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的烟火气息还未散尽,新学期已经悄然拉开序幕。清晨,林烬系着围裙在厨房准备早餐,窗外还能隐约闻到硝烟的味道。林珩走出房间,看到哥哥正往饭盒里装昨晚剩下的年夜菜。
“今天开学,带点好吃的去学校。”林烬转头笑了笑,“新年第一课,给你们班加点餐。”
车驶向学校的路上,街道两旁的商铺大多还关着门,但学校门口已经热闹起来。林烬停好车,从后备箱取出一个纸箱。
“这是给全班同学的新年礼物。”他朝林珩眨眨眼,“新学期,新开始。”
教室里,同学们还沉浸在假期的慵懒中。当林烬抱着纸箱走进来时,所有人都好奇地张望着。
“新年好。”林烬将纸箱放在讲台上,露出温和的笑容,“这是给大家准备的新年礼物——每人一本定制笔记本。”
笔记本的扉页上,林烬为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句独特的祝福。发给林珩的那本上写着:“致我最骄傲的弟弟:愿你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。”
赵雨辰探头看了一眼,小声对林珩说:“老林这学期好像更温柔了。”
第一节数学课,林烬没有立即开始讲课。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。
“这是我们的新学期。”他转身面向全班,“每个人都是这个圆上的一点,彼此相连,共同成长。”
林珩注意到,哥哥的教学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。少了些刻板的公式推导,多了些启发性的提问;少了些个人竞争,多了些小组合作。
下课后,林烬特意留在教室里,和学生们随意聊着假期的趣事。这是从前从未有过的场景——那个总是行色匆匆的林老师,现在会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分享。
午休时,林烬来到林珩的座位前:“下午的班会课,我想换个形式。你愿意帮哥哥一起准备吗?”
这是林烬第一次在学校里以“哥哥”自称。林珩怔了一下,随即点头:“好。”
班会课的主题是“新的一年,新的目标”。林烬没有让学生们写下冰冷的学习计划,而是让大家分享自己想培养的一个好习惯,或者想改掉的一个小缺点。
“成长不是只有成绩单。”林烬站在讲台前,目光扫过全班,“学会倾听、学会分享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,这些同样重要。”
轮到林珩发言时,他站起身,轻声说:“我想学会更好地表达感谢。”说完,他看向林烬,兄弟俩相视一笑。
放学后,林烬没有直接回家。他带着林珩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,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。
“这学期我想尝试项目式学习。”林烬指着计划书上的图示,“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,比如用数学知识分析音乐节奏,或者用几何原理设计建筑模型。”
林珩仔细翻阅着计划书,每一页都看得出哥哥的用心。
“你觉得同学们会喜欢吗?”林烬难得地流露出些许不确定。
“会的。”林珩肯定地点头,“这样的数学课,很有意思。”
回家的路上,林烬的心情明显很好。等红灯时,他轻轻哼着歌,是母亲以前常哼的曲子。
“哥,”林珩突然问,“你这学期好像不太一样了。”
林烬沉默片刻,说:“因为我想明白了,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,而是点亮。”
晚餐时,林珩主动说起在学校里的感受:“今天赵雨辰问我题目,我讲给他听的时候,突然想起哥以前教我时的样子。”
“是吗?”林烬饶有兴趣地问,“那你有没有比我教得更好?”
林珩认真想了想:“我比他更有耐心。”
这句话逗笑了林烬:“确实,你比我强。”
睡前,林烬照例送来热牛奶,还多了一本崭新的相册。
“这是我们的新学期纪念册。”他翻开第一页,上面贴着今天开学时的照片,“以后我们一起记录。”
林珩看着照片上哥哥和同学们互动的身影,忽然觉得这个新学期,注定会与众不同。
第二天数学课,林烬果然开始了项目式学习的尝试。他把全班分成小组,每组要设计一个“数学与艺术”的主题项目。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,同学们热烈讨论着各种创意。
林珩所在的小组决定研究分形几何在绘画中的应用。讨论间隙,他抬头看见哥哥正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,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。那个曾经严厉得不近人情的林老师,现在会蹲下身和学生们平等交流。
一周后的班会课上,林烬带来了一个惊喜——一位在美术馆工作的朋友。这位特邀嘉宾为学生们讲解了数学概念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,引得阵阵惊叹。
“数学无处不在。”课后,林烬对林珩说,“重要的是学会发现它的美。”
随着春天的临近,校园里的玉兰花开始绽放。一个午后的课间,林烬带着全班在校园里散步,让大家观察花朵中的数学规律。
“看这朵玉兰,”林烬指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花,“它的花瓣排列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。”
同学们围拢过来,认真记录着观察结果。林珩站在人群外围,看着哥哥在阳光下耐心讲解的侧脸,忽然想起一年前那个让学生们望而生畏的林老师。变化,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。
周末,林烬提议去郊外写生。他带上画板和数学工具,兄弟俩在初春的田野里度过了一个下午。
“你知道吗,”林烬一边用画笔记录风景一边说,“爸妈以前经常带我们来这里。妈妈说,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。”
林珩正在用数学公式计算远处山峦的轮廓线,闻言抬起头:“哥,你现在越来越像妈妈了。”
林烬的画笔顿了顿,嘴角泛起温柔的笑意:“这是最好的夸奖。”
傍晚回家时,林珩的手里多了一本写生簿,里面不仅有小桥流水的素描,还有用数学语言记录的自然规律。艺术与科学,第一次如此和谐地共存。
新学期的第一个月末,林烬在教室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项目成果展。每个小组都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,从音乐节奏的数学分析到建筑结构的几何原理,创意层出不穷。
林珩所在的小组获得了很多好评。展示结束后,赵雨辰由衷地说:“没想到数学可以这么美。”
这句话,正是林烬这学期最想让学生们明白的。
放学后,兄弟俩并肩走在校园里。樱花开始飘落,粉白的花瓣洒满小径。
“哥,谢谢你。”林珩轻声说。
“谢什么?”
“谢谢你让我重新爱上学习。”
林烬停下脚步,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樱花:“该说谢谢的是我。谢谢你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。”
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,交错在一起,分不清彼此。远处传来学生们的笑语声,近处是春风拂过树梢的轻响。
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,有些东西正在悄然生长。不是分数,不是排名,而是对知识的热爱,对生活的热情,还有兄弟之间那份重新找回的默契与温情。
长冬已过,春煦新生。而更好的明天,正在每一刻的用心经营中,缓缓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