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消失了。
婚礼后的第七天,她删掉了所有社交账号。
微博清空,朋友圈设为私密,抖音注销。
她搬出了公寓,退了工作,电话停机。
就像人间蒸发。
周叙白找遍全城。
他查了她所有常去的地方:图书馆、咖啡馆、医院心理科、她父亲墓地。
没有。
他开始怀疑,她是不是……自杀了?
可她银行卡没动,身份证没注销,手机信号最后一次出现在城南老城区。
那里是旧居民楼,监控稀少。
他几乎每天去那片巡逻,带着照片问住户。
“见过这个人吗?”
有人摇头,有人指路,有人说:“她前天还来买过面包。”
他疯了。
而网络上,关于她的讨论,却愈演愈烈。
有人翻出她大学时期的采访视频。
她说:“我最大的梦想,是做一个有温度的记者,去记录那些被遗忘的人。”
有人扒出她实习时写的调查稿,揭露某企业污染村庄,导致儿童患癌。那篇稿子被压了,她被威胁,可她坚持发在个人公众号。
后来公众号被封。
她评论区只留一句:“只要还有人记得,真相就不会死。”
全网泪目。
> “她曾经那么勇敢。”
> “现在却被逼到连哭都不敢出声。”
> “她不是逃婚,她是逃命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匿名账号突然发帖。
标题:《沈知意遗书:我不是懦弱,我只是累了》
全文三千字,以第一人称写成。
她说自己从小被母亲灌输“你要优秀,你要争气,你要让我们家有脸”。
她说父亲破产后跳楼,母亲抱着她跪在医院门口求亲戚借钱,被人泼水。
她说她考上A大那天,母亲哭了整夜,说“我们家终于有脸了”。
她说她爱周叙白,可这份爱被家族、金钱、生育压力碾得粉碎。
她说:“我不是不想结婚,我是不敢结婚。我怕我生不出孩子,怕我治不好病,怕我配不上他,怕我让母亲再次抬不起头。”
最后她说:
**“如果我的消失能让所有人解脱,那我宁愿从未出现。”**
帖子发出三小时,阅读量破亿。
评论区崩溃。
> “别走!!!”
> “知意你还在吗?我们爱你!!!”
> “周叙白你他妈在干什么?去找她!!!”
警方介入,追查发帖人。
结果令人震惊——
IP地址来自**市立第三医院心理科住院部**。
发帖设备是医院公共电脑。
而住院名单上,赫然写着:**沈知意,女,28岁,重度抑郁伴焦虑障碍,心因性失语倾向,建议留院观察。**
周叙白冲进医院时,已是深夜。
护士拦住他:“沈小姐现在不能见人,她……今天尝试过割腕。”
他脑子“轰”地炸了。
“什么?!”
“幸好发现得早,只划了浅口。但她一句话不说,一直盯着天花板。”
“她……写了什么吗?”
护士递来一张纸。
上面是她歪歪扭扭的字:
**“我不想死,我只是……想休息。”**
周叙白跪在病房外,哭得撕心裂肺。
他想起大学时,她曾问他:“叙白,你觉得幸福是什么?”
他说:“功成名就,家族兴旺。”
她笑了:“我觉得,是能说‘我累了’,然后有人接住你。”
他当时没懂。
现在懂了。
可她已经快被压垮了。
---
而更可怕的是,那篇“遗书”,根本不是她写的。
是有人冒充她。
警方顺藤摸瓜,抓到发帖人——
竟是她大学时的**闺蜜**,林晚。
她承认了。
“是我写的。但我没恶意!我只是想让她被看见!她太沉默了,所有人都以为她坚强,可她早就碎了!”
她哭着说:“我看着她一步步被逼到绝境,我受不了了!如果发‘遗书’能让周叙白醒悟,能让社会关注抑郁症,那我愿意背骂名!”
舆论再次爆炸。
> “林晚是英雄还是罪人?”
> “我们是不是太习惯让女人‘坚强’了?”
> “她不说疼,我们就以为她不疼?”
心理学专家发声:
**“抑郁症患者最怕的,不是病,而是‘你必须坚强’。”**
与此同时,沈知意的母亲被找到。
她在城郊一间小出租屋,整日烧纸钱,嘴里念叨:“儿子,我对不起你……我把女儿也害了……”
她见到记者,突然跪下:
“是我……是我逼她的。我说她不结婚,我们家就完了。我说她要是敢逃婚,我就去跳楼……我……我错了……”
全网沉默。
就在这时,沈知意出院了。
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。
周叙白守在她旧公寓楼下,日日等待。
直到第十天。
他收到一条短信。
只有四个字:
**“来图书馆。”**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