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夏夜里的回声
本书标签: 都市 

第十七章 新叶与传承

夏夜里的回声

初秋的安福里总带着清爽的桂香,37号楼下的两棵桂花树比去年更繁茂,细碎的金桂缀满枝头,风一吹就落在青石板上,铺出一条带着甜香的小路。林砚早上出门时,看见母亲正蹲在桂花树下,手里拿着小竹篮捡桂花,王阿婆的小孙女蹲在旁边,学着她的样子,把落在掌心的桂花小心翼翼地放进篮里。

“慢点捡,别把叶子混进去了。”母亲耐心地教着小姑娘,手指轻轻拂去她发间沾着的桂花。小姑娘仰着小脸,眼睛亮晶晶的:“林奶奶,这些桂花也要做糕吗?我上次吃的桂花糕,比幼儿园的点心还甜。”母亲笑着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颗糖递给她:“等捡够了,就做给你吃,还要给巷里的大家都分点。”

林砚站在一旁看着,心里满是柔软。自从母亲搬回安福里,巷里的孩子都爱围着她转——她会给孩子们缝布偶,会教他们认巷里的花草,还会讲外婆以前在安福里的故事。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他记忆里的温暖,如今正以新的方式,在安福里延续着。

上午工作时,林砚收到了苏晚发来的消息,说社区邀请他们去给附近小学的孩子们讲“老巷故事”,还让准备点和安福里相关的小礼物。他立刻回复“没问题”,又想起家里有外婆留下的旧连环画——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《民间故事》,封面都有些泛黄了,但里面的插画还很清晰,小时候外婆总指着画给他讲故事。他想着,或许可以把这些连环画带去,让孩子们也感受下老物件里的温度。

傍晚下班,林砚刚走到巷口,就看见苏晚和周屿站在茶馆门口,正围着一个旧木柜讨论。木柜是周屿从老家搬来的,深棕色的柜身上刻着缠枝莲图案,柜门上还贴着张褪色的“福”字。“这柜子用来放绘本和老照片正好,”苏晚摸着柜面,眼里满是欢喜,“咱们把《安福里的四季》和大家捐的老物件都放在里面,做成一个‘安福里小博物馆’,孩子们来的时候,也能看看老巷的过去。”

周屿点头,手里拿着卷尺量柜子的尺寸:“我明天就去买块玻璃,把柜门改成玻璃的,这样里面的东西也能看清。对了,林阿姨说要把她织的茉莉花纹鞋垫也放进去,还有张师傅修老门板时用的旧刨子,都能当展品。”

母亲这时也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个布包,里面是外婆以前做桂花糕用的木模子——模子上刻着海棠花图案,虽然有些磨损,但纹路依然清晰。“这个也放进去吧,”母亲把木模子递给苏晚,“以前你外婆总用它做糕,现在我也用它,也算给孩子们留个念想,让他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做事的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大家都忙着布置“安福里小博物馆”。林砚把外婆的旧连环画、母亲的木模子一一摆在木柜里,还在每个物件下面放了张卡片,写上物件的故事;苏晚则画了幅安福里的全景图,贴在木柜旁边,标注出巷里的老建筑和花草的位置;周屿找了些旧相框,把老照片镶进去,挂在柜子上方,组成了一条迷你“时光轴”;张师傅也来了,把修门板用的旧刨子和锤子擦得干干净净,摆在柜子最显眼的位置。

去小学讲课那天,林砚、苏晚和周屿带着几个孩子代表一起去的。孩子们抱着《安福里的四季》绘本,手里还拿着用桂花和茉莉做的干花书签,脸上满是期待。课堂上,苏晚先给孩子们讲了绘本里的故事,指着画里的茉莉丛和海棠树,说这是安福里最漂亮的地方;周屿则播放了他拍的视频,视频里有邻里节的热闹、冬至煮汤圆的温暖,还有春天种海棠时的场景。

轮到林砚时,他拿出了外婆的旧连环画,翻开其中一页,指着上面的插画说:“这是我外婆以前给我讲的故事,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,外婆就用这些画,陪我度过了很多个晚上。现在,我妈妈住在安福里,她也像外婆一样,给巷里的孩子们讲故事、做点心。”他又拿出母亲的木模子,告诉孩子们:“这个木模子,外婆用了三十年,现在我妈妈还在用它做桂花糕,这就是安福里的传承——把温暖的事,一代一代传下去。”

孩子们听得入了迷,纷纷举手提问。有个小男孩问:“林叔叔,安福里还有没有其他老故事呀?”林砚笑着回答:“当然有,等你们有空了,就去安福里的‘小博物馆’看看,那里有很多老物件,每个物件背后,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。”

从学校回来的路上,孩子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安福里的故事。有个小女孩拉着苏晚的手说:“苏老师,我以后也要去安福里,看看茉莉丛和海棠树,还要吃林奶奶做的桂花糕。”苏晚笑着点头:“好啊,我们在安福里等你。”

回到安福里时,巷里的邻居们都来迎接他们。王阿婆提着刚煮好的绿豆汤,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:“听说你们去给孩子们讲课了,肯定累了,喝点汤解解暑。”张师傅也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个新做的小木盒:“这是我给‘小博物馆’做的,用来放你们带回来的书签,这样孩子们的心意也能好好保存。”

晚上,大家坐在茶馆里,围着“小博物馆”的木柜聊天。母亲看着柜里的老物件,忽然说:“明年春天,咱们教孩子们种海棠吧,让他们也参与到安福里的故事里来。”苏晚眼睛亮了起来:“好啊,还可以让他们画‘我眼里的安福里’,放进绘本的番外里。”周屿也点头:“我可以给孩子们拍照片,记录下他们种海棠、画画的过程,让这些故事一直传下去。”

林砚看着眼前的大家,又看了看柜里的老物件——外婆的连环画、母亲的木模子、张师傅的旧刨子,忽然明白,安福里的传承,从来不是冰冷的物件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,是把爱与善意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约定。就像桂花树上的新叶,每年都会长出来,带着老枝的养分,又长出新的生机;就像巷里的故事,从外婆那辈,到母亲,再到他们,还有现在的孩子们,会一直延续下去,永远不会落幕。

风从窗外吹进来,带着桂花的甜香,轻轻拂过木柜上的照片。林砚想起苏晚在绘本里写的那句话:“夏夜晚风的回声,是过去的温暖,也是未来的希望。”现在他知道,这份希望,就是传承——是老巷里的故事有人听,老巷里的温暖有人续,是无论过多少年,安福里的风,永远带着茉莉和桂花的香气,永远住着一群温暖的人,永远有讲不完的、属于他们的故事。

上一章 第十六章 晚风与长伴 夏夜里的回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冬阳与圆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