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福里的冬天总带着股温柔的暖意,十二月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石板上,把37号楼下的海棠枝桠照得透亮。林砚早上出门时,看见母亲正和王阿婆坐在茶馆门口的竹椅上晒太阳,两人手里都拿着毛线针,织着颜色鲜亮的围巾——再过几天就是冬至,她们说要给巷里的独居老人都织一条,让老人们冬天也能暖乎乎的。
“砚砚,过来试试这条围巾,”母亲笑着朝他招手,把刚织好的半条围巾递过来,“我选的茉莉花色,你小时候外婆也给你织过同款。”林砚弯腰接过围巾,指尖触到柔软的毛线,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坐在窗边织围巾的场景,阳光落在外婆的白发上,和现在母亲的模样渐渐重叠。他心里一暖,轻声说:“妈,别织太久,累了就歇会儿。”
上午,林砚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快递,打开一看,是《安福里的四季》的年度销量报告,还有一本烫金封面的纪念版绘本。报告上写着,这本书已经加印了三次,还入选了“年度温暖读物”。他赶紧拍了照片发给苏晚和周屿,没过多久,两人就兴冲冲地来到了他的办公室。
“太好了!咱们的书居然能入选!”苏晚拿着纪念版绘本,翻到最后一页的“致谢”部分,眼里满是笑意——那里除了他们三人的名字,还写着安福里所有邻居的名字,从王阿婆到张师傅,连刚搬来的年轻夫妻都在列。周屿也笑着说:“出版社还说,想邀请咱们去参加下个月的读书节,让咱们讲讲安福里的故事,还要带些巷里的老物件去展览。”
林砚看着手里的纪念版绘本,忽然想起年初大家一起布置“小博物馆”的场景,想起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故事的模样,想起巷里邻居们为了邻里节忙碌的身影。他笑着说:“那咱们得好好准备,把安福里的温暖,也带给更多人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大家开始为读书节做准备。苏晚重新整理了绘本的手稿,把孩子们画的“我眼里的安福里”也加了进去;周屿剪辑了一段安福里的四季视频,从春天的海棠花开,到夏天的茉莉茶会,再到秋天的桂花飘香,冬天的暖炉汤圆,每一帧都满是生活的暖意;母亲则和王阿婆一起,把织好的围巾选了几条最精致的,说要带去读书节当展品,让大家看看安福里的手艺。
读书节那天,天气格外好。林砚、苏晚和周屿带着纪念版绘本、老物件和视频,来到了活动现场。他们的展台前很快就围满了人,大家翻着绘本,看着视频,听着他们讲安福里的故事——讲37号楼下的茉莉和海棠,讲茶馆里的暖炉和茉莉茶,讲邻居们互相帮助的日常。
有个小女孩拉着苏晚的手,指着绘本里的茉莉丛问:“苏老师,安福里的茉莉真的有这么香吗?”苏晚笑着点头:“当然啦,等明年夏天,你可以来安福里,我们带你去摘茉莉,还能给你泡茉莉茶喝。”小女孩高兴地跳了起来,拉着妈妈的手说:“妈妈,明年夏天我们一定要去安福里!”
活动快结束时,主办方邀请林砚上台分享。他拿着纪念版绘本,站在台上,看着台下的观众,轻声说:“很多人问我,安福里到底有什么特别的?其实它只是一条普通的老巷,没有华丽的建筑,也没有热闹的商圈,但它有最温暖的人——有会织围巾的老人,有会做桂花糕的邻居,有会讲故事的孩子。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寻常日子,组成了安福里的温暖,也让《安福里的四季》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。”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林砚看着台下苏晚和周屿鼓励的眼神,看着母亲特意赶来坐在第一排的身影,忽然觉得,这一年多的时光,就像一场温暖的梦——他不仅找回了童年的记忆,还和朋友们一起,把安福里的故事写进了书里,带给了更多人。
从读书节回来的路上,母亲拉着林砚的手说:“砚砚,你外婆要是知道,肯定会很骄傲的。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,就是让安福里永远这么热闹、这么温暖。”林砚点头,心里满是踏实——他知道,他没有辜负外婆的期望,也没有辜负安福里的日子。
冬至那天,安福里又热闹了起来。茶馆里生起了暖炉,炉火烧得正旺,大家围着暖炉煮汤圆,母亲和王阿婆把织好的围巾分发给独居老人,老人们捧着热乎乎的汤圆,戴着新围巾,脸上满是笑容。苏晚和周屿则拿着相机,记录着这温馨的场景,周屿笑着说:“这些照片,刚好可以放进《安福里的四季》的下一本番外里,就叫‘冬至的温暖’。”
林砚坐在暖炉旁,看着眼前的大家——母亲正和王阿婆说着话,苏晚在教孩子们包汤圆,周屿在给张师傅拍照,巷里的邻居们互相递着点心,笑声和汤圆的香气混在一起,满是家的味道。他想起五年前那个迷茫的夏天,想起离开安福里时的不舍,想起回来后遇到的每一个温暖的瞬间。
风从窗外吹进来,带着冬日的凉意,却被暖炉的热气挡在了外面。林砚拿起一杯刚泡好的茉莉茶,轻轻抿了一口,茶香在嘴里散开,心里也满是暖意。他忽然明白,夏夜晚风里的回声,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圆满——是家人的归来,是朋友的陪伴,是邻里的温暖,是把寻常日子过成诗的幸福,是无论走多远,都知道有一个叫安福里的地方,永远等着他回来。
夜深了,大家渐渐散去,茶馆里还留着暖炉的余温。林砚、苏晚和周屿坐在竹椅上,看着窗外的月光,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。苏晚轻声说:“明年春天,咱们还要种更多的海棠,夏天还要办茉莉茶会,秋天还要做桂花糕,冬天还要围炉煮汤圆。”周屿点头:“我还要拍更多的照片,写更多的故事,让安福里的温暖,一直延续下去。”
林砚看着身边的两人,看着母亲房间亮着的灯光,心里满是安稳。他知道,未来的安福里,还会有很多个四季,还会有很多新的故事,但不变的,是这里的温暖,是这里的人,是夏夜晚风里,那永不消散的、属于他们的回声。