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女尊王朝:凰城贵主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女尊  女尊女强     

疑窦丛生

女尊王朝:凰城贵主

流萤虽在凤昭身边随侍多年,但此刻却也摸不准这位殿下的心思,只是想起殿下刚才那一瞬眼神的变化,便出言道:“殿下,方才那人形色间似有异样,可要属下去探查一番?”

凤昭收回自己的目光,闻言只轻轻摇了摇头

“不必,那人品阶不高,想来也接触不到更多密辛,况且这宫中人多眼杂,别再打草惊蛇,反倒给自己招来麻烦。”

凤昭语气平淡,仿若刚才的事情只是一段无关紧要得小插曲一般,然而流萤却察觉了自家主子的意思,随即便看到凤昭似不经意般拂过腰间的玉牌,而后身边高大茂密的树上闪过一丝轻响。

事关漕运,凤昭自然是半点线索都不愿放过,只是流萤一直跟在她身边,此事由她出面,太过招摇。

凤昭一路朝着宫门走去,一路走着,脑海中也在高速运转,分析着这件事背后有可能牵涉到的人物。

若此人是为前朝和后宫的某位贵人秘密办理事情,又为何出现在这条算不上冷清的宫道?又为何会刚好撞上自己?

可观他神情,却又似是没料到自己会在那里出现,那人脸上惊慌的神情,绝非是仅凭借伪装就能装出来的。

无数的疑点汇聚在凤昭脑海中,让她清楚的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。

“流萤,”凤昭忽然开口,声音压地极低,只堪堪能让流萤听到“我记得翰林院去年秋末新上任的典籍是姑母的门生,你且去寻她,就说我近日对漕运治理方面有些困惑不得解决,想借阅《漕运通记》和近些年的漕运文书,让她尽快找个空闲时间送到皇女府。”

顿了顿,凤昭又补充道:“叫她避着些,尤其是凤钰那边。”

流萤立刻领命道:“是,殿下。”

凤昭点点头,不再多言,上了回皇女府的马车。

凤昭掀开车帘,外头的阳光依旧明媚,但她却感觉身上仿佛被寒风刮过,刺骨冰冷,让她忍不住想要颤栗。

自己在朝堂上的锋芒初露,果然如同投入静林的石子,已然惊起了不少暗处的飞鸟。

……

回到皇女府的书房后,凤昭摒退左右,只留下流萤一人在身边随侍。

凤昭坐在桌案前,执笔沾墨,在一张素笺上缓缓列出几个词:漕运,损耗,户部主事,后宫……

凤昭飞快地在素笺上写下了事情之间的关联与自己的思路

北境急需钱粮,而因为朝廷国库空虚,加税之议被自己驳回,转而清查北境官仓、并向商家借粮。这无疑触动了原有利益链条上的很多人。诸如北境贪墨之人、朝中可能与之有牵连的庇护者、甚至原本指望通过加税或救灾款项分一杯羹的各方势力。

而漕运,作为物资调配的大动脉,其间的“损耗”利益巨大,盘根错节。自己今日在朝堂上所展现出的强硬手腕,或许已经威胁到了某些与漕运贪腐有关的人。

至于那个户部的年轻官员……他抱着的卷宗,是否与漕运损耗有关?他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?是举报?还是被灭口前的挣扎?或者,那根本就是一个故意设下的诱饵,想看看她会不会上钩?

写满了整张纸后,凤昭放下了笔,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目光幽深地盯着纸上的内容。

她自幼长于凤后身边,对于帝王心术和朝堂之上的权力倾轧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,但现如今真正亲身踏入这漩涡中心,才感受到其间潜藏着的凶恶惊险。每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,背后可能都藏着精心设计的必然。

不过经过眼下经历的这一遭,到是让凤昭理解了凤后在宫中对她的提醒,她今日在朝堂上的一番言论确实有些操之过急。

眼下她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打草惊蛇,或是落入他人的陷阱。

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,凤昭也并不畏惧。于她而言,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,将自己所提出的三项策略推动下去。唯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,站稳脚跟,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调查真相的力量。

至于那些不怀好意,隐在暗处窥探她,想要给她布下阴谋的人…也绝不能任由她们继续下去了。

凤昭降目光转向流萤:“流萤,我们这些年在宫中布下的那些钉子,也可以开始松动松动了。”

流萤心中一凛,知道自家殿下这是要主动出手了,立即郑重应下:“是,殿下!”

……

正午,翰林院典籍一下值便将凤昭要的《漕运通记》和漕运文书包起来,又在其中混着放了了几本游记杂志,最后还不忘换上一身朴素带着补丁的衣裳。

做完这一切后,典籍才绕着路来到了皇女府后门,再由小厮将她引至凤昭的书房。

流萤将典籍带来的书目清点无误后,呈上了凤昭的书案

凤昭看过呈上来的书册后,细细打量了一番,只见来人虽面上一派老实模样,做起事来却知晓变通,是个机灵人,当下便也动了些心思

“辛苦典籍亲自跑这一趟了,正巧也是该用午膳的时候了,不若典籍留下同本殿一起?”

杨典籍闻言,躬身行礼道:“臣多谢殿下赐膳,只是臣午休过后还需上值,只恐要辜负殿下好意。”

凤昭见杨平知轻重,不是个见了点利益便一个劲儿往上攀附的人,便点了点头,不再强求。“也罢,翰林院中的藏书浩如烟海,管理起来是费劲了些…不过本殿近日听闻翰林院侍读似有告老还乡之意,母皇正命吏部遴选……”

话到此处,凤昭停下又凝眸看向杨平,见她面上无惊无喜,倒是沉得住气,这才继续说下去,将话挑明

“侍读一职平日里专职负责御前讲学,时间上倒是比典籍松快不少,不知你可有意?”

闻言,杨平撩起袍子直直跪了下去,叩首道:“臣多谢殿下赏识,今后定为殿下马首是瞻,肝脑涂地!”

上首,凤昭的手虚扶在杨平的胳膊上,声音中似是带着一丝清浅的笑意道:“杨典籍言重了,你只需做好分内之事,心中时刻想着为圣上排忧,为百姓谋利便是。”

听了这番话,杨平立马意会,顺着凤昭的动作站了起来,“大皇女一心为国为民,是臣狭隘了。”

凤昭不再多说,示意流萤将杨平送了出去,而后的整整一个下午,凤昭都沉浸在送来的漕运文书当中。《漕运通记》记载历代制度沿革和大事,近三年的概要文书则记录了每岁漕粮起运、抵达、损耗的具体数据以及相关官员的考评。

凤昭过目不忘的天赋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。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被她快速地吸收归纳,而后又在脑海中比对。

很快,几个疑点便浮出水面。

近三年来,漕运的整体损耗率维持在一個看似合理的范围之内,虽略高于制度规定的标准,但仍在可接受的常态值内,这也是为何从未引起过大关注的原因。

然而,若细分到每一条航线、每一个季度,甚至每一个押运官,就会发现其中暗藏蹊跷。有几条航线上的押运官所负责的船队,损耗率异常稳定,年年如此,仿佛经过精确计算。而其他航线上的官员所负责的船队,则符合自然损耗的特征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损耗发生的时间点也颇有规律。频繁出现在漕运总督或巡查御史换任的间隙期,以及在朝廷注意力放在国家庆典,或边防战事吃紧的时候。

这绝不是天灾或管理不善能解释的。这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、有组织的贪墨,并且背后还有精通漕运事务和朝廷审计流程的高手在指点,才能将账目做得如此“漂亮”,几乎天衣无缝。

凤昭合上最后一卷文书时,窗外已是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满书案。

她揉了揉眉心,感到一丝疲惫,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让她血液沸腾的兴奋。果然,这潭水深得很。

仅仅一个下午的查阅,她就找到了可能存在的巨大漏洞。若是深入调查下去,到底会牵扯出多少魑魅魍魉?又会触及多少人的利益?

而她今日在朝堂上阻止了加税,断了某些人明面上的财路,恐怕已经让这些隐藏在漕运黑洞里的蠹虫们感到了危机,从而开始蠢蠢欲动。

至于今日遇到的那个小主事,无论他是无意撞见,还是有意为之,他都像一只不小心撞破了蛛网的飞虫,无论如何挣扎纠缠,都逃不开早已注定的命运。

上一章 凤后嘱托 女尊王朝:凰城贵主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追溯迷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