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夏夜里的回声
本书标签: 都市 

第十一章 海棠与归期

夏夜里的回声

安福里的春天来得缓,三月末才把残冬的凉意彻底赶跑。37号楼下的茉莉丛已抽了半尺高的绿枝,苏晚早前埋下的海棠花苗也冒出了粉白的花苞,晨露沾在花瓣尖上,像撒了把碎星星。

林砚这天提前下了班,手里拎着两袋花肥——前几天听花市老板说,这时候给海棠施点有机肥,开花会更艳。刚走到巷口,就看见周屿蹲在花田边,手里拿着小铲子,小心翼翼地给花苗松着土。“来得正好,”周屿抬头看见他,笑着扬了扬铲子,“苏晚去买浇水壶了,说要给茉莉浇点淘米水,说是外婆教的法子。”

两人正说着,就见苏晚提着个青陶瓷壶走过来,壶身上还画着朵小小的茉莉。“这壶是巷尾杂货店淘的,才十块钱,”她蹲下身,把淘米水缓缓浇在茉莉根部,“以前外婆总说,草木也认人心,你对它好,它就长得旺。”林砚看着她专注的侧脸,想起苏晚画里那个浇花的身影,忽然觉得,安福里的春天,比画里还要鲜活。

没过多久,海棠花就开了。粉的、白的花瓣挤在枝头,风一吹,就飘下满巷的花香。居委会的张阿姨提议办个“海棠雅集”,让大家带着自己的手艺来热闹热闹。苏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,在绘本上补画了海棠盛开的场景,还写了几句短诗;周屿则把家里的老茶具搬了出来,说要给大家泡茉莉茶;林砚也没闲着,他找出外婆留下的竹编篮,洗干净后用来装大家带来的点心。

雅集那天,巷口的长桌又被摆了起来。桌上放着苏晚的绘本、周屿的茶具,还有老住户李爷爷写的书法、新业主小陈做的手工皂。王阿婆牵着小孙女来的,小姑娘手里拿着一束刚摘的海棠花,非要插进苏晚的陶瓷壶里。“这样才好看嘛,”小姑娘仰着小脸说,惹得大家都笑了。

林砚给大家倒着茶,听着邻里间的聊天声,忽然注意到巷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他的母亲。自从五年前他离开安福里,母亲就跟着舅舅去了南方,这还是第一次回来。“妈,你怎么回来了?”林砚走过去,声音有些发颤。母亲看着他,又看了看巷里的海棠花,眼眶红了:“你舅舅说你在这边过得好,还说安福里变样了,我就想来看看。”

苏晚和周屿见状,赶紧拉着林母坐下,给她倒了杯茉莉茶。“阿姨,您尝尝,这是咱们巷里种的茉莉泡的,”苏晚笑着说,“林砚现在可厉害了,不仅负责楼盘项目,还会写春联呢。”林母看着儿子,又看了看周围热闹的场景,轻轻拍了拍他的手:“以前是妈不懂,总觉得你留在老巷没出息,现在才知道,你守着的是这么好的地方。”

雅集快结束时,苏晚把新印好的《安福里的四季》绘本送给了林母。“阿姨,这里面画的都是咱们安福里的日子,您带着,想林砚了就看看,”苏晚说,“以后您要是愿意,就常回来住,巷里的人都很和善。”林母翻着绘本,看着里面熟悉的青石板路、茶馆、花田,还有儿子的身影,忍不住点了点头:“好,等我那边的事办完了,就回来。”

那天晚上,林砚送母亲去车站。临走前,母亲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她:“这是你外婆织的毛衣,她走之前还说,等你回来,一定要给你穿上。”林砚接过毛衣,指尖触到柔软的毛线,想起外婆织毛衣时的样子,眼眶又热了。“妈,你放心,我在安福里很好,”林砚说,“等你回来,咱们一起在海棠树下喝茶。”

母亲走后,林砚回到安福里。巷里的海棠花还在开着,茶馆的灯亮着暖黄的光。苏晚和周屿还在花田边,正给茉莉浇水。“阿姨走了?”苏晚问。林砚点头,举起手里的布包:“我妈说,等她回来,要一起在海棠树下喝茶。”周屿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那咱们就等着,到时候再办个热闹的茶会。”

风又吹来了,带着海棠和茉莉的混合香气。林砚看着眼前的两人,看着满巷的花香,忽然明白,安福里的意义,从来不是停留,而是归期——是母亲的归来,是外婆的牵挂有了安放的地方,是他终于在老巷里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。

他想起苏晚画里的那句话:“安福里的风,永远为你留着暖意。”现在他知道,这暖意里,不仅有邻里的陪伴,有朋友的支持,还有家人的归期。而未来的日子里,他会和苏晚、周屿一起,守着这片花田,守着这份温暖,等着更多的归人,也等着安福里的下一个四季。

上一章 第十章 冬暖与新程 夏夜里的回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 蝉鸣与约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