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明星同人小说 > 重生后,我把前任碾成了灰
本书标签: 明星同人 

续1

重生后,我把前任碾成了灰

“东海明珠”落成后的第三个秋天,海风从玻璃幕墙掠过,像有人在建筑的巨型琴弦上轻轻一拨。

我站在中庭的空桥上,俯瞰人潮。活水从高处跌落,顺着我们当初反复推敲过的层级回旋,明亮、清澈,像把漫长的黑夜都洗了个干净。

“林总,颁奖典礼那边催了。”助理小宁跑过来,气喘吁吁,“记者都到齐了,您要不要先过去准备一下?”

我“嗯”了一声,目光却落在三层角落的一处暗影里。

那里站着一个男人,胡子剃得干干净净,西装笔挺,却像把自己塞进一件不合身的旧外套里。人群的喧哗绕过他,像水绕开一块石头。他抬头看我,目光穿过人潮、灯光和流动的水声,安静而克制。

肖战。

隔了这么久,他竟像终于学会了安静。

我收回视线,转身往后台走。

——

颁奖典礼比我想象的更热闹。我照例说了几句客套话,感谢团队、感谢城市、感谢那些把不可能当作可能的人。闪光灯像下一场无声的雨。仪式结束后,苏彦去和技术团队对接晚间的灯光秀,我在后台换鞋。

门被轻轻敲了两下,是一种我很熟悉的节奏。

我没有说“请进”,也没说“滚”。

门还是被推开了。

他站在门口,像是用了全身的力气才把自己带到这里。没有花哨的寒暄,他只是把一只牛皮文件袋放在桌上,退了一步,像是在刻意和我保持距离。

“这是……给你的。”他嗓音有些哑,“关于恒盛资本早年的一部分账目。有人盯着你和‘明珠’很久了。”他顿了顿,“不是我。”

我看着那只文件袋,没伸手。

“我现在做一个项目的风控顾问,国外小事务所。”他说,“不体面,但是清白。”

这句话落地的声音,意外地轻。

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?”我问。

“没有。”他摇头,像是很怕我误会,又像是真的没想过要什么。“我只是……想把当年该说的,补上。”

他抬眼看我,眼睛里没有了那种令人作呕的占有欲,也没有乞求。只有一种迟到的清醒。

“我做错了很多事。”他缓慢地说,“我以为掌控就是安全,以为赢是唯一的答案,以为你会一直在原地。”他笑了笑,笑容里有种把伤口缝好的疼,“谢谢你,曾经救过我一次。”

“我没救过你。”我说。

“有。”他看着我的眼睛,“你把我从我自己身边,拽出来过一瞬间。只是我又跳了回去。”

空气安静了几秒。

“我会把资料转交法务。”我开口,“谢谢。”

他像是松了一口气,后退一步,准备离开。走到门口,他又停了下来,回头看我,语气近乎郑重:“林晚,我不会再出现在你的生活里。这是我做得到的最后一件像样的事。”

我没有回答。他便真的走了。

门被合上的那一瞬,中庭传来水声与欢呼融合的回响,像一块石头终于沉底。

——

夜里,灯光秀如约开始。我们把“水”做成了城市的语言。蓝与银交替流动,灯带沿着外墙攀爬,像潮汐在呼吸。人们在玻璃下抬头,忽然安静。

苏彦站在我身侧,递来一杯温水:“你今天状态不太对,是不是累了?”

“有点。”我笑笑,“但值得。”

“永远值得。”他认真地说。

灯光汇成一条弧,像海平面慢慢托起一轮月。我想起三年前同样的夜里,我们围着茶几喝啤酒,手指按在草图上争得面红耳赤。年轻人现在都成了各自小组的负责人,吵架还是那么大声,但每次收尾都比当初成熟。

电话震动,法务发来消息:文件有效,链条完整,已经对接监管。消息后面跟了一个省略号,像是欲言又止。我回了个“好”,把手机放回口袋。

“看着它像看着我们自己长大。”苏彦忽然说。

“嗯?”

“刚开始所有人都以为我们疯了,中途被卡了百八十次,最后还是它站在这儿,像没经历过风浪一样。”他微微侧头,“人也是这样。”

我笑了,不置可否。

——

第二天一早,我去了“明珠”的屋顶花园。潮气里带着薄薄的甘甜。园艺师在负责修剪,见我来,远远打了个招呼。

我在靠海的一侧坐下,打开笔记本。邮件里有一封陌生地址发来的短讯,只有一句话:“谢谢你没有把录音寄给我父亲。”

我愣了一下,随即意识到,是张雅。她没再多说。我也没有回。

有些战场,沉默就是结束。

十点,监管方发布公告:恒盛资本早年问题项目走账被查实,相关责任人被带走协助调查。附带一串干枯的编号与时间码。城市的短讯平台上一阵骚动,很快又被新的话题掩过,就像浪拍过礁石,留下白沫,很快消散。

中午,苏彦敲了两下长椅:“林总,王总让我们评审一个新的滨海剧场项目。你去不去?”

“当然去。”我合上电脑,“不过下午先让团队把结构节点评审做完,晚上再开会。”

“好。”他应了一声,又犹豫了一下,“还有件事。”

“说。”

“你今天……想去海下步道走走吗?”他不太自然地笑,“我听人说,晚上会有海龟浮上来换气。”

海下步道是“明珠”的新动线,透明穹顶下是被我们复育过的礁群。项目投运后我还没下去看过一次——忙,总能成为完美的借口。

“走吧。”我说。

他笑意一闪而过。某些答案,并不需要隆重地表达。它们在对视、在并肩、在工作对表与生活对话之间,慢慢生根。

——

傍晚,我们穿过步道。水体在头顶流淌,鱼群像金属碎片折射着微光。远处,一只海龟从深处缓慢升起,吐出一串细小的泡泡,像一段极简的独白。

我忽然想起一句很老的话:海从不回头,但每一朵浪都会抵达岸。

手机震动,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:“我已经买了明天离境的机票。谢谢你给我的一切——不是爱情,是尽头。”

我盯着这句“尽头”,良久无语。风从步道末端吹来,经由水的过滤,带着温柔的盐意。

我没有回复。

——

半个月后,我在评审会上看见了最后一个有关肖战的消息:他在另外一座城市登记成为监管合规的外部讲师,第一课讲“不要以为你永远有时间”。新闻下面几条冷冷清清的评论,很快被新的热搜掩埋。

人的故事,总要落在自己的段落里。

我手里的签字笔在纸上“啪”地一声,落了点墨。抬头,大家齐齐看我。

“这个剧场,我们换一种舞台结构。”我说,“把观众席放低,舞台抬高。我们让观众仰视,不是为了制造距离,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记住——光,是被抬起来的。”

会场一静,随即有人点头,有人翻页,有人举手反对。热烈的分歧像熟悉的风,把我推回我喜欢的生活里。

会后,苏彦把图纸往我面前一推:“林总,晚上看海龟?”

“看。”我笑,“还要看星星。”

他“嗯”了一声,像松了口气,也像早就知道答案。

——

夜里,我们走到步道尽头。灯带柔和,水声像低声交谈。海面暗下来之前,最后一束光穿过了水,落在我掌心里。

我忽然想起十九岁那年,在逼仄出租屋里画到天亮的自己。那时以为“赢”就是把所有声音都压下去,后来才知道,真正的赢,是让每个该说话的人都能开口。

我抬头看见自己的建筑——我们共同的建筑——像一枚被风磨圆的贝壳,安稳地贴在城市的心口。它不会告诉你谁曾经伤害过谁,也不会炫耀谁如何拯救了谁。它只在每个清晨晚风里,证明:有人在这里,用力活过、爱过、失去过,也重新开始过。

“晚晚。”苏彦忽然喊了我一声。

“嗯?”

“敬未来。”

我笑起来,把手里的纸杯举高,与他的杯沿轻轻一碰。

那一刻,世界没有火葬场,只有走过火的人。只有被海风吹干的旧伤口和被灯光照亮的新路。

我知道,我已经走出了回声。

上一章 尾章 重生后,我把前任碾成了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续2 暗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