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江镇旅游项目的庆功宴定在文化馆刚落成的中央大厅。我站在镜子前,反复调整着连衣裙的领口,手指微微发抖。三个月来,我和柯阳带领团队完成了这个几乎夭折的项目,今天将是最后的告别。
手机震动起来,屏幕上跳出一条邮件提醒。我随手点开,随即僵在原地——是杭州总公司发来的升职通知,邀请我担任上海分公司的创意总监,薪资翻倍,下周报到。
"创意总监......"我喃喃自语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。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位,意味着更高的平台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但为什么此刻,我的心里没有一丝喜悦,只有沉甸甸的犹豫?
门铃响起,打断了我的思绪。我深吸一口气去开门,柯阳站在门外,一身深蓝色西装,头发微微湿润,像是刚洗过。他手里拿着一小束白色茉莉花,香气清冽。
"给你的。"他递过花束,"庆祝项目成功。"
我接过花,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,一股微弱的电流窜上手臂。"谢谢,进来吧,我马上就好。"
柯阳走进房间,目光扫过床上摊开的行李箱:"在收拾行李?"
"嗯,本来打算明天回杭州。"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把手机递给他,"刚收到的。"
柯阳看完邮件,表情没有丝毫变化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:"恭喜,这是很好的机会。"
"我还没决定要不要接受。"我转身对着镜子整理头发,从镜子里观察他的反应。
"为什么不去?"柯阳的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,"这是你应得的。"
我咬住嘴唇没有回答。为什么不去?因为上海离青江镇更远了?因为这一去可能又是几年不见?因为那个"三十岁约定"可能永远无法实现?这些理由听起来都太幼稚,太不专业,我甚至不敢说出口。
"你呢?"我转移话题,"项目结束了,有什么计划?"
柯阳沉默了一会儿,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:"昨天收到的,柏林K&P建筑事务所的邀请函,参与他们的亚洲文化项目。"
我接过信封,里面是一份正式的邀请函和合同草案,薪资待遇那栏的数字让我瞪大了眼睛。"这......太棒了!"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兴奋,"你要去吗?"
柯阳把信收回口袋:"还没决定。"
我们陷入一种奇怪的沉默,各自回避着对方的目光。明明是两个好消息,却让房间里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。最终是柯阳先开口:"该出发了,庆功宴要开始了。"
文化馆大厅装饰得灯火辉煌,波浪形的天花板在灯光照射下宛如流动的江水,正是我和柯阳共同设计的"江底仰望"效果。镇长热情地迎接我们,拉着我们向各位来宾介绍。我和柯阳配合默契,轮流讲解设计理念和项目亮点,仿佛刚才那段尴尬的对话从未发生过。
"这对年轻人真是天作之合啊!"镇长拍着柯阳的肩膀,笑呵呵地说,"不仅项目做得好,听说你们还是青梅竹马?"
我的脸瞬间热了起来,柯阳则礼貌地笑笑:"我们是高中同学。"
"不止吧?"林小雨不知从哪里冒出来,手里举着香槟,"全镇都知道你们那个'三十岁约定'。"
我瞪了小雨一眼,她却假装没看见,凑到柯阳面前:"喂,柯建筑师,我们小苗可是为了你拒绝了上海的高薪职位哦!"
"小雨!"我几乎要尖叫出来,这个死丫头怎么知道我的邮件内容?
柯阳转头看我,眉毛微微挑起:"你拒绝了?"
"我没有!我只是......还没回复。"我结结巴巴地解释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"哎呀,害羞什么嘛。"小雨不依不饶,"你们俩明明......"
"林小姐。"柯阳突然打断她,声音温和但不容置疑,"能帮我拿杯水吗?"
小雨愣了一下,随即会意地眨眨眼:"行行行,我走,给你们留空间。"
她离开后,我和柯阳同时松了口气。宴会厅中央,乐队开始演奏,宾客们纷纷步入舞池。柯阳递给我一杯果汁:"要跳舞吗?"
"你什么时候学会跳舞了?"我惊讶地问。记忆中那个在校园歌手比赛上僵得像木头的柯阳,居然主动邀请我跳舞?
"大学必修课。"他微微一笑,伸出手,"赏脸吗?"
我把手放在他的掌心,立刻被他温暖的手指包裹。柯阳的舞步比想象中娴熟,他轻轻扶住我的腰,引导我在舞池中旋转。灯光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,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在暗处闪闪发亮。
"你跳得很好。"我小声说,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亲密地接触。他的呼吸拂过我的发丝,身上有淡淡的木质香气,混合着一丝薄荷的清凉。
"你也是。"他的声音从头顶传来,"虽然以前体育课跳远你总是摔跤。"
我忍不住笑出声:"你还记得那个?"
"我记得关于你的所有事。"柯阳的声音很轻,几乎被音乐淹没,"你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考了58分,躲在厕所哭了一节课;你讨厌胡萝卜,每次食堂有胡萝卜都会偷偷倒进我碗里;你......"
"柯阳。"我抬头看他,心跳快得不像话,"为什么......"
音乐突然停止,掌声响起,打断了我的问题。镇长走上台,开始致辞感谢项目团队。我和柯阳不得不分开,回到各自的座位。
宴会结束后,已是深夜。月光洒在文化馆前的广场上,给一切蒙上银色的轻纱。宾客们陆续离开,我和柯阳站在台阶上,谁都不愿先开口说再见。
"要不要......"柯阳突然说,"去老地方走走?"
我知道他指的是哪里——青江边的那段石阶,我们童年时常去的地方,也是十五岁那年写下约定的地方。
"好。"我点点头。
夜晚的青江静谧而美丽,月光在水面上铺出一条闪烁的小路。我们并肩坐在石阶上,听着江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。初夏的风带着花香拂过脸颊,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蛙鸣。
"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吗?"柯阳望着江面问。
"小学三年级吧?你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,我们偷偷把它养在这里的树洞里。"
"你每天从家里偷米来喂它。"
"你还用树枝给它搭了个小房子!"
我们相视一笑,回忆如潮水般涌来。那些共同的记忆,原来他都记得,和我一样清晰。
"小苗。"柯阳突然转向我,表情变得认真,"关于那些工作邀请......"
我的心跳突然加速:"嗯?"
"你应该接受上海的机会。"他的声音很平静,"那对你的事业很重要。"
月光下,他的侧脸线条分明,眼神坚定而温柔。我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却发现自己无法反驳。上海确实是我职业发展的下一步,我没有理由拒绝。但为什么,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,会让我如此难过?
"你呢?"我轻声问,"会去柏林吗?"
柯阳沉默了很久,最后只是说:"我不知道。"
我们再次陷入沉默,各自望着远处的江水。那个"三十岁约定"像幽灵一样悬在我们之间,谁都不敢触碰。五年后,我们还会记得这个儿时的玩笑吗?或者它早已成为我们心照不宣的承诺?
"有点冷了。"我搓了搓手臂,打破沉默,"我们回去吧。"
柯阳点点头,脱下外套披在我肩上。他的体温和气息瞬间包围了我,让我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回到酒店,我们在电梯前道别。柯阳按下楼层按钮,突然说:"明天我要回父母家整理些东西,你要不要一起来?有些......有些东西我想给你看。"
我愣了一下,点点头:"好。"
"那早上九点,大堂见。"
"嗯,晚安。"
关上房门,我靠在门板上,长长地呼出一口气。今晚的一切都那么不真实——舞池里的亲密,江边的回忆,还有那个未完成的对话。我掏出手机,看着那封升职邮件,迟迟无法按下"接受"的按钮。
第二天早晨,我顶着黑眼圈下楼,柯阳已经在大堂等候。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,看起来比西装革履时年轻许多,更像那个我记忆中的少年。
"没睡好?"他递给我一杯咖啡。
"嗯,想事情。"我接过咖啡,没有提及具体是什么事情。
柯阳的父母还住在镇上的老房子里,离我们小时候的学校不远。一路上,我们聊着项目的细节和镇上这些年的变化,小心翼翼地避开昨晚的话题和未来的计划。
柯阳的母亲热情地迎接了我们,做了满满一桌早餐。她看起来老了些,但精神很好,不停地给我夹菜,问我在杭州的生活。
"阳阳从小就念叨你。"她突然说,无视柯阳警告的眼神,"大学时每次看到杭州的新闻,都会说'小苗在那里'。"
我的筷子停在半空,心跳突然加速。柯阳在桌下踢了他妈妈一脚,迅速转移了话题:"妈,我房间的东西你没动吧?"
"没有没有,都原封不动。"柯妈妈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,"包括那个盒子。"
柯阳的耳尖瞬间红了。他匆匆吃完早餐,拉着我上楼:"我们去整理东西。"
柯阳的房间还保持着高中时的样子,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建筑类书籍和几个模型,墙上贴着几张建筑设计图。我好奇地环顾四周,突然在书桌旁发现了一个熟悉的物件——那个我十八岁送他的外滩建筑模型,被精心保存在玻璃罩里,一尘不染。
"你还留着它......"我轻声说,手指轻轻抚过玻璃罩。
"当然。"柯阳站在我身后,"它很重要。"
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,给房间镀上一层金色。我转过身,发现柯阳正凝视着我,眼神温柔而复杂。我们之间的距离近得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张力。
"你说有东西要给我看?"我轻声问,打破这微妙的时刻。
柯阳似乎这才回过神来,转身走向衣柜:"嗯,在这里。"
他从衣柜顶层取出一个扁平的铁盒,犹豫了一下,才递给我:"打开看看。"
铁盒比想象中要重,表面有些锈迹,但保存完好。我小心地打开盖子,随即倒吸一口冷气——
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与我有关的一切:我大学发表的设计作品剪报,参加比赛的新闻截图,甚至还有几张我在校园里的照片。最下面是一叠泛黄的纸条,我抽出来一看,竟然是我们高中时传的小纸条,还有那张"三十岁约定"的原始纸条,被他保存得完好无损。
"这些......"我的声音颤抖,"你一直留着?"
柯阳点点头,眼神有些躲闪:"习惯性收集。每次看到关于你的消息,就忍不住保存下来。"
我翻看着那些资料,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记忆。最让我震惊的是,里面甚至有几张我完全不知道存在的照片——我在大学图书馆学习的侧影,在校园樱花树下看书的背影,甚至还有毕业典礼上我接过证书的瞬间。
"这些照片......"我抬头看他,"是你拍的?"
柯阳的耳根红得几乎透明:"大三那次去找你,没见到人,就在校园里转了转。刚好看到你......就拍了几张。"
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。原来在我不知道的时候,他一直以这种方式参与着我的生活,关注着我的成长。那个曾经在数学课上为我讲解题目的少年,用他特有的方式,跨越时间和距离,默默守护着我的轨迹。
"为什么......"我哽咽着问,"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?"
柯阳轻轻接过铁盒,手指抚过那些泛黄的纸片:"我不想打扰你。你在杭州过得很好,有光明的前途......"
"但我缺少了你。"这句话脱口而出,连我自己都吃了一惊。
柯阳猛地抬头,眼神灼热得几乎要将我融化。我们静静地对视着,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流窜动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楼下传来柯妈妈的声音:
"阳阳!你表哥打电话来,说柏林那边催回复!"
魔咒瞬间被打破。柯阳后退一步,清了清嗓子:"知道了,妈!"
他转向我,表情恢复了平静:"该回去了,你还要收拾行李。"
我点点头,小心地合上铁盒还给他。下楼时,柯妈妈坚持打包了一大堆自制小菜让我带走,还拉着我的手说:"有空常来啊,阳阳平时都不回家......"
回酒店的路上,我们谁都没提那个铁盒的事,但我知道,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。那个铁盒里的每一张纸片、每一张照片,都是柯阳不曾说出口的深情,是跨越时光的守候,是比任何华丽告白都更动人的证据。
回到房间,我盯着那封升职邮件看了很久,最终点了"请求延期回复"。然后我打开电脑,搜索了柏林K&P建筑事务所的资料——世界顶级的设计团队,亚洲文化项目负责人,这是柯阳职业发展的绝佳机会。
窗外,夕阳将青江染成金色。我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,想起十五岁那年我们在这里写下的约定,想起铁盒里那些泛黄的记忆,想起昨晚月光下他欲言又止的眼神。
也许,答案早已在我心中,只是我还需要一点勇气去承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