是青江镇人吗?熟悉当地情况。"

我咬着嘴唇没说话。自从生日那晚拒绝他的"特别关照"后,林嘉伟表面上保持专业,但分配给我的项目难度明显增加了。

"明天上午的飞机,项目资料已经发你邮箱了。"他顿了顿,"对了,当地有个建筑顾问团队,负责人姓柯,你认识吗?"

我的心跳突然加速:"......可能是我高中同学。"

"那正好,熟人好办事。"林嘉伟的语气突然变得意味深长,"这次项目很重要,别让我失望。"

挂掉电话,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。柯阳成了建筑顾问?他不是在市设计院工作吗?为什么要回青江镇?无数问题在脑海里盘旋,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柯阳的朋友圈——最新动态是一张设计图纸,配文"家乡项目,全力以赴",发布时间是三天前。

他早知道我要来?

飞机降落在省城时,窗外正下着小雨。我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,潮湿的空气里混合着熟悉的家乡味道。公司安排的接机车已经等在出口,司机是个热情的本地大叔。

"姑娘是第一次来青江镇?"他帮我放好行李,随口问道。

"我......在这里长大的。"我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,那些熟悉的街道和建筑已经变得陌生又熟悉。

"那可巧了!这次项目请的柯顾问也是本地人,年纪轻轻就很有本事,听说在省里拿过不少奖呢。"

我假装不经意地问:"柯顾问......全名叫什么?"

"柯阳啊!怎么,你们认识?"

我的心跳漏了一拍:"......高中同学。"

"哎呀,那更巧了!"司机大叔兴奋地说,"柯顾问人特别好,上个月还免费帮镇上的小学设计了新教学楼......"

我听着司机滔滔不绝地夸赞柯阳,思绪却飘回了那个生日夜晚收到的建筑模型。三个月过去了,我始终没想好该如何回应那份礼物,那条"谢谢"之后,我们再也没有联系。而现在,几个小时后,我就要在会议室里与他面对面了。

酒店是当地最好的四星级,我的房间窗户正对着青江。放下行李,我立刻打开电脑复习项目资料。青江镇要开发沿江旅游带,我的任务是设计整体视觉形象和宣传方案,而柯阳的团队负责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。

翻阅资料时,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——"青江记忆文化馆",设计者:柯阳。这是项目核心建筑,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展示中心。我放大设计图,突然在建筑立面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元素:波浪形的屋檐,就像我生日收到的那个模型上的设计。

心跳再次加速。这是巧合,还是......

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。服务员送来一盒包装精美的点心:"柯先生让送来的,说是本地特产,欢迎您回来。"

我打开盒子,是小时候最爱吃的桂花糯米糕,镇上只有一家老字号做得最正宗。盒子里还有张卡片:"欢迎回家。明天见。——K"

简简单单七个字,却让我的眼眶莫名发热。K,不是全名,也不是当年亲昵的"阳",而是一个介于正式与私密之间的署名。就像我们现在的关系,既不是陌生人,也不再是无所不谈的青梅竹马。

第二天一早,我换上职业套装,化了淡妆,提前半小时到达镇政府会议室。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只有工作人员在调试投影仪。我找了个角落坐下,反复检查准备好的方案,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腔。

"小苗?"

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我猛地抬头。柯阳站在门口,一身深灰色西装,衬衫领口敞开,没打领带。三年不见,他的轮廓更加分明,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与沉稳,但那双琥珀色的眼睛依然清澈如初。

"柯......顾问。"我站起身,下意识地用上了职业称呼。

他微微一笑,走到我面前:"好久不见。"

确实好久。上次见面还是三年前爸爸出院时,那时他还是个刚毕业的建筑系学生,现在却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专家了。我注意到他的左手无名指干干净净,没有任何戒指的痕迹。

"谢谢昨天的点心。"我努力保持专业的微笑,"没想到你会参与这个项目。"

"我看到合作公司名单里有你的名字。"柯阳的声音很平静,"所以主动申请做了本地顾问。"

他是因为我才接的这个项目?这个念头让我心跳更快了。但还没来得及追问,会议室门再次打开,项目组的其他成员陆续进场。

柯阳迅速切换成工作状态,向我介绍了镇长和几位本地代表。他的举止得体而专业,完全看不出我们之间有任何私人关系。我暗暗松了口气,也戴上职业面具,与各位一一握手寒暄。

会议开始后,柯阳先介绍了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。他的讲解清晰专业,偶尔插入几句幽默的点评,引得在场人员频频点头。我偷偷观察他站在投影前的样子——自信、沉稳、游刃有余,与记忆中那个内敛的少年判若两人。

"接下来请杭州来的俞设计师介绍视觉设计方案。"主持人的话让我回过神来。

我深吸一口气,走到台前。PPT翻到第一页,我开始了精心准备的讲解:"青江镇最大的特色是'记忆',是游子心中的乡愁。因此我的设计理念是'回溯与新生',用现代手法诠释传统元素......"

我展示了主视觉logo——一个抽象化的江水图案,融合了传统书法与当代极简风格。接着是宣传册、导视系统、文创产品的设计草图,全都围绕"记忆"这一核心展开。

"最后是文化馆的室内设计概念。"我点击下一页,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方案——将整个一楼大厅设计成流动的江水形态,游客可以赤脚走在模拟江水的玻璃地面上,感受青江的记忆。

会场响起赞叹声,我暗自松了口气。然而就在这时,柯阳突然开口:"这个创意很有趣,但在结构上存在安全隐患。"

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他。柯阳站起身,走到屏幕前:"文化馆的主体结构已经确定,玻璃地面的承重设计无法支持大量游客同时行走。"他用激光笔指着图纸上的几个关键点,"而且水波纹的灯光效果会与建筑本身的采光设计冲突。"

我的脸瞬间热了起来。第一次汇报就被当众质疑,还是被柯阳质疑,这简直比噩梦还尴尬。

"这只是概念阶段。"我努力保持声音平稳,"具体实施当然会考虑结构限制。"

"概念也应当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。"柯阳的语气并不严厉,但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我心上,"否则就是空中楼阁。"

会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。镇长看看我,又看看柯阳,显然没想到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对峙。

"我认为创意和实务需要平衡。"我直视柯阳的眼睛,"如果一开始就限制思维,很难产生突破性的设计。"

"突破不等于冒险。"柯阳的目光毫不退让,"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。"

我们就这样在众人面前针锋相对地辩论了十分钟,谁也不肯让步。最后镇长不得不出来打圆场:"两位专家都很专业,不如会后再详细讨论?"

会议结束后,我迅速收拾材料准备离开,不想面对柯阳的再次质疑。然而刚走到门口,他就拦住了我:"一起吃午饭吧,聊聊方案。"

"我以为你已经把我的方案否决了。"我没好气地说。

柯阳突然笑了,那个笑容如此熟悉,一下子冲淡了刚才的剑拔弩张:"工作上意见不同很正常,不代表我否定你的全部想法。"

他指了指我手中的设计稿:"其实我很喜欢你的核心概念,只是执行细节需要调整。"

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他脸上,我恍惚间看到了十八岁的柯阳,那个在数学考卷上为我细心标注注意事项的少年。

"......好吧。"我最终妥协,"但我要吃江边那家鱼馆。"

柯阳的笑容更大了:"就知道你会选那家。"

午餐比想象中愉快。我们暂时放下工作分歧,聊起了这几年的生活。柯阳告诉我,他在省设计院工作了两年后,决定回青江镇创业,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型建筑事务所。

"为什么回来?"我夹了一块鱼肉,"在省城发展不是更好吗?"

柯阳望着窗外的江水:"有些东西,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。"

他的语气里有种说不清的情绪,让我不敢追问那到底是什么。转而谈起我的工作,我简单说了在杭州的设计公司经历,刻意避开了林嘉伟的话题。

"那个模型......"我犹豫了一下,"我很喜欢,一直想好好谢谢你。"

柯阳的眼睛亮了起来:"它现在在哪?"

"在我杭州公寓的床头柜上。"我轻声说,"每天醒来第一眼就能看到。"

这句话似乎让他很高兴。我们之间的气氛突然变得轻松起来,甚至开始讨论如何改进上午那个有争议的设计方案。

"其实你的水波纹概念很棒。"柯阳在餐巾纸上画着简图,"如果不用在一楼地面,而是放在顶楼的天花板上呢?配合灯光,可以营造出江水倒映的效果。"

我眼前一亮:"这样就不受承重限制了!而且从下往上看,真的像站在江底仰望水面......"

"就是这个感觉。"柯阳微笑着看我,"你总是能想到最诗意的表达。"

我们的手指在餐巾纸上不经意相碰,又同时缩回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尽管在会议上针锋相对,但我们对于美的理解,对于青江镇的情感,其实如此相似。

下午的实地考察中,我们保持着专业的距离,但每当我对某个建筑细节提出想法时,柯阳总能立刻领会并给出专业建议。这种默契很快引起了其他组员的注意。

"俞设计师和柯顾问以前真的只是同学?"一位本地姑娘悄悄问我,"你们看起来像合作多年的搭档。"

我含糊地应付过去,心里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。是啊,为什么我们能如此默契?那些共同的记忆,那些相似的审美,那些不用言说的理解,都是从哪里来的?

傍晚,项目组在酒店聚餐。席间大家聊起青江镇的变化,有人提议玩"你记得吗"的游戏,轮流分享关于小镇的记忆。轮到柯阳时,他说了一个让我惊讶的故事。

"我记得镇中学后面的那堵矮墙。"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,"每天放学,都有个扎马尾辫的女生翻墙去书店看漫画,然后再翻回来,假装是值日生。"

所有人都笑起来,追问那个女生是谁。我的脸烧得通红,因为那个"马尾辫女生"就是我。但我从来不知道柯阳看到了这一切,更不知道他记得这么清楚。

聚餐结束后,我婉拒了大家去酒吧的邀请,独自走向江边。初夏的晚风带着江水的气息,路灯在河面上投下摇曳的光影。我坐在小时候常去的石阶上,望着远处的渔船灯火,思绪万千。

今天的柯阳,工作中的柯阳,与记忆中的少年如此不同,却又在某些瞬间如此相似。他对我的设计提出质疑时那种认真的神情,和当年帮我补习数学时一模一样;他画草图时微微蹙眉的样子,和解题时的习惯如出一辙。

"就知道你会来这里。"

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我回头,看见柯阳站在路灯下,手里拿着两罐啤酒。月光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银边,像是梦境中的画面。

"青梅竹马的privilege?"我接过啤酒,故意用了英文单词。

柯阳在我身边坐下,打开啤酒喝了一口:"privilege是记得你所有习惯,然后假装偶遇。"

我们相视一笑,同时喝了一口啤酒。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,带走了白天的紧张与尴尬。

"白天的事,抱歉。"柯阳望着江面,"我不该在会议上直接否定你的想法。"

"你是对的,我太理想化了。"我摇摇头,"其实我后来想了想,你的建议确实更可行。"

"但你的创意是不可替代的。"柯阳转头看我,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,"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合作——我的实务加上你的想象力。"

江风拂过脸颊,带着微微的凉意。我们沉默地喝着啤酒,肩并肩坐在石阶上,就像十五岁那年一样。只是现在,我们之间不再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约定,而是复杂的成人世界与若隐若现的情感。

"小苗。"柯阳突然轻声叫我的名字,"你知道吗?我做的每一个设计,都藏着你的影子。"

我的心跳突然停滞了一拍。月光下,他的侧脸线条分明,眼神温柔而坚定。

"那个文化馆的屋檐......"他继续说,"是根据你高中美术课上的涂鸦设计的。"

我震惊地看着他:"你还留着那些画?"

"不只是画。"柯阳笑了笑,"还有你送我的橡皮,写给我的纸条,甚至是你落在教室的发绳......"

"等等,这有点变态了吧?"我半开玩笑地说,心跳却快得不像话。

柯阳大笑起来:"不是你想的那样!我只是......"他顿了顿,"只是不想忘记任何关于你的事。"

江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,夜色中,他的话语像涟漪一样在我心中扩散。十五年的记忆,四年的分离,三个月的沉默,在这一刻突然变得如此清晰而珍贵。

"柯阳。"我鼓起勇气,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,"为什么现在告诉我这些?"

他沉默了很久,最后只是轻轻地说:"因为我怕再不开口,就永远没机会了。"

我们没有再谈论这个话题,但那晚之后,有些事情已经悄然改变。工作上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,我们似乎找到了专业与私人之间的平衡点。而在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流中,在会议室里默契的配合中,在江边偶遇时的微笑中,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、温暖的、令人心跳加速的情感。

也许,这就是答案的开端。

上一章 第五章:生日模型 青梅的答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:守护者的姿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